比较法视野下的慈善信托_夏雨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夏雨

内容节选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与此同时,社会利益分化、社会矛盾激化使得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尽管每年国家公共财政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都在不断增加,但面对持续增长的社会需求,仅仅依靠公共资金难以为继,建立健全多支柱、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价值认同和我国社会保障机制改革的必由之路,高效健康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作为在第三次分配基础之上能够融入各种公共资源、社会资源的混合型分配方式”[1],公益慈善事业可以把财富积累从高度集中流向高度稀缺,从富裕流向贫穷。就其属性而言,它兼有道德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是一种混合型社会分配方式,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一种重要补充。总体而言,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但可以较大程度地缓解社会生活中的仇富心理、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团结安定,而且能够促进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日益显现。”[2] 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指出“要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强化社会公益技术研究”,这明晰了我们进一步创新和繁荣公益慈善事业的方向。慈善是一项持久的事业,需要源源不断的物力与财力支持,而信托作为一种专业化的投资理财工具,其理财功能恰恰迎合了慈善发展的这一要求。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形式,慈善信托属于造福社会公众的公益慈善创新制度,它把金融领域中灵活的资产管理方式与公益事业中的慈善救助有机结合在一起,畅通了社会各方面、各层级参与慈善和社会救助的渠道。在现代社会财富累积和传承的过程中,比较于其他慈善活动方式,慈善信托以其设立成本低、注意尊重委托人意愿、运营透明度高、财产管理更专业化的特质使得该制度作为一项长效得当的财产管理与社会公益机制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可以预见,通过专门机构管理,把社会大众手中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并运用到救济贫困、帮助老弱病残、科技、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慈善事业中,必定能取得十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功效。 有鉴于此,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正视我国社会保障力不足、市民社会快速崛起、慈善事业民间需求越来越迫切的现实动因,加强对慈善信托法律问题研究的意义十分重大。将慈善信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纳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全局中加以推进,使其在法律规制下运作并不断接近理想状态,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兴旺发达、社会矛盾的有效解决、社会整体公共利益水平的提升更是影响深远。 尽管慈善信托的百年发展历程早已表明,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增进社会福祉方面,慈善信托具有其他制度不可替代的强大功能,但对于我国而言,信托属于舶来品,是靠引进而来的制度,慈善信托则是刚刚起步,2016年方为我国慈善信托的元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法律移植是必要的。一个国家如若要取得发展,必须对外开放并吸纳不同的法律文化与制度。慈善信托是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一项基本制度,移植过来的社会意义不言而喻。但任何移植来的法律制度只有融入本国法律体系,在本国的法治机体内成长,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后才有可能发挥它应有的积极调控作用。否则,移植而来的制度容易出现“水土不服”,造成资源浪费和制度架空,对本国法律体系也是一种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本土资源的存在与沟通是法律移植得以展现的前提”[3],国家的治理、配套制度的调整与引领是新举措推进的必要基石。 就当下之人类社会而言,一个国家的社会环境可以进行二元剥离,“一元为长久历史文化塑造的社会性格,另外一元是依靠人类智慧筑造的配套制度”[4]。任何的制度在移植过程中,无疑都要面对这二元的阻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托制度已引入了一些年头,但有关的实践应用主要集中在商事金融领域。原因在于,商事金融领域中的各项规则和惯例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很少涉及道德、习俗等相对复杂的社会因素,所以外来的信托制度也能较快地在没有任何信托传统的国家和地区被快速地接受。而民事与公益领域的信托则不同,基于我国固有的历史传统、法治环境和社会习惯,相对而言,民事与公益领域的信托异质性较高且缺乏相关配套制度。故而,目前关于民事与公益信托的各种制度常常表现为纸上谈兵,实行难度较大。慈善信托这一制度因涉及社会公益,又与生俱来带有道德评价和立法政策取舍,所以与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等社会因素关联紧密。因此,慈善信托在我国的建立与兴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着眼于规则制度的建立,更要重视制度与社会环境的有机结合;同时在必要的时候,也要结合本国国情对被移植的制度进行适当调整。 “规范或制度在社会上的存在,取决于它们在指导和评价人类在其社会环境中的活动方面所起的实际作用。”[5]自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

  1. 封面
  2. 书名页
  3. 内容简介
  4. 作者简介
  5. 目录
  6. 引言
  7. 第一章 慈善信托概述
  8. 第二章 慈善信托的设立
  9. 第三章 慈善信托的法律关系主体
  10. 第四章 慈善信托的监管
  11. 第五章 慈善信托的税收优惠
  12. 参考文献
  13.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