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表看企业:数字背后的秘密(第4版)_张新民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张新民

内容节选

8.1股东入资的价值——入资的三重效应 我们通常特别关心企业的注册资本是多少,但是对注册资本的内容或者股东入资的具体内容关注不够。实际上,入资的内容不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效应也显著不同。 在我看来,股东对企业入资至少有三重效应。 1.为盈利能力奠定基础 注册资本是用来支持企业经营的,因此,对用于注册资本的资产的基本要求是:入资的资产应该与公司的业务有关系,并对企业持续不断的盈利能力有贡献。这个要求本来不高,但是有很多公司做不到。 2.对潜在债务提供保证 注册资本的第二个效应是要对潜在的债务提供保证。我们通常说的企业资不抵债,是指企业的累计亏损已经超过股东入资的整体规模,而使股东权益变为负数的状态。 因此,如果注册资本不实,如作为入资的资产结构严重失衡、难以整合并产生相应的利润,或者在非现金入资的过程中资产评估师对非现金资产的评估增值幅度过大,造成实际上的低价高报、以次充好,就较难给企业未来的债权人提供保证。因此,如果企业的入资内容中有非现金资产,就应特别关注估价过程中评估师的角色,关注这些非现金资产的评估增值幅度。 3.股东间的利益关系协调 股东入资还会引起股东之间利益关系的变化。很多企业的股东多于一人,如果每个股东向企业注入的都是货币资金,则按照注入的货币资金的规模比例就可以确定每位股东的股权份额。但是,在有的股东注入企业的资产是各种形式的非现金,有的股东注入企业的资产是现金的情况下,非现金资产的估价高与低以及折算成股份份额的方法会直接影响股东间的利益关系。 通俗地说,注入非现金资产的股东的股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师的评估。而评估既有主观性,又有动态性。非现金入资资产的评估价值越高、折合的股份越多,注入现金资产的股东的股权比例就会越低。因此,资本不实不仅仅关系企业的经营和业绩,还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所以从一开始就要设计好股权结构和入资内容。 我们以一个企业连续几年的财务状况的演变轨迹为主线,讨论一下在资本市场实践中,股东入资的效应问题。 案例8-1 安洁科技股东入资的效应分析 为便于分析,我们把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洁科技”) 2016—2018三年的财务数据列示在本书最后的附录1中。 我们首先考察该企业2016年底的财务状况(2015年的财务报表请参见该公司当年相关报表): 从资产负债表的情况来看,母公司资产总额在2015年底增加至27亿元以上、合并资产增加至约31亿元后,在2016年底略有增加,母公司资产总额与合并资产总额分别约28亿元和约33亿元。在2016年底,母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于10%,且基本为经营性负债。资产结构中,货币资金规模较高。 企业的股本不足4亿元。股东权益中资本公积与未分配利润规模较大,说明企业股票发行溢价较多,企业累积利润较多。前期有不错的盈利能力。 从利润表的情况来看,合并利润表的营业收入自2015年以来,连续两年徘徊在18亿元以上,难以在营业收入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营业利润来看,企业在2015年实现了3.66亿元,2016年增加到4.47亿元。在两年间营业收入徘徊的情况下,营业利润增长显著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从现金流量表的情况来看,即使与营业利润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也是较为充分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购建方面的支出不多,且完全可以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解决。投资活动较为活跃的是“投资支付的现金”和“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且规模大体相当。这很有可能是企业进行的短期投资活动。 从上述情况来看,企业现有资产、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方面均处于较为良性发展的状态。企业存量现金充裕、增量现金流量也很充裕,企业现有的业务是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规模和结构较为稳定的条件下取得的。 企业完全可以在不进行债务融资的情况下继续当前的经营活动。 但是,与这样一个上市公司的“壳”所能够承担的责任以及控制性股东可能拥有的更大抱负相比,企业明显存在着这样的不足:首先,企业业务增长乏力。虽然企业的营业利润比2015年的3.66亿元有较大增长,但由于在现有资源结构与市场结构的条件下营业收入难以有较大发展,因此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可能遇到发展瓶颈。其次,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规模结构已经基本稳定,资产进一步组合优化提高产能的释放空间有限。再次,企业的流通股份较少,很难抵御重大收购;最后,股东期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诉求需要不断满足。 请你想一下,在那个时候,企业未来加速发展的途径有哪些?每一个途径有什么优劣呢? 以该公司当年的财务状况为基础,可以选择的发展方式有: 第一,利用现有的资源结构,通过强化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来扩大市场规模。在这种发展思路下,企业不需要增加太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但需要增加人工成本、固定资产等设施的维护和维修成本以及销售费用等。但......

