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从懂到用_冯萌;宋志强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冯萌;宋志强

内容节选

5.2.2销售业务控制目标 如前文所述,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企业既定管理目标,销售业务中典型的控制目标包括以下内容,可以逐项进行评价。 (1)销售量(额)达到预期。 (2)生产及其他相关职能能够有效支持销售。 (3)销售机制灵活,有效应对市场变化。 (4)销售政策调整迅速、准确。 (5)销售价格合理。 (6)客户顺利验收并取得证据。 (7)货款及时、完整、准确回收。 (8)销售数据准确、及时,能够支持决策。 (9)销售会计处理准确、及时。 (10)发票开具规范,符合国家相关法规。 (11)客户得到有效开发和维护。 (12)客户信息得到有效的应用与保密。 围绕前述目标,销售业务循环中的典型风险如表5-2所示。 表5-2 销售业务循环中的典型风险 (续) 案例:某知名面包企业现“内鬼”,伪造71万张面包抵用券 1.案例介绍 福建泉州某知名面包企业的团购部经理林某与主管高某勾结,通过制作假的面包抵用券,利用企业管理漏洞进行销售。截止到案发,两人共伪造71万张面包券,共同侵占企业货款200多万元,此外林某还单独侵占货款近47万元。①近期,鲤城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林某和高某身为该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单独或者共同侵占企业货款,数额巨大,已构成职务侵占罪,一审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判处高某五年二个月。② (1)利用管理漏洞,真假面包券混着卖。 2011年2月,林某到该企业团购部工作,从业务员干起,升到团购部经理。2012年5月,高某也进入该企业团购部工作,先后担任业务员和主管。该企业团购部的职责是发展客户,销售企业的产品,林某作为经理可以安排主管工作,主管安排业务员工作。按照企业规定,该部门员工可向企业财务部领取自用或用于销售的面包抵用券,当场在送货单上签名,财务部凭送货单向领用人收取相应款项。消费者购买抵用券的方式包括:门店购买,在大众点评及美团等网站购买,或者拨打团购热线电话(该热线由林某负责接听)购买。该企业销售的面包券一般为7.5折,低于7.5折必须经过特批。 从2012年11月开始,林某发现企业各销售网点对面包抵用券的真伪没有鉴别能力,客户持伪造的抵用券亦能购买。随后,林某找到高某商量,决定利用企业的管理漏洞及他们销售抵用券和回收货款的便利,销售伪造的抵用券给客户。经过谋划,两人决定先伪造一批10元面值的面包券,掺杂在真券中出售赚钱。高某找到做广告的朋友马某,将企业的设计稿和面包券样发给马某,让他制作。此外,高某还拨打了制作假章的小广告,伪造券票的专用章,加盖在制作好的假券上,再将这些假券掺杂真券出售。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两人发现事情并没有败露,胆子也越来越大,逐渐加大了印刷量,销售的面包抵用券中假券的比例甚至高达60%。 在销售过程中,高某先后发展了庄某、汤某等客户,林某则利用热线和团购网站发展了陈某等客户。汤某曾经加盟过该品牌的面包店,平时在网上售卖该企业面包抵用券,在得知高某销售面包抵用券时,就向他购买。汤某发现该品牌的抵用券按规定最低为7.5折,而从高某处拿到的是6.7折至7折。对此,高某解释这是老板特批的,他可以通过“做账”方式抹平。至案发时,仅汤某就购买了128万多元的假券,庄某和陈某等人也分别购买了35万元、55万元左右的假券。 (2)“内鬼”职务侵占多年,终被发现。 2014年年底,该企业开始更新抵用券的条形码,部分门店收到消费者不能通过系统验证的面包抵用券。考虑到社会影响,企业对持小额伪造抵用券的消费者仍予以正常兑付,对于额度较大的,要求门店登记消费者的身份信息。此外,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审核林某负责的一个合作项目中,回收了800张抵用券,但当场发现44张无法通过系统验证。在送回印刷厂鉴别后,发现不是该企业印刷的。在回收的抵用券销售额中,财务人员也发现了大量亏空。 (3)私吞客户货款,47万元汇入个人账户。 在2013年担任部门经理期间,林某还代表该企业,与三家团购网站谈判合作事项。2014年7月,林某更改与上述三家企业的合作协议,要求三家企业预先支付货款,并要求将货款打到自己个人银行账户上,称是为了“避税”。后据调查,至案发时,共有将近47万元的货款打到了林某的个人账户上,这些款项都被林某非法侵占。 2.案例分析及建议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泉州该知名面包企业所反映出的内控问题在中国零售企业中普遍存在,具有一定典型性。结合本案例的具体情况,对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与启示。 (1)抵用券销售与收款环节。 印有一定面值的抵用券通常被用作一种很好的促销工具,其本身兼具销售商品的属性。案例中该企业团购部享有诸多权力:①可领取抵用券并在部门内保管;②洽谈获取客户后,本部门可直接将抵用券销售给客户;③可直接从客户取得款项,客户付款给团购部,财务部门再向团购部收取销售货款。团购部在抵用券销售与收款流程中权力过......

