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公开的现状与展望:以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为样本_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

内容节选

第二章三维框架下的服务型地方政府任务结构分析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组织变革的动因,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外部环境的影响,认为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政治多元化的出现和发展是政府组织变革的根本原因[1];有学者从技术的角度探讨了地方政府组织变革的动因,认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冲击是促使地方政府变革的主要因素[2];有学者从地方政府组织内部进行归因,认为政府的效率低下以及成本过高是政府变革的主因[3];还有学者提出了以组织变革促进组织发展,即认为组织变革可以先于内外部环境变革发生并对其他领域的变革起到引领作用[4]。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归因,这些推动组织变革的因素与组织变革之间都有一个中介变量,即组织面临的任务,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之下,组织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完成任务的主体及其结构需要与组织的任务相适应。 从市场经济领域来看,工业生产型企业的任务往往是机械化的大批量、重复性生产活动,这就需要具有较强的分工与整合能力的科层制组织结构作为支撑;而对于创新型组织而言,其任务则是独特性、创造性的,这就需要具有更强协同能力和信息沟通能力的组织结构作为支撑。因此在探讨地方政府组织模式变革时,应当首先对当前服务型地方政府的任务结构进行分析,从而通过任务结构的变化寻找更加适合的组织模式进行支撑。 第一节“管理—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是与管理型政府相对应的,传统上中国地方政府的任务结构是以“管理”为主,包括各类行政审批、行业与区域管理、行政执法等,而服务型政府则以提供各类服务为主,这种转变将改变地方政府的职能,而职能是具体任务结构的基础,职能转变在具体操作层面的表现就是任务结构的改变。 一 服务型政府影响地方政府职能的三个根本转变 服务型政府理论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地方政府必须开展三个方面的根本转变。 (一)地方政府主体地位:由“牵头”转变为“搭台” 地方政府由主导者变为支持者,也就是对“官本位”思想的改变。在理论研究领域始终存在有关“强政府”与“弱政府”之争,或者“大政府”与“小政府”之争,这些研究多从政府组织规模、政府职能的内容等方面对中国地方政府进行探讨,但究其根本,这些都不是服务型政府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服务型政府不在于政府规模的大小,或者政府自身的强弱,而在于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地位的转变。传统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通过行政的手段干预区域、产业和社会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主要是两类:第一类是政策工具,通过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来实现政府对区域发展的领导;第二类是政府投资,依靠政府强大的财政支持,或通过国有企业进行直接投资,或通过财政拨款或项目资金支持等方式为市场和社会间接提供资金支持。必须承认政府的主导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确实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带来的一些问题也必须客观面对。以光伏产业的发展为例,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2009年给国家发改委的一份行业报告显示,中国多晶硅总规划产能共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这些产能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5]。造成该产业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与中央政策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有关,从西部到东部、从内陆省份到沿海地区,中国数十个城市都在打造光伏产业园,很多地方都提出了打造千亿级光伏、多晶硅产业园的目标。 服务型地方政府是对政府地位的调整与转变,地方政府将通过转变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等方式对之前“越位”“错位”“缺位”之处进行改革与调整。根据权变领导理论,地方政府正在由主导型向支持型转变,即由“牵头”转向“搭台”。 (二)地方政府行为导向:由“长官意志导向”转变为“顾客导向” 行为导向问题也是评判标准问题,是“指挥棒”在谁手里的问题。受到长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绩效评价通常是由上级领导决定,并且长期受到唯GDP论英雄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官员的行为往往是“长官意志导向”的。因此在各级政府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人走政稀”的现象屡见不鲜,官员一旦离职,由其主导的政策容易发生变动[6],很多政策措施正是因为缺乏连续性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服务型政府是以服务的方式开展各项工作的,而服务本身是以顾客为导向的,基于顾客的需求提供顾客需要的服务,因此服务型政府将地方政府的行为转变为“顾客导向”。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领域,目前各地方政府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基本都加入了公众满意度的评价,只是在评价方法和指标权重方面略有差异。从评价方法上,有通过报纸等平面媒体发放与回收问卷、邮寄问卷与电话访谈等不同的方式,在指标权重方面,总体上以30%—40%居多,虽然评价方法上尚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顾客导向的趋势却能明显地体现出来。还有学者从更为广义的“公众满意”视角,研究了以“幸福指数”......

  1. 封面
  2. 目录
  3. 内容简介
  4. 扉页
  5. 信息
  6. 其他
  7. 第一章 从组织变革视角研究服务型地方政府建设问题
  8. 第二章 三维框架下的服务型地方政府任务结构分析
  9. 第三章 任务结构与组织模式四要素间的匹配关系
  10. 第四章 项目导向型组织理论的适用性
  11. 第五章 服务型地方政府的组织模式变革:项目导向型组织
  12. 第六章 服务型地方政府项目导向型组织的运行机制
  13. 第七章 地方政府项目导向型组织建设的案例分析
  14. 第八章 地方政府项目导向型组织的变革过程
  15. 后记
  1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