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出版史(清代卷)_曹培根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曹培根

内容节选

第一节长洲县 一、文氏文禄堂叶德辉:《书林清话》卷10“明以来之钞本”,第275—283页。 苏州成为明以来中国书画鉴藏中心与长洲文氏书画创作及藏鉴世家密切相关。文徵明(1470-1559)主中吴风雅之盟30余年,影响苏州周围的无锡、嘉兴、松江、华亭、徽州等地的书画藏鉴,并影响到明以来的书画鉴藏。文氏所藏多宋版精品如《汉丞相诸葛武侯传》《东观余论》《刘子》《汉隽》《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抱朴子内篇》《陆士龙文集》《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礼记》《唐宋名贤历代确论》《容斋三笔》《六臣注文选》《兰亭考》等。文徵明长子文彭(1497—1573)、次子文嘉(1501—1583)、文徵明侄文伯仁(1502—1575)、文彭长子文元肇(1519—1587)、文彭次子文元发(1529—1602)、文元发子文震孟(1574—1636)、文元发子文震亨(1576—1645)均好藏书,精书画鉴别。文氏藏书传统至清代不断。文氏好藏书抄书,王文进的《文禄堂访书记》卷2载文氏玉兰堂抄本《大堂西域记》12卷有文徵明跋,称该书是其从金陵假得宋本携归玉兰堂,命子侄辈分手抄录的。叶德辉在所著《书林清话》卷10“明以来之钞本”条里把“长洲文衡山徵明玉兰堂钞本”列为“明以来钞本书最为藏书家所秘宝者”。 图6-1 文徵明藏宋版《汉丞相诸葛武侯传》 文氏家族从事过校刻者有:文从龙,字梦珠,号三楚。万历十年(1582)举人,崇祯十五年(1642)孝廉,善山水,著有《碧梧斋集》,曾校刻《文翰林诗甫田诗选》等。 文从简(1575—1648),字彦可,号枕烟老人。文徵明曾孙。崇祯十三年拔贡,后退隐寒山之麓,以书画自娱,山水画似文徵明、文嘉。曾摹抄考证南宋末年画家郑思肖所撰《心史》手稿。郑思肖《心史》手稿存铁盒藏枯井356年,崇祯十一年大旱,吴门承天寺僧浚井获铁函,启得《心史》,故《心史》又称《铁函心史》,文从简、陆嘉颖即摹抄,由巡抚张国维捐俸绣梓。文从简撰《承天寺藏书并碑阴记》:“崇祯戊寅岁,吴中久旱,城居买水而食,争汲者相捽于道。仲冬八日,承天寺狼山房浚眢井,铁函重匮,锢以垩灰,启之,则宋郑所南先生所藏《心史》也。外书‘大宋铁函经’五字,内书‘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十字。自胜国癸未迄今戊寅,阅岁三百五十六载,楮墨犹新,古香触手,当有神护。于是乡先辈陆子产嘉颖始发明其书,假钞题识,冀广其传。同志中多兴起者,而诸生张劭,遂献其书于大中丞金华张公,公览而异之,立捐俸绣梓并植碑井旁,复拟构祠置主颜其门。时为庚辰孟春。云余惟先生卓行,载在郡乘画苑,称其画无坡意,不欲着元土一染墨之微,犹不忘君,况此史系其亲历于悲歌涕泪中。考据纂辑者观其誓词,足订史讹,其为传信无疑。昔人寄慨陵古至沉碑于渊,思寿其功业而先生独遭沦丧,愤懑愊忆,固无忘后世之知之也。孰知一点血心,土封泉渍三百年后,复有起而表章之昭揭,幽魂登厥,琬如张公者乎。固见忠义不泯,旷代相感,而神物吐现,有时良非偶矣。书成其原本鐍庋祠中,俾僧达始世守,一梓本行赞成者,乡先辈文子从简、吾师张异度先生及友人张子劭,而宗之为记其缘起如此。茂苑陈宗之记,衡郡文从简书。” 文然(1628—1703),字弓云。刻有《姑苏名贤续记》。 二、汪氏艺芸书舍 汪氏为徽州的第一大姓,因经商而迁徙各地。苏州汪氏亦由徽州迁来。 苏州汪氏藏书始于汪文琛。汪文琛,字厚斋,居山塘之殳家墙门,开“益美布号”,饶于资,官民部尚书郎都转。嗜好收藏古籍,所藏名画如清内府初拓本《三希堂法帖》等数十种画作及其善本,都来自黄丕烈、顾之逵旧藏。有藏书楼三十五峰园。 汪士鐘(约1786—?),字春霆,号朗园,一作阆源。长洲(今苏州)人。曾为观察使,官至户部侍郎。汪士鐘遍读其父所藏四部之书,蓄志搜罗宋元旧刻及《四库》未收之书。汪士鐘堂上有联:“种树类求佳子弟,拥书权拜小诸侯。”可见汪氏痴书之情。 黄丕烈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一月撰《汪刻衢本〈郡斋读书志〉跋》称:“阆源观察英年力学,读其尊甫都转斋先生所藏四部之书,以为犹是寻常习见之本,必广搜宋元旧刻以及四库未经采辑者,厚价收书,不一二年藏弆日富,犹恐见闻未逮,日从事于诸家簿录,讨其源流,究其同异,俾古书面目毕罗于胸。” 汪士鐘不仅藏书,兼藏碑帖,王昶《金石萃集》中所谓千金帖者即藏于艺芸书舍。阮元曾汪赠士鐘一联:“万卷图书皆善本,一楼金石是精摹。”可见艺芸书舍收藏之富。《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载艺芸书舍藏宋版书达320种,为清藏书家藏宋版书最多者。顾广圻著、王欣夫辑:《顾千里集》,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28—130页。陆心源:《仪顾堂集》卷16,光绪二十四年(1898)归安陆氏刻本。顾广圻著、王欣夫辑:《顾千里集》,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300—301页。 汪士鐘藏书之外,还刻书。他影刻宋本《孝经义疏》《仪礼疏》《刘氏诗说》......