  1. 信息
  2. 作者简介
  3. 推荐序
  4. 前言
  5. 第1章 认识内部控制
  6. 1.1 内部控制的由来
  7. 1.2 内部控制在中国的发展
  8. 1.3 内部控制中的三个关键问题
  9. 第2章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价值
  10. 2.1 内控与战略
  11. 2.1.1 内控支撑战略制定
  12. 2.1.2 内控支撑战略落地
  13. 2.2 内控与风险控制
  14. 2.2.1 内控实现风险控制“常态化”
  15. 2.2.2 内控实现风险控制“系统化”
  16. 2.3 内控与执行力
  17. 2.3.1 优化工作职责提升执行力
  18. 2.3.2 优化工作衔接提升执行力
  19. 2.3.3 通过计划与反馈提升执行力
  20. 2.3.4 利用最佳实践提升执行力
  21. 2.4 内控与企业管理沉淀
  22. 2.4.2 内控将管理资源沉淀于企业
  23. 2.5 内控与舞弊遏制
  24. 2.5.2 通过优化控制环境抑制舞弊
  25. 2.5.3 通过制定反舞弊流程打击舞弊
  26. 2.6 内控与合规
  27. 2.6.2 从IPO审核看企业内控合规要点
  28. 2.6.3 将合规要求内化于内部控制
  29. 2.7 典型内控缺陷后果归纳
  30. 2.8 典型内控认识误区
  31. 第3章 风险识别、评价与策略制定
  32. 3.1 什么是风险
  33. 3.2 风险的识别与评价
  34. 3.2.1 风险识别与评价机制及职能配备
  35. 3.2.2 风险分类及颗粒度
  36. 3.2.3 风险识别与评价工具
  37. 3.2.4 风险评价“共识”的达成
  38. 3.2.5 风险评价成果输出
  39. 3.2.6 综合案例:风险热图“西北角顶端”上的极端风险
  40. 3.3 风险策略的制定
  41. 3.3.2 从风险策略到具体控制措施:以合同管理为例
  42. 3.3.3 风险管理工作的动态化
  43. 3.3.4 综合案例:风险识别、评价与措施制定实例
  44. 第4章 内部控制措施工具
  45. 4.1 措施制定原则、“强度”与“时间”因素
  46. 4.1.2 对控制措施“强度”的考虑
  47. 4.1.3 对“时间”因素的考虑
  48. 4.2 职责
  49. 4.2.1 合理设置岗位职责
  50. 4.2.2 资源配备契合职责要求
  51. 4.2.3 避免利益冲突
  52. 4.2.4 权责利平衡
  53. 4.3 控制文化
  54. 4.3.1 控制文化的功能
  55. 4.3.2 控制文化的建设
  56. 4.4 规划
  57. 4.4.1 计划与预算
  58. 4.4.2 预设业务规则
  59. 4.5 授权及审核与审批
  60. 4.5.1 授权
  61. 4.5.2 审核与审批
  62. 4.6 账簿
  63. 4.6.1 账簿的种类与功能
  64. 4.6.2 账簿典型内控缺陷
  65. 4.6.3 提高账簿质量
  66. 4.7 牵制
  67. 4.7.1 牵制的含义
  68. 4.7.2 不相容职责分离
  69. 4.8 资产保护
  70. 4.8.1 资产保护的目标
  71. 4.8.2 资产保护措施
  72. 4.9 监督
  73. 4.9.1 监督的功能
  74. 4.9.2 监督的分类
  75. 4.9.3 提高监督有效性
  76. 4.10 表单与记录
  77. 4.10.1 表单记录的功能
  78. 4.10.2 表单记录的流转
  79. 4.10.3 提高表单记录质量
  80. 4.11 信息沟通
  81. 4.11.2 信息沟通壁垒:影响和分类
  82. 4.11.3 信息沟通壁垒产生的内在原因
  83. 4.11.4 信息沟通壁垒的应对措施
  84. 4.12 考核与奖惩
  85. 4.12.2 提高考核与奖惩质量
  86. 4.13 流程及标准
  87. 4.13.2 在流程中实施内控
  88. 4.13.3 工作标准的制定
  89. 4.14 信息化
  90. 4.14.2 通过信息化完善内控
  91. 4.14.3 信息化风险的应对
