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从一大到十九大_李忠杰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李忠杰
内容节选
九大简况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当时全国有2200万名党员。毛泽东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林彪作政治报告。政治报告的核心内容是阐述指导“文化大革命”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并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大会选举了由170名委员和109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林彪为副主席。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1.动荡中的神秘会议 这是1969年4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发的新闻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秘书处新闻公报 (一九六九年四月一日)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四月一日在北京隆重开幕。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主持了今天的会议,并且作了极其重要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的时刻召开的。这个伟大的革命,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为这次代表大会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下午五时整,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登上了主席台。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代表们极其热烈地欢呼“毛主席万岁!”“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中国共产党万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随同毛主席和林彪副主席登上主席台的有周恩来、陈伯达、康生、董必武、刘伯承、朱德、陈云、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同志。 毛主席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接着大会选出了主席团。大会一致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主席团主席,林彪同志为主席团副主席,周恩来同志为主席团秘书长,并且决定了主席团秘书处成员。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议事日程: (一)林彪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 (二)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 (三)选举党的中央委员会。 重读原文,更能品尝到当年的原汁原味。 这其实是一次颇具神秘色彩的大会。当年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听到广播电台宣布九大已经召开的消息时,大家都颇为惊讶。后来才知道,这次大会采取了异乎寻常的保密措施。会议的时间和日程都是保密的。事先没有公布开会的时间,也没有像八大一样邀请外宾。记者不能自由采访。代表们进京都是保密的。一到北京,就被通知“五不准”:不准外出,不准会客,不准写信,不准打电话,不准透露会议情况。开会时以秘密方式进入会场。直到公报发表,全国人民才知道九大已经召开了。 1956年9月的八大党章规定,党的代表大会五年一届,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应在1961年召开。但是,由于“左”的错误日益发展,九大没有能按期举行。 从党的八大到九大的13年间,党内“左”倾思想不断滋长,阶级斗争扩大化日益严重。毛泽东的个人专断逐步损害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文化大革命”作为一场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党的九大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第四个年头召开的。当时,全国党的各级组织全部处于瘫痪状态,绝大多数党员还没有恢复党的组织生活,相当多的八届中央委员仍处于被审查、被监禁的状况。尽管按照八大党章已经大大超过五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规定,但从当时党内、国内各方面条件来看,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条件是极其不成熟的。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曾提议在1967年“适当时候”召开九大,由中央政治局筹备此事。但是,当时党中央的实际状况以及后来的动乱局势,使九大的准备工作无法进行。 1967年秋,毛泽东又就九大准备工作及召开时间等问题要张春桥、姚文元在上海做些调查。姚文元很快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假借群众名义,提出召开九大之前要先修改党史,搞一个适合需要的“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历史的材料”。此后,中央文革小组实际上成了主持九大筹备工作的领导机构。同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征询对“九大”问题意见的通知》。11月初,毛泽东指出:“文化大革命”就是整党、整团、整政府、整军队;党要“吐故纳新”;党纲要修改。 11月间,中央文革小组整理出一份筹备九大的通报,主要内容为:要把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写入九大党纲;要写一部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
- 信息
- 序言
- 一 上海制造,南湖启航
- 一大简况
- 二 纲领落地,组织成形
- 二大简况
- 三 国共合作,浪涛初起
- 三大简况
- 四 群众运动,领导之辩
- 四大简况
- 五 风暴将至,严峻挑战
- 五大简况
- 六 庄园秘史,特殊一页
- 六大简况
- 七 延安时代,书写新史
- 七大简况
- 八 建政中国,探索新路
- 八大简况
- 九 内乱失序,纲常扭曲
- 九大简况
- 十 迷路未返,错误延续
- 十大简况
- 十一 徘徊两年,过渡之会
- 十一大简况
- 十二 伟大转折,开创新路
- 十二大简况
- 十三 基本路线,三步战略
- 十三大简况
- 十四 加快发展,深化改革
- 十四大简况
- 十五 世纪跨越,新的蓝图
- 十五大简况
- 十六 建设小康,开创新局
- 十六大简况
- 十七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 十七大简况
- 十八 “五位一体”,决胜小康
- 十八大简况
- 十九 新的时代,新的征程
- 十九大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