  1. 信息
  2. 致读者
  3. 前言
  4. Chapter One 第1章 初识企业的基本财务报表
  5. 1.1 第一张报表:资产负债表
  6. 1.2 第二张报表:利润表
  7. 1.3 第三张报表:现金流量表
  8. 1.4 三张报表的简略概括
  9. Chapter Two 第2章 企业设立、经营与财务报表
  10. 2.1 第一项业务:企业设立
  11. 2.2 第二项业务:从银行借款
  12. 2.3 第三项业务:购买无形资产
  13. 2.4 第四项业务:购买固定资产
  14. 2.5 第五项业务:购买存货
  15. 2.6 第六项业务:销售商品
  16. Chapter Three 第3章 企业对外扩张与财务报表
  17. 3.1 第一项业务:对外投资
  18. 3.2 第二项业务:子公司获得贷款
  19. Chapter Four 第4章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困局与突破
  20. 4.1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其局限
  21. 4.2 张氏财务报表分析框架——八看
  22. Chapter Five 第5章 看战略
  23. 5.1 资产负债表解读:表内资源与表外资源
  24. 5.2 从权益的视角看资产负债表
  25. 5.3 从资产负债表看战略之一:资产结构的战略信息
  26. 5.4 从资产负债表看战略之二:企业控制性投资的扩张效应分析
  27. 5.5 从资产负债表看战略之三:企业的资本引入战略
  28. 5.6 从资产负债表看战略之四:立场
  29. 5.7 从资产负债表看战略之五:集团管理
  30. Chapter Six 第6章 看经营资产管理与竞争力
  31. 6.1 货币资金存量管理
  32. 6.2 以存货为核心的上下游关系管理
  33. 6.3 固定资产利用
  34. 6.4 资源管理的综合效应
  35. 6.5 关于高商誉并购与企业集团整体的综合效益
  36. Chapter Seven 第7章 看效益和质量
  37. 7.1 如何看效益
  38. 7.2 核心利润实现过程的质量
  39. 7.3 利润的结构质量
  40. 7.4 利润结果的质量
  41. Chapter Eight 第8章 看价值
  42. 8.1 股东入资的价值——入资的三重效应
  43. 8.2 股东权益的价值确定——评估方法
  44. 8.3 股东权益的价值确定——制度规定
  45. 8.4 股东权益的价值确定——立场与交易价值的底线
  46. 8.5 企业估价不能忽视的因素——小金库
  47. Chapter Nine 第9章 看成本决定机制
  48. 9.1 决策因素
  49. 9.2 管理因素
  50. 9.3 核算因素
  51. Chapter Ten 第10章 看财务状况质量
  52. 10.1 资产质量——从三个层面来考察
  53. 10.2 分析的基础——几个重要原则
  54. 10.3 货币资金质量分析
  55. 10.4 商业债权质量分析
  56. 10.5 其他应收款质量分析
  57. 10.6 存货质量分析
  58. 10.7 流动资产整体质量分析
  59. 10.8 无形资产质量分析
  60. 10.9 投资资产质量分析
  61. 10.10 资本结构质量分析
  62. 10.11 几种重组的财务效应分析
  63. 10.12 税务规划的财务效应分析
  64. 10.13 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65. 10.14 合并报表与财务状况质量
  66. 10.15 财务比率分析的运用
  67. Chapter Eleven 第11章 看风险
  68. 11.1 经营风险
  69. 11.2 财务风险
  70. 11.3 利润结构与企业风险
  71. 11.4 过度融资、过度投资与企业风险
  72. 11.5 公司股权结构变化、治理环境变化以及核心管理人员变更与企业风险
  73. 11.6 惯性依赖与企业风险
  74. 11.7 外部环境变化与企业风险
  75. 11.8 审计报告与企业风险
  76. Chapter Twelve 第12章 看前景
  77. 12.1 基础分析
  78. 12.2 对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测
  79. Chapter Thirteen 第13章 综合案例分析
  80. 13.1 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综合分析方法
  81. 13.2 对上海家化2019年度财务状况的整体分析
  82. APPENDIX 附录
  83. 附录1 苏州安洁科技2016-2018年财务报表
  84. 附录2 上海家化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报告部分内容
  8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