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共同侵权研究_唐忠辉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唐忠辉

内容节选

第二章 环境共同侵权现象论 环境共同侵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从私法角度看,它属于侵权纠纷,从公法角度看,它属于环境问题。欲对环境共同侵权作出理论建构和法律规制,必先对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样态有所了解和认识。 本章从基本概念的界定出发,以实践案例为研究对象,考察环境共同侵权案件在现实中的分布、类型、当事人情况和处理过程等,提炼案件要点,分析其发生的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并概括总结环境共同侵权的基本法律特征。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概念乃是解决法律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没有概念,我们便无法将我们对法律的思考转变为语言,也无法以一种可理解的方式把这些思考传达给他人。[1]可见,概念是法律思考和法学研究的基础。在此,我们对侵权行为、数人侵权与共同侵权、环境侵权和环境共同侵权等基本概念作一简要界定。 一 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又可称为侵权。[2]史尚宽先生认为:侵权行为者,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权利或故意以背于善良风俗之方法,加损害与他人之行为也。简言之,为侵害他人权利或利益之违法行为。故其实不独权利,即其他利益,亦为侵害之对象,言侵权行为者,不过举要以概其余之意耳。[3]史公进一步认为,不独侵害权利,苟违反保护法律规定侵害其所保护个人之利益,以及违背良俗加害于他人之其他一切利益,均有侵权行为之违法性。[4] 该定义表明,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既包括权利,又包括利益。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也规定侵权行为所侵害的对象是民事权益,而不仅是权利。台湾地区王泽鉴教授亦持相同见解。[5]侵权行为过程可能同时侵害权利之外的利益,是本书有关环境共同侵权研究的一个重要立论前提。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主要包括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因其以客观的加害事实为充分条件,故又称“客观责任”;就其主张有损害结果则必有责任言,又称“结果责任”;[6]就其将责任直接归属于损害发生的原因言,又称“原因责任”;就其以企业风险为责任根据言,又称“风险责任”。[7]在中国台湾地区,又称为无过失责任,德国法则称为危险责任,英美法上称为严格责任。[8]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法的特殊归责原则,只是在法律明确规定的一些特定领域适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行为称为一般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行为称为特殊侵权。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侵权行为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条件。通说认为,过错责任原则下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4个:一是行为人[9]具有某一加害行为;二是行为人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故意或过失);三是受害人民事权益产生了损害;四是行为人的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无过错责任原则下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三个:一是行为人具有加害行为;二是受害人的民事权益产生了损害;三是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的类型,是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侵权行为有不同的类型。根据归责原则不同,可以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根据侵权主体的人数不同,可以分为单独侵权行为和数人侵权行为。 二 数人侵权与共同侵权 数人侵权,亦称多数人侵权,它相对于单独侵权行为而言。[10]数人侵权并不是一个立法或司法概念,而是一个模糊的学理概念,它囊括了侵权行为主体为复数的各种侵权行为类型。数人侵权行为的显著标志是主体具有复数性。 根据数个行为人之间是否具有意思联络,分为有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与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有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即共同侵权行为,是数人基于共同过错和意思联络而实施的侵权行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是指数人行为事先并无共同的意思联络,但其行为在客观上造成同一损害的情形。[11] 共同侵权行为是数人侵权行为之下的一种侵权行为,它是指数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共同侵权行为的基本问题是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特征和连带责任。[12]而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或者判断标准,直接决定共同侵权的类型划分和责任形式。关于共同侵权的本质,我们将在本章展开说明。 学理普遍认为,共同侵权行为包括狭义共同侵权行为、共同危险行为、教唆(造意)侵权行为和帮助侵权行为。[13]有学者认为,教唆行为和帮助行为都是共同侵权行为人实行的行为,都是主观关联共同的共同侵权行为,没有必要将其作为独立的共同侵权行为类型。[14]本书同意该观点,把教唆及帮助行为均纳入狭义共同侵权行为类型之中。从立法上来看,我国《民法通则》第130条、《侵权责任法》第8条和第9条等,均属于对狭义共同侵权行为的规定,《侵权责任法》第10条属于对共同危险行为的规定。 共同侵权不仅包括一般的共同侵权行为,还包括特殊的共同侵权行为。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将我国迈入汽车社会、信息社会、风险社会而带来的交通、信息、环境等传统侵权类型没有充分展开的领域纳入共同侵权制......

  1. 封面
  2. 书名页
  3. 内容简介
  4. 作者简介
  5.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6. 序一
  7. 序二
  8. 图表目录
  9. 目录
  10. 第一章 导论
  11. 第二章 环境共同侵权现象论
  12. 第三章 环境共同侵权规则论
  13. 第四章 环境共同侵权本质论
  14. 第五章 环境共同侵权责任论
  15. 第六章 环境共同侵权救济论
  16. 第七章 环境共同侵权预防论
  17. 结论
  18. 附录1 关于环境共同侵权的司法解释建议稿及其说明
  19.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摘录)
  20. 附录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1. 附录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浙江省平湖师范农场特种养殖场案的判决书
  22. 附录5 丁金木与绍兴咸亨食品有限公司、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等环境污染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23. 参考文献
  24.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