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国家宪法变迁研究_董和平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董和平

内容节选

前言 中亚国家脱胎于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历了国家独立和宪法转型的历史过程。由于这一地区民族构成复杂,宗教交汇融合,文化传统多元,政治体制特殊,转型过程又伴随着东西方政治势力、民主理念和制度设计的激烈冲突,所以对其宪法变迁和宪法治理的研究既是众所瞩目的理论课题,也是我国宪法学界的研究空白。特别是中亚国家与我国地域相连,民族与文化的历史联系深厚绵长,经济与政治的现实需要错综复杂;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关系密切;加之彼此之间都有同受苏联体制影响的相似传统,现在的国家治理中又共同面对着许多同样的政治社会问题,因而对中亚地区宪法变迁与宪法治理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 本书为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BFX093)成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中亚国家宪法体制之演进。通过还原中亚五国政治制度变革和宪法治理转型的历史,梳理出其宪法理念和宪法制度变迁的规律;然后重点分析中亚国家宪法治理的制度体系,研究其设计特点和运行问题,以说明其宪法变迁的民主效果和社会代价,以及未来制度改进的建议;最后针对我国宪法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问题,结合中亚宪法变迁过程和宪法治理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意见。下篇为中亚国家宪法文本之分析。通过对特定国家宪法文本从修宪背景、修宪内容、修宪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宪法立法体系和立法内容变化的基本状况、基本脉络和基本规律,总结出中亚国家宪法立法变化的法律特点和政治特点。同时,在全书最后还编有附录,将中亚国家所有的宪法文本的原文收集进来,以为相关研究提供资料帮助。 关于中亚国家宪法变迁的历史规律,本书的研究主要是对其历史过程、转型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中亚国家宪法变迁的基本轨迹,是从苏联“党政合一”、权力集中的宪法治理,转向现代西方分权制衡、政教分离的代议制模式。中亚宪法变迁的历史充满了不同政治势力的争斗和东西方宪法观念的较量,频繁修宪和围绕总统权力的平衡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同时,从宪法变迁的历程,也可以看出民族、宗教和俄罗斯因素的复杂作用,以及西方民主概念和民主体制与中亚国家民族特点和政治需要之间的矛盾,体现出从狂热盲从逐步走向务实理性的立宪特点。 中亚国家转型后的宪法体制,仿照西方权力分立的宪政模式,形成了总统、议会、政府和司法机关依法参与国家治理的基本架构,并普遍实行了多党制和普选制,特别是全民公决被广泛采用,体制上的民主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中亚国家的宪法体制也有自己的特色,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是各个国家宪法设计的共同特点。然而,新宪法模式在中亚国家的实践运作中,存在着明显的变异和“水土不服”,个人独裁、党派专制和多党混乱同时存在,现代民主的弊端与以往专制的传统和大变革时代的现实集权需要相结合,民主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这种“政治磨合”也是新旧交替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如果以高度的智慧和适当的耐心进行宪法政治运作,也能走向良性的宪法治理。 中亚国家宪法变迁对中国宪法治理的启示,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宪法体制的选择要符合本国的国情和现实条件,既不能只追求理论上的民主进步,也不能简单照搬外国的经验;二是政治转型要循序渐进,要有整体设计和特殊考虑,要着力引入先进民主机制与传统文化的优点相结合,尽量避免民主形式为负面传统所同化和利用而走向民主宪法的反面;三是国家宪法治理中要维护相对的中央权威,以确保在政治、社会、民族、宗教因素复杂的情况下民主制度的有效实施;四是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的宪法治理,民族治理既要有制度措施,更要注重民族的文化治理和国际治理;五是宪法制度建设要树立中国品牌,要致力于中国宪法治理的民主化、规范化、理论化。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研究区间,是对2015年以前的中亚地区宪法制度发展变化的分析说明,主要资料也以当时所能看到的资料为准。同时,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有所佐证,也为了给我们和未来的研究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资料,我们原来还特别制作了本书的附录,将中亚五个国家自独立以来每个国家所有的历次修改的宪法文本设法搜集整理,进行文本比对,组织专业翻译,力求提供完整系统的专业参考文献,这在国内学术界还是首次。当然,由于出版篇幅所限,最后只收录了每个国家当时宪法的最新文本,实为遗憾。由于时间和语言水平、专业水平的限制,写作和翻译中的错漏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读者和专家多多指正。 本书的写作时间跨度较长,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惠春安、黄明、宋雯、陈伟航、季凌飞,青岛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孙东阳、李燕林、杜威、张跃、黄涛周,参与了本书写作过程中的资料搜集和调研工作;青岛大学教师刘炼女士为本书附录搜集了中亚国家的宪法文本并承担了繁重的文本翻译工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许琳老师为......

  1. 信息
  2. 内容简介
  3. 前言
  4. 上篇中亚国家宪法体制之演进
  5. 下篇中亚国家宪法文本之分析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