  92. 4.14.4 综合案例:“周黑鸭”更换包装中的信息化管控
  93. 第5章 内部控制工具业务场景应用
  94. 5.1 业务循环的划分
  95. 5.1.2 业务循环划分的关键因素
  96. 5.2 销售业务中的内部控制
  97. 5.2.2 销售业务控制目标
  98. 5.2.3 销售组织架构及职责体系
  99. 5.2.4 销售业务关键环节内控分析
  100. 5.3 采购业务中的内部控制
  101. 5.3.2 采购业务控制目标
  102. 5.3.3 采购业务组织架构及职责体系
  103. 5.3.4 采购业务关键环节内控分析
  104. 5.3.5 专题:招标
  105. 5.3.6 专题:业务外包
  106. 5.4 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内部控制
  107. 5.4.1 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108. 5.4.2 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目标
  109. 5.4.3 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责体系
  110. 5.4.4 固定资产管理关键环节内控分析
  111. 5.5 存货管理中的内部控制
  112. 5.5.2 存货管理控制目标
  113. 5.5.3 存货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责体系
  114. 5.5.4 存货管理关键环节内控分析
  115. 5.6 资金活动中的内部控制
  116. 5.6.2 资金管理控制目标
  117. 5.6.3 资金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责体系
  118. 5.6.4 资金管理关键环节内控分析
  119. 5.7 举一反三:业务层面的内控分析
  120. 第6章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121. 6.1 内控体系建设整体路线
  122. 6.1.2 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路线
  123. 6.1.3 内控体系建设四大成果编制
  124. 6.2 内控体系中的关键闭环
  125. 6.2.2 “闭环”内控:企业问题“根本解”
  126. 6.3 企业中高层在内控中的角色
  127. 6.3.1 一把手应该亲力亲为的八件事
  128. 6.3.2 企业中高层角色分工
  129. 6.4 企业内部控制的“前瞻性”
  130. 6.4.2 如何提升企业内控前瞻性
  131. 6.5 内控体系的落地
  132. 6.5.2 提高内控“可操作性”
  133. 6.5.3 建立内控“长效机制”
  134. 6.5.4 做好内控“减法”
  135. 6.6 企业发展阶段、信任及效率的平衡
  136. 6.6.1 内控与企业发展阶段的关系
  137. 6.6.2 内控与信任的关系
  138. 6.6.3 内控与效率的关系
  139. 6.7 内控体系中的财务职能
  140. 6.7.1 两类“期望差”:财务部门的现实困惑
  141. 6.7.2 弥合第一类“期望差”:财务部门的“有所为”
  142. 6.7.3 弥合第二类“期望差”:财务部门的“有所不为”
  143. 6.7.4 对企业的建议
  144. 6.8 内控、内审、风险管理与合规关系辨析
  145. 6.8.2 探究视角:以一个企业的极简发展史为例
  146. 6.8.3 回到“控制风险”本质
  147. 6.8.4 对企业的建议
  148. 6.9 内控自我评价
  149. 6.9.2 内控自我评价的目的
  150. 6.9.3 内控自我评价的组织
  151. 6.9.4 内控自我评价的实施要点
  152.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