  1. 信息
  2. 前言
  3. 导论
  4. 第一章 清代江苏出版业概貌
  5. 第一节 政治、经济和文化
  6. 第二节 出版业与出版物
  7. 第二章 清代江苏官府的出版活动
  8. 第一节 朝廷在江苏的编撰活动
  9. 第二节 江苏地方政府的编撰活动
  10. 第三节 晚清江苏官书局
  11. 第四节 南京太平天国印书
  12. 第三章 清代江苏书院的出版活动
  13. 第一节 书院概况
  14. 第二节 书院的出版活动
  15. 附 江苏清代书院所刊的主要课艺集
  16. 第四章 清代江苏佛寺、道观的出版活动
  17. 第五章 清代江苏藏书家的出版活动
  18. 第一节 江苏私家藏书概况
  19. 第二节 苏州藏书家的出版活动
  20. 第三节 扬州藏书家的出版活动
  21. 第四节 南京藏书家的出版活动
  22. 第五节 常州藏书家的出版活动
  23. 第六节 松江府藏书家的出版活动
  24. 第七节 其他地区藏书家的出版活动
  25. 第六章 藏书世家的出版活动
  26. 第一节 长洲县
  27. 第二节 常熟县
  28. 第三节 昆山县
  29. 第四节 吴县
  30. 第七章 由藏而刻的出版大家
  31. 第一节 毛氏汲古阁
  32. 第二节 席氏扫叶山房
  33. 第三节 张海鹏借月山房
  34. 第四节 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
  35. 第八章 清代江苏书坊的出版活动
  36. 第一节 书坊概况
  37. 第二节 书坊刻书与营销
  38. 第九章 各类出版物
  39. 第一节 丛书
  40. 第二节 总集和别集
  41. 第三节 报刊
  42. 第四节 翻译图书
  43. 第五节 科技图书
  44. 第六节 宗教图书
  45. 第七节 少数民族图书
  46. 第十章 出版技术
  47. 第一节 传统出版技术的发展
  48. 第二节 新兴出版技术的应用
  49. 第十一章 图书营销和出版管理
  50. 第一节 出版物经营、流通与交流
  51. 第二节 出版管理
  52. 结语
  53. 附录一 大事记要
  54. 附录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