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创新·化解:劳资纠纷治理机制研究_程启军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程启军

内容节选

第四章劳资纠纷的背景 一般来说,一国劳资关系的好和坏,劳资纠纷及其冲突的多和少以及强和弱,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呈现正相关。然而,在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和中国经济与社会获得空前发展的情况下,中国劳资关系却日益复杂和矛盾冲突重重,这种例外是受什么原因影响的?现阶段我国拥有哪些实力和措施协调劳资纠纷及其冲突?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对化解劳资纠纷有什么样的机遇和可能?……探究这种现象和相关问题,必须厘清劳资纠纷及其冲突所处的社会背景。通过考察当前最为重要的社会背景并以此作为切入点,阐释劳资纠纷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关的原因,探讨协调劳资纠纷和重构劳资关系的可能空间和路径。显然,当前我国的劳资纠纷及其冲突实际上正处于两大背景之下:其一是社会转型,厘清和认识中国社会转型的各项内容以及如何定位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对于认识中国劳资纠纷及其冲突高发的例外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涉及以下问题:什么是社会转型?怎样解释当前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下的中国呈现什么样的特征?怎样对当前社会转型进行定位?只有阐释了这些问题,才能够对劳资冲突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进行充分的解读。其二是治理创新,劳资纠纷是当前社会中各类关系矛盾冲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解这些冲突需要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进行全方面创新,进而寻求更完善途径和更新的思维方法去协调各类社会冲突,同样,治理创新也为化解思维及其方法的突破创造了新的契机,因此,它也构成了当前协调劳资纠纷及其冲突的核心背景之一。 一社会转型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郑杭生先生率先提出“转型中的中国社会”“转型社会”“社会转型”等概念,并尝试在社会学理论上用它们来概括中国大陆社会的巨大变化。[1]随后,社会转型的概念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得到广泛的运用和诠释。总体上来说,学术界对社会转型的认识和解读,既总体一致又存在分歧,既丰富多彩又充满滥用。 何谓“社会转型”(social transformation)?从字面意思来看,它是指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或社会制度向另一种社会形态或社会制度的转变,例如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等。这种转变是一种社会制度与社会形态的质的变化,是一种最为宽泛的社会转型的解释。从量的角度来看,社会转型是在同一个社会形态下,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较为剧烈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涉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只是一种量的积累与变化,是一种阶段性的社会巨变。 在社会转型的时间跨度上,最为宽泛的社会转型论是将其时间跨度追溯至人类社会诞生之时就开始,并认为社会转型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存在。有学者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认为中国社会从1840年开始进入社会转型,并将这一转型分为三个阶段:1840—1949年为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为第二阶段,1978年至今为第三阶段。[2]有学者认为社会转型是自20世纪后20年开始的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过程,特别是与市场转轨(market transition)相伴随的社会转变(social transforma tion)过程[3];有学者认为社会转型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4],等等。 在社会转型的地域范围上,当前的研究基本上关注的是中国与前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东欧、俄罗斯以及越南等)所进行的社会转型,再加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何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的工业社会的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实际上,当我们从社会转型质的含义上来看,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在经历着社会转型,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在经历着社会的转型,只不过由于各自的发展水平,导致其转型的深度与内容存在差异而已,如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向着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而发达国家(美、日与欧盟等)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在这层含义上,社会转型与发展成了可以互换的同义词。 在社会转型的制度方向上,由于向上的制度转型才具有现实的意义,因此,宽泛的社会转型论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从低的社会制度向高的社会制度过渡的制度取代与发展趋势作为社会转型的方向。有学者将社会转型看作是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过程,实际上所指的是原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从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并暗含中国社会转型是“自下而上”地由现代社会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的过渡。有学者认为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向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的转型,这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是一种共享与共治并存的和谐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上,有学者将社会转型理解为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即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5]有学者将社会转型理解为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

  1. 目录
  2. 第六章 劳资纠纷:结构与功能
  3. 第一章 研究的缘起与研究综述
  4.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方法论依据
  5. 第三章 研究个案简介
  6. 第四章 劳资纠纷的背景
  7. 第五章 劳资纠纷:原因与现状
  8. 第六章 劳资纠纷:结构与功能
  9. 第七章 劳资纠纷:关系与行为
  10. 第八章 劳资纠纷的化解途径
  11. 第九章 劳资纠纷化解的背后:因素分析·力量比较
  12. 第十章 劳资纠纷化解的实现:利益权衡·方案选择
  13. 第十一章 一场集体行动化解始末的简要实证分析
  14. 余论 社会转型期劳资纠纷协调的核心内容
  15. 附录 《建设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研究》(调查问卷)
  16. 参考文献
  17.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