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回应:城乡环境风险协同共治法律研究_董正爱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董正爱

内容节选

导论 城市和农村在现代人类文明体系中扮演着迥异而又不可或缺的角色。城市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主要表征,“它不单是若干个体的聚集,也不只是一种物理装置或人工构造,而是各种风俗和传统组成的整体,是那些内在于风俗之中并不断传播的态度与情感构成的整体”[1]。在文明演进和发展过程中,商业扩展和工业生产的不断积聚使得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而科技变迁与经济发展也促使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生产生活系统不断完善。城市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政治进步和文化交流的中心,理所当然地也成为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的中心所在。然而,压力与风险也随之而来,人口膨胀与高密集性人类活动引致的基础设施运行风险、公共安全与社会风险、环境污染与灾害风险等日趋高发。 农村则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起点和源泉,“乡村社会是中华农耕文化得以发源、定型且延绵不绝的基地”[2]。中国基层社会结构是具有乡土性的,传统乡土社区以村落为构成单位,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3]从人和空间来看,这种结构具有不流动性,而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则具有孤立性和隔膜性。[4]他们往往以住在一处的集团——村落为单位,社区间的往来疏少而富于地方性,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5]在这种地方性的乡土社会中,人们往往以传统礼俗和习惯来作为其行为的方式,对外来事物和思维具有抵触性。[6]然而,这一切在中国进入工业化、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发生了变异,“农村社会秩序处于解构与重组之中”[7]。现代文明进程促动着农村的新发展与新成就,也触发了农村的新问题与新困境。 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引致了城乡环境风险的不均衡、不合理、不正义难题以及治理回应的窘境。自工业革命始,现代文明以先进的技术为基础促进全球化、一体化以及现代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中国现代社会也深受其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一极。但不容忽视的是,经济虽急剧增长却在现实层面陷入了二元悖论,很多人无法从发展中获益,甚至不得不忍受日益增多的自然的、人为的或制度形成的不确定性风险。在这一场域下,城乡环境风险的问题映射越发显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确立的城乡分治体制,国家逐渐建构了城市、工业、市民与农村、农业、农民的二元结构管理体制。这一城乡分治凸显为法律法规引发的分治以及政策引发的分治。前者表现为城乡建设管理法律法规中规范城市国有土地上建设活动等问题的居多,而规范村庄和集镇的规划管理等问题的却往往并不多见;后者表现为中央和地方政策制定过程中往往从财政、税费及相关优惠政策方面更多地偏向城市而忽视农村,甚至客观上诱使城市向农村的入侵。应该说,城乡分治二元体制在历史发展中从某种程度上确实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顺利变革与有序发展,但目前却日益成为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及环境治理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各种危害城乡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风险事件也随之而来,且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8]质言之,伴随着中国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急遽变革,基于两种相悖社会结构的相互碰撞形成了断裂的社会:首先意味着一部分人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社会贫富结构的两极分化加重;其次表现在城乡之间,城乡二元结构的两极差异格局由市场造成,甚至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断裂。[9]社会的断裂改变了人们传统行为方式,也使传统社会价值观念形成了大分裂。虽然“庞大而又呆板的科层制组织力求通过规章制度和高压统治将一切东西控制在自己的范围之内”[10],但显然这种组织的基础和控制能力已经削弱甚或土崩瓦解。由之,人们的行为缺乏固定规则的指引,制度的正当化过程被打乱,各种危机和困局也随之而来。[11]就环境问题与保护、生态危机与维护、资源耗竭与保育等多层面的环境风险而言,基于地方性的传统乡土社会无法回应和意识到应该保护环境并积极回应风险,因此在向工业文明时代转型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的广大农村根本无法做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回应环境风险、保障民众健康乃至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这恰恰给了城乡二元结构下环境污染转移、农村环境问题失序等环境风险的扩大提供了可乘之机。后工业时代的城市环境污染等环境风险既存在继续扩张的可能,也开始逐渐向乡村过渡和转移,环境风险成为城乡不得不共同面对的新困局和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12]。同时也指出,要“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

  1. 封面
  2. 书名页
  3. 内容简介
  4. 作者简介
  5. 《重大法学文库》编委会
  6. 出版寄语
  7. 目录
  8. 导论
  9. 第一章 城乡环境风险的基本范畴与现实写照
  10. 第二章 城乡环境风险治理的利益结构与制度困境
  11. 第三章 城乡环境正义导向的协同共治模式框架
  12. 第四章 城乡环境风险协同共治的制度规范与重塑
  13. 第五章 城乡环境风险的救济路径扩张与衍更
  14. 参考文献
  15.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