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杀人_【美】理查德·罗兹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理查德·罗兹

内容节选

第11章 危险暴力罪犯的诞生(II)【125】 “暴虐化”,阿森斯称之为“暴力化”四阶段进程之中的第一阶段。暴虐化使受害者“深受困扰。”受害者——也是被试者——一遍又一遍地扪心自问,为什么他会被挑出来如此对待。“他与自己、与世界都存在冲突,”阿森斯评述说,“遭遇围攻的被试者变得格外心事重重。”他将学校和教堂传授的社交理念与个人经历的现实反复对比,“得出结论:在高渺的理念与人们真实的交往方式之间,存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不过鉴于被试者身处的情境,哲学推演是一件奢侈品。被试者的思绪很快就让位于一个更直接的问题——他应当如何处理自己的痛苦处境。 那些在暴虐化阶段期间所经受的困扰体验,可没那么容易祛除干净……恰恰相反,这些体验在人心中留下了黑暗且持久的印记,被试者必须得向这一印记让步服软。被试者评估状况并最终接受暴虐化体验的需要,与绝大多数人在苦痛经历袭来之后的需要并无不同:比如一位挚爱之人的死亡,一场绵长且曾经幸福的婚姻的解体,或是一段旷日持久的失业期。 如此一来,被试者又一次开始沉思。但在这一次,“他的沉思具有明确目的。他想要从上述三大体验(暴力镇压、个人恐惧和暴力规训)之中提炼出更大、更普遍的意味,为他在将来与其他人的关系做准备。”每一种体验都带来一番独特的想法。暴力镇压“会造就相对持久并由情绪支配的思维,这种思维结合着难以自已的愤怒感以及与之相连的模糊观念:出手攻击别人”。被试者从他的受镇压体验中以偏概全,得出“未来危机四伏”的结论——“他也许常常会被这个人或是那个人的暴力镇压困扰。”个人恐惧则加深了他的无力之感,使被试者的所思所感转向内在。他没有能力保护至亲,这使他得出了愤怒的结论:他一定是不中用的。暴力规训又给他的“不中用”信念加上了羞辱。“这个萦绕于意识深处已有一段时间,”阿森斯写道,“现在只不过是有个问题浮到表面:为什么我没有做出什么阻止我本人和至亲遭受暴力镇压的举措呢?”【126】 而在暴力化的“交战状态”阶段,被试者将那个痛苦的问题从“我为什么不”转成了“我能做什么”。他的难题“最终在心中完全成型”,阿森斯评论说。被试者也第一次清楚地理解了他所接收的“暴力规训”的完整含义。“恍然大悟”的万钧之力也震到了他,“这就好比,被试者在稍早之前耳朵聋了一部分,直到现在才算听懂了教练曾经苦口婆心告诉他的内容:有的时候,诉诸暴力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必要的。” 暴虐化的被试者坚定了做这件事的决心——动用恶性的暴力——但却有一个重要的限制条件:他只有在遭遇严重挑衅且只有认为自己有取胜机会的时候,才会坚定使用恶性暴力的决心。这个“先行减码”的暴力决心,代表着“交战状态”这一阶段的告成。 对“暴虐化”的被试者而言,在他的生命里,这是第一次决定要“武力攻击那些过度挑衅自己的人,他也以强烈的意愿要狠狠伤害甚至杀死他们”,阿森斯写道,“而且是忘情投入的决定。”这个决定源于“痛苦经历(暴力镇压、个人恐惧和暴力规训)如火山般的聚合”,它推动被试者“同他的一整段暴虐化经历握手言和”。阿森斯引述了四个案例来阐明这个“交战状态”的阶段,其中三例都与这名十八九岁男性的证词类似,他被判了严重伤害。这个案例是另一套系列访谈之中的一部分,与之前曾以“案例9”的名义引用过的强奸犯证词那个系列不同。那个案例里的强奸犯回忆说,他在夜间听到母亲遭遇了性暴力。 案例9 人们总把他们的恶劣的情绪发泄到我身上,这让我不堪其扰。他们喊我“废物”,挤对我。我讨厌人们践踏我,我想要大声斥责他们,“不要践踏我,不要践踏我。”我担心我这一辈子人们都会这样待我如废物,我痛恨自己听任别人待我如废物。我羞愧难当,我是个爱哭鬼,不能保护自己或是母亲。我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被狠狠地践踏在地。我深知我得设法不让自己被踩下去。我最终得出结论:我得去踢别人的屁股,就像我从继父那里听来的一样。我已痛下决心,不能让我的继父或是任何别的人把我当成废物。我还要确保,不惜一切办法,都不能让人这样待我。我并不是想要把别人弄成废物,但最好也不要有任何人试图把我变成废物。我已经受够了。就是这样,我不再是一个娘娘腔。如果不是因为受够了被人当废物的话,我是绝不会想要狠狠伤害别人的。这就是使我变得卑鄙自私的缘由。【127】 但是,阿森斯在他“暴力化”第三阶段开始的讨论中提醒说,“暴力决心”还并不足以使人变得暴力,人还得有暴力表现(violent performances)。“在一个人的生命之中第一次有意地狠狠伤害另一个人,这可绝不是一件轻描淡写的事情。在那些并未如此深思熟虑,外在举动也远逊于此的人看来,这种暴力表现是难以置信的。”许多人都会发出威胁。这些威胁通常而言只是愤怒的宣泄,而非认真的暴力企图。他们“有时候会给出错误的信号,好像任何人只要足够疯狂便足以杀死任何人似的,不论这人也许会有多么温顺胆怯”。虚构的叙事——小说、电影......

  1. 信息
  2. 序言
  3. 第一部分 与杀人犯交谈的人
  4. 第1章 放马过来
  5. 第2章 念念皆魔
  6. 第3章 暴力机制的运行
  7. 第4章 丑陋现实全貌
  8. 第5章 忖度他人之心
  9. 第6章 漂亮的说辞
  10. 第7章 着意建构
  11. 第8章 幻象社群
  12. 第9章 学院甘苦录
  13. 第10章 危险暴力罪犯的诞生(I)
  14. 第11章 危险暴力罪犯的诞生(II)
  15. 第二部分 文明的进程
  16. 第12章 谢丽尔·克兰
  17. 第13章 亚历克斯·凯利,佩里·史密斯和迈克·泰森
  18. 第14章 李·哈维·奥斯瓦尔德
  19. 第15章 凶杀动机论
  20. 第16章 暴力的垄断
  21. 第17章 童年的历史
  22. 第18章 原始暴力
  23. 第三部分 作为独白的自我
  24. 第19章 自我激变
  25. 第20章 普遍进程
  26. 第21章 慈悲之门轰然关闭
  27. 第22章 预防与控制之道
  28. 致谢
  29. 参考文献
  30. 译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