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里的人类史_温骏轩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温骏轩
内容节选
第十八章欧亚草原的游牧者(下) 欧亚草原的“亚洲化” 历史上那些饱受游牧侵扰的定居者,有如盲人摸象般给来自草原的入侵者取了非常多的称呼。在众多称呼中,“鞑靼人”在东西方历史上曾经广泛使用过。狭义来说,鞑靼人指向的是当下俄罗斯境内的一个游牧民族。不过历史上这个称呼,更多被西方人用来泛指那些源自亚洲的游牧民族。在中国的情况同样如此,“鞑靼”一词经常被用来统称时常入侵中原的北方马上民族,不仅包括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也包括来自东北森林地区的渔猎民族(比如建立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满族人)。 观察欧亚草原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后,你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原本应为欧亚两股游牧势力所共享的欧亚草原,变成了亚洲游牧民族所独享。欧洲人眼中的游牧威胁,成为种族色彩鲜明的“黄祸”。哪怕在东亚人眼中那些入主欧洲草原的游牧者,在种族特征上也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高加索化。 欧亚草原的“亚洲化”是在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内因是欧亚干草原的东西地理差异。从平均海拔1000多米的蒙古高原,到海拔500米左右的哈萨克丘陵,再到平均海拔只有100多米的东欧平原,整个欧亚干草原的地势特点表现为东高西低;降水情况则正好相反,由于亚欧大陆在太平洋方向横亘着一系列高大山脉,阻碍了太平洋水汽的输入,而在大西洋方向却是风口。在西风的帮助下,南俄草原的降水条件要明显优于亚洲。 当西干草原的游牧者率先乘上马车、骑上战马,并自然迁徙至东干草原后,生活在这片草原的黄种游牧者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技术。看看北美的印第安部落,在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后,很快就成为马上战士,甚至能娴熟地掌握火枪射击技术。所以说,人类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 欧亚草原的整体性使草原内部并不大会形成技术上的代差,恶劣的生活环境更能逼迫人类向外迁徙。从这一点来说,来自北亚的游牧民族会更有动机向中亚、东欧的草原地带迁徙。当他们与西干草原的白种游牧者不再有技术上的代差后,草原的迁徙方向便开始逆转。 欧洲人对亚洲游牧者的恐怖回忆,最初源自一个叫阿提拉的亚洲游牧者。这件事情还要从中国第二个大一统帝国——汉帝国说起。汉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在帝国建立之前,蒙古草原各游牧部落已经被一支叫作匈奴的部落统一在一面王旗之下。 整个欧亚草原还是第一次出现如此强大的游牧联合体。游牧者最大的问题在于内部极度分散。草原的承载力有限,儿子在长大之后一般会带着部分牲畜另寻草场。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无法出现大规模聚落的情况,即便是在一个因血亲关系而凝结在一起的部落中,家庭与家庭之间也呈离散状态。回忆下美国西部片中那些孤独矗立于农场、牧场中间的木屋,我们大体就能理解这种感觉了。 将散居的游牧部落组织在一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一旦组织起来,数以十万计的游牧骑兵对于任何一个定居文明来说都是很大的威胁。历史上那些阶段性产生的游牧帝国,其共同特点是最起码完成了三大干草原中某一部分的统一。比如匈奴帝国的崛起,靠的就是完成对东干草原或者说蒙古草原的统一。 万里长城的力量 现在问题来了,自匈奴之后那些阶段性形成的草原帝国,总是源起蒙古草原。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来自亚洲的游牧势力能够在长达上千年的历史中统治着欧亚草原呢?感谢中国人如此执着地记录他们的历史,让我们对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崛起能够有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是的,一直安心在大陆一隅自成一体的中国人,就是引发欧亚草原地缘结构变化的幕后推手。虽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想让崇尚自由的游牧者,愿意听从一位单于或者可汗的号令,除了号令者的部落拥有草原上最强大的武力以外,还需要让所有“世代居住在毡房和帐篷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在草原之外,并且能够满足全体游牧者对物资的渴望;否则,在草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困于草原的游牧者除了“内卷”,不会有更好的选择。以此标准来说,实在是没有比中央之国更好的目标了。 一片欧亚草原中最贫瘠的草原与一片旧大陆诸文明中最善于积聚人口和物资的文明做邻居,你猜会发生什么?不过,促成蒙古高原游牧者更容易联合在一起的,并不是他们的目标是更加富庶,而是更加有组织力。尽管我们还没有系统地解读中国人为什么如此有集体意识,但相信绝大部分中国人知道这是我们的特点。 匈奴人能够将游牧者联合在一起的大背景,是他们面对东亚农耕区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式的王朝——秦朝,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帝国时代。这个初始王朝为中国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地缘遗产,其为中国统一所做的工作(比如统一文字),帮助中国人凝结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意识形态共同体。此后历代中原封建王朝,无论从组织结构还是核心区的范围上,大体都是在对秦王朝的复刻,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中国在秦以后的2000年里,只是在不断地重复封建王朝历史。 在秦王朝留下的所有遗产中,“农牧分割线”——万里长城,对草原生态影响最大。秦王朝统一......
- 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进化的规律
- 第二章 人类的诞生
- 第三章 猿人的技术进化
- 第四章 石与火的升华
- 第五章 走出非洲
- 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形成
- 第七章 凡人的“结界”
- 第八章 “吃什么”也是一场革命
- 第九章 热带沙漠与麦作文明
- 第十章 并非只有一种“大河文明”
- 第十一章 麦作文明的陆地传播
- 第十二章 海洋不只是结界
- 第十三章 海洋文明的诞生
- 第十四章 哪里是东方,哪里又是西方
- 第十五章 欧洲的海洋文明
- 第十六章 铜—车—马
- 第十七章 欧亚草原的游牧者(上)
- 第十八章 欧亚草原的游牧者(下)
- 第十九章 游牧压力下的中国和印度
- 第二十章 欧洲双重的游牧压力
- 第二十一章 神的世界
- 第二十二章 中国人的信仰
- 第二十三章 “特异文明”中国(上)
- 第二十四章 “特异文明”中国(中)
- 第二十五章 “特异文明”中国(下)
- 第二十六章 东西方文明治理原则的差异
- 第二十七章 通往中国之路
- 第二十八章 阿拉伯文明的传播
-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 第三十章 拉丁美洲与美洲文明
- 第三十一章 打开“现代”之门
- 第三十二章 英美文明的崛起
- 第三十三章 工业时代的来临(上)
- 第三十四章 工业时代的来临(下)
- 第三十五章 工业改变生活
- 第三十六章 新世界岛的强势地位
- 第三十七章 进击的“大脑”(上)
- 第三十八章 进击的“大脑”(下)
- 第三十九章 新二元世界
- 第四十章 欢迎来到未来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