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保障中的法律问题研究_赵媛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赵媛

内容节选

第二章 弱势群体公共信息需求及信息获取现状 要全面、正确了解和认识中国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的保障现状,必须对弱势群体信息需求及其获取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因此,本调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弱势群体公共信息需求及其获取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二是对弱势群体的公共信息服务权益保障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弱势群体公共信息需求及信息获取现状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 调查的设计 (一)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 本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全面掌握不同类型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及信息获取状况,为全面了解和正确把握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保障现状收集相关数据。调查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即弱势群体的个人情况、弱势群体的信息意识状况、弱势群体对相关信息的了解及需求状况、弱势群体对信息获取渠道的了解及利用情况、弱势群体对信息保障主体的了解,以及弱势群体的信息获取困难或障碍等。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可靠性,调查主要采取随机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二)调查范围与样本 本书调查对象包括残疾人、空巢老人、少年儿童、农民、农民工和无就业人员。这主要基于以下考虑:残疾人、空巢老人和儿童是自然性弱势群体的构成主体和典型代表,因此必须对其信息获取现状进行调查。就社会性弱势群体来看,农民是中国数量最多的社会性弱势群体,而农民工作为临时、短期或长期在城市打工的农民,他们既具有农民的本质属性,又兼有一定的工人属性,与纯粹的农民相比,有其特殊性,二者并不能完全画等号,因此,有必要同时调查农民和农民工群体的信息获取状况。同样,无就业人员、下岗工人作为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由于制度变迁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激烈的市场竞争所造成的弱势群体,也是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弱势群体,对其信息获取现状进行调查能较全面地揭示城市弱势群体的信息获取状况。 此次调查的地域范围遍及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共计2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包括北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河南、江苏、内蒙古、山东、山西、湖北和湖南等的部分城市及农村地区),并以西南地区为主(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四地约占56.2%)。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研究的有效性要求,调查范围应尽可能覆盖中国不同地区,这样才能较好地反映中国弱势群体整体的信息获取现状。二是基于课题研究的侧重性和调查的可行性考虑。从侧重性上看,西南地区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有国家级贫困县173个,占比29.2%。[1]这个地区的弱势群体相对于中东部地区的弱势群体而言其弱势程度更深、更严重,因此以其作为主要调查区域更具代表性,更能深入反映弱势群体的弱势状况。此外,由于受调查对象自身文化水平、信息素养和生理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不具备通过网络接受调查的能力和条件,在理解和填写问卷内容上存在困难或障碍,加之其工作或生活地域比较分散,流动性也较大,有些甚至居无定所,这给调查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和很大困难,因此,不可能对所有的调查地区施予完全同等的调查力度,必然有所侧重。 二 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分别在2012年7—9月和2013年1—2月进行。对于残疾人,主要通过相关地区的残联和残疾人集中就业的公司、企业进行。残联是残疾人最主要的服务主体,与残疾人的联系最多,最了解残疾人。残联还常举行各种残疾人培训班,我们的部分调查就是利用残疾人参加培训的时间进行的。对于空巢老人的调查主要通过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上门走访等方式进行。对少年儿童的调查主要是到所选定调查地区的部分中小学进行。对于农民工的调查主要是到农民工较为集中的一些工地、企业进行,同时还利用农民工回家过年的机会开展调查。对农民的调查主要是深入所选择调查地区的部分乡镇、村组进行。对无就业人员的调查则主要通过相关市、县等的工会、社区进行,由于无就业人员的相对性、易变性和分散性,调查进行得非常艰难。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199份,回收4923份,有效问卷4632份。具体分布如下: 针对残疾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60份,有效问卷417份。 针对空巢老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1份,有效问卷346份。 针对少年儿童发放问卷2250份,回收2189份,有效问卷2063份。 针对农民和农民工发放问卷1744份,回收1600份,有效问卷1529份。 针对无就业人员发放问卷305份,回收293份,有效问卷277份。 问卷回收后,数据通过SPSS17.0进行编码和分析。研究采用两类方法分析数据:一是描述统计,如频率分析、标准差、百分比、平均数等;二是通过参数估计进行推断统计,如t检验、F检验等。 第二节 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 本节主要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及经济收入水平、所拥有的通信设备等方面来反映受访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 一 农民、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第一,在性别、年龄、婚......

  1. 封面
  2. 书名页
  3. 内容简介
  4. 作者简介
  5. 前言
  6. 目录
  7. 第一章 弱势群体及其公共信息服务权益的基本理论问题
  8. 第二章 弱势群体公共信息需求及信息获取现状
  9. 第三章 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保障状况
  10. 第四章 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11. 第五章 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的构成、内容、要求及缺失
  12. 第六章 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保障中的权利冲突与平衡问题
  13. 第七章 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保障的法律原则与立法模式选择
  14. 第八章 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保障的主体及法律义务
  15. 第九章 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保障的法律措施与法律责任
  16. 附录
  17.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