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_张维迎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张维迎

内容节选

第6章我是如何认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 必须坦承,直到知天命的年龄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虽然在读研究生期间,我也读过20世纪30年代有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大辩论的文献,知道米塞斯和哈耶克是计划经济的坚定反对者,但总的来说,我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系统了解。 1982—2007:新古典经济学的坚定捍卫者 大学期间,我学的是政治经济学专业,经过四年的学习,我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和基本理论已融会贯通,按照当时的标准,应该属于一位优秀的毕业生。1982年2月,在西安举办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我有幸认识了茅于轼先生和杨小凯先生,茅于轼先生的“择优分配原理”让我耳目一新,杨小凯先生的分工理论也令我大开眼界。与他们相识成为我学术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所以,一进入研究生阶段,我就决定系统学习“西方经济学”,尽管我的研究生专业仍然是政治经济学,《资本论》是我的必修课。当时所谓“西方经济学”,也就是现在所谓“主流经济学”,其实就是西方学术界讲的“新古典经济学”。 当时中国有些大学经济系设有“西方经济学专业”,实际上是把西方经济学作为一个学术流派进行研究。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知识面很宽,说起学术门派头头是道,甚至能讲出一些有名的西方经济学家的逸闻趣事,但经济学基础知识并不扎实。我曾遇到过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的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出国后甚至听不懂西方大学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我从一开始就把“西方经济学”当作真正的经济科学,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工具,而不是当作研究对象,更不是当作批判的靶子。这使得我在学习中总是试图掌握它的分析方法和逻辑体系,而不是寻找它的内在矛盾和谬误。 新古典经济学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数学化的理论体系,为了真正掌握这个理论体系,我又专门选修了数学系的几门课程(包括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参加了数学系几位教员组织的“运筹学与线性规划研讨班”。由于我所在的学校没有西方经济学科班出身的老师教我,我就组织了一个六人读书班,成员包括经济学系研究生和青年教员,还有一位数学系的高年级学生(后来考上了经济学研究生)。我一边自学,一边自告奋勇给读书班的其他成员授课。为了当一个合格的“老师”,我必须对教科书上的每一个公式、每一条曲线、每一个定理进行严格的数学推导,这让我受益匪浅,我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学习的最好方式是当老师。到1984年年底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主流经济学已成为我知识库的学术基因。有人说,我写的文章根本不像一个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写的文章,太“西化”了。 西方主流经济学有不同学派,芝加哥学派可以说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典范,也是我的最爱,米尔顿·弗里德曼对自由价格制度的优点和政府干预的缺点的分析令我非常折服,他的《自由选择》一书我读了好几遍。我有关中国经济改革的一系列文章充满了强烈的芝加哥精神。弗里德曼对我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我后来工作单位的一位同事给我起了一个“维迎德曼”的绰号!当然,我知道我的新古典观点他是不赞同的,我们之间经常发生争论。我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企业内部的所有权安排,试图为“资本雇佣劳动”提供一个基于信息经济学的新解释。参见: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在2000年发表于《经济研究》的一篇文章中,我用数学模型证明: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与产权制度安排有关。参见:张维迎,《产权安排与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 1987年10月,我被工作单位派去牛津大学进修。1990年10月,我又回到牛津大学读博士学位,1994年8月毕业后回国工作。我在牛津总共学习了5年。通过5年的牛津训练,我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变得更加扎实,我对主流经济学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也有了更多了解。因为几乎所有我学到的经济学的新理论都是在新古典范式上发展出来的,新的经济学理论(包括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信息经济学等),不仅没有使我对新古典理论体系产生怀疑,反倒强化了我研究工作中的新古典风格。这一点可以从我的博士论文和之后发表的文章看出来。当你可以用一个严谨的数学模型分析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甚至权力斗争时,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惬意的事! 我一直是新古典体系的坚定捍卫者!我当然知道学术界不时对新古典经济学有批评的声音,但长期以来,同许多新古典经济学的信奉者一样,我一直认为批评者都是些不懂新古典经济学的外行,不值得一驳,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石是牢不可破的!离开了这块基石,市场经济就没有了理论基础!现在看来,这是一种致命的自负!我当时还没有意识到,新古典经济学也可以为计划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兰格的计划经济理论就是典型的新古典理论。 但回过头来看,可能是天性中对真知的执着,尽管我对新古典经济学体系深信不疑,冥冥之中,我也一直感到它像一件裁剪得过紧的衣服,让人难以自由地伸手迈脚。我一直......

  1. 信息
  2. 序言
  3. 引 论 我的企业家研究历程
  4. 第一编 知识的本质与企业家精神
  5. 第1章 知识的本质与企业家精神
  6. 第2章 企业家精神不是什么
  7. 第3章 大数据代替不了企业家
  8. 第4章 对企业家的偏见
  9. 第二编 市场理论中的企业家
  10. 第5章 关于市场的两种不同范式
  11. 第6章 我是如何认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
  12. 第7章 什么是好的市场理论?
  13. 第8章 企业家精神是最好的反垄断法
  14. 第三编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
  15. 第9章 经济增长中的企业家:套利和创新
  16. 第10章 创新的不确定性
  17. 第11章 飞艇与飞机的对决
  18. 第12章 企业家精神与产业政策
  19. 第四编 企业家精神的制度生态
  20. 第13章 什么决定企业家资源的配置
  21. 第14章 企业家与资本所有者
  22. 第15章 保护权利与保护利益
  23. 第16章 价值观冲突给企业家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