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之道:30家国内一线创新公司的知识产权是如何运营的_柯晓鹏 主编;林炮勤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柯晓鹏 主编;林炮勤 主编

内容节选

第二部分跨部门合作 一、通过专利培训打通企业专利工作的任督二脉 作者简介:刘光华,欢聚时代(YYInc.)知识产权总监,广州IP茶社发起人、联席主席,曾任职于富士康科技集团和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 “专利培训”这个选题,当初我是抗拒的,就好比一桌满汉全席,偏偏选了一道小葱拌豆腐,怎么能让它出彩呢?直到我认真地思考并总结这个主题,我才恍然领悟,大厨的能力在于其匠心与匠意,而不是体现在摆在桌面的菜品上。在专利管理这个领域,我们谈了太多的上层设计,诸如专利布局的六种方法、专利运营的五条出路,云云,当然这些是最容易获得掌声的,然而支撑这种“面子”的“里子”的功夫,却往往被人忽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听完某业界“大佬”的精彩分享之后,发现落地其实很难的原因。“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希冀这篇小文,能唤起对于专利实务中任何一个细节的重视。遥想在F公司时,郭总所说的“魔鬼藏在细节里”,至今仍牢记心中。 (一)专利培训中的互联网思维 2011年年初,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开始迅猛发展,传统经济思维开始让位于互联网思维,笔者毅然决绝于F南门的拥挤嘈杂,“移动”到“互联网”领域,从此开始“一入豪门深似海”的互联网旅程。这些年中,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平台思维、流量思维、迭代思维等说法不绝于耳,潜移默化当中,笔者也尝试将这些互联网思维方式融合到互联网企业的专利工作当中,此篇希望将专利培训这一“单点”思考做到极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红绿灯跟那个交通灯摄像头的距离,它们都在一根杆子上,但是从来就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阿里的王坚博士在云栖大会上用这样的修辞来表述交通拥堵的根源。 企业中专利部门和研发部门等其他组织,就像王坚博士描述的这红绿灯和交通灯摄像头一样,都绑在企业经营的杆子上,但如果两者失去经常性的连接和互动,信息互不相通,相互之间成为彼此的“盲点”,则专利工作是很难开展的。 企业专利工作依赖性强,研发部门及产品部门等既是源头,也是最终价值体现所在,与他们的沟通不畅,犹如习武之人未被打通任督二脉,即便骨骼惊奇,最终也难以激发整个身体组织的潜能,从而达到极高境界。 笔者认为,专利培训具有一种社交属性,是连接专利部门与其他组织的纽带。专利培训并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工作,也不仅仅是专利流程、信息的衔接,它还是专利情怀和专利理想的连接,是一种让不同组织基于专利产生共同认知、达到“琴瑟和鸣”的渠道。用时髦的话说,是一种社会化营销活动。 专利部门需要通过专利培训这种营销推广,让专利信息在企业的所有组织体内进行顺畅的流转,从而打通企业专利管理的任督二脉。 专利培训并非易事,有位挚友曾为了提高培训水平,花了不菲的费用参加营销学的培训,讲师的演讲非常精彩,我的这位挚友甚至为了不错过讲师的任何环节的演讲,整场4个小时,竟一分钟也不曾离开座位。这样的演讲当然堪称精彩,其背后绝对是一次针对任何细节的完美策划。专利培训亦如此,好的专利培训需要经过精心的营销策划,方能达成其最佳目的。 (二)专利培训的策划和营销 笔者认为,一场专利培训需要经历三个环节:一谓造势,二谓造内容,三谓造影响。对每一环节都应该进行相应的策划。 1.造势 专利培训是专利部门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对于培训对象来讲,未必会意识到其重要性,不少参加培训者无非是来培训室小憩一番,刷刷朋友圈,反馈时给个五星评价就走的。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连讲师是男是女都没有记住。这样的培训显然是形式大于实质,因为“讲者”和“听者”在培训之前并没有建立任何的联系,没有联系如何能在短时间产生共鸣?所谓造势,并非指虚张声势,而是在培训之前的预热,让参与者都有强烈的参与感,感受到培训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赢得管理层的支持。有条件的,说服公司高层,至少是部门主管亲临培训现场,即使仅仅是列席,也不用专门发言,但其带来的亲身示范效应是非常显著的,而且管理层在培训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期望,对于明确正确的工作方向大有裨益。 (2)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宣传。可以包括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的组员、受培训部门的部门助理,在组织和宣传上让更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IPR把主要精力放在内容的输出上。 (3)培训前的摸底。笔者通常会在培训前向培训对象发送一份调研需求,一是说明此次培训的目标,二是了解培训对象的现状、需求和期望,让学员有强烈的参与感。这种参与感很微妙,但是能让人感受到被关注和受重视,从而调动其积极性。调研问题不宜过多,例如:是否提交过专利?是否写过交底书?是否检索过专利?最关心的专利话题是什么?当前专利工作最大的痛点是什么?调研结果由受培训部门负责人或是助理进行收集整理,通常最后会聚焦于两三个焦点,这些将成为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摸底调查明确需求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了解培训对象的现状和问题......

  1. 信息
  2. 作者简介
  3. 编委会
  4. 第一部分 从零开始做知识产权
  5. 第二部分 跨部门合作
  6. 第三部分 知识产权分析
  7. 第四部分 知识产权布局
  8. 第五部分 知识产权策略
  9. 第六部分 知识产权质量管控
  10. 第七部分 知识产权风险管控
  11. 第八部分 知识产权无效诉讼
  12. 第九部分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