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刑事篇_贾福军;郭光全;蔡伟雄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贾福军;郭光全;蔡伟雄 主编
内容节选
第二章相关法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与构成 犯罪概念是犯罪论的逻辑起点,犯罪论的理论体系都是由犯罪概念演绎而来的。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标准和依据,是对犯罪概念的引申和展开,也是犯罪论重要组成部分。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共同组成了刑法学的基石范畴。 一、犯罪概念 (一)犯罪概念的历史沿革 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伴随着阶级、国家和法律的出现而出现的。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犯罪现象认识的深化,犯罪的概念也日益被人们表述得科学合理。世界各国刑法及刑法学者对犯罪概念的定义有着多种不同的表述方法,大致可分为形式的犯罪概念、实质的犯罪概念和混合的犯罪概念三类。 1.形式的犯罪概念 所谓形式的犯罪概念,是从犯罪的法律表现形式上给犯罪所下的定义,而不揭示法律为何将该行为规定为犯罪。也就是说,它把犯罪定义为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1810年《法国刑法典》第1条规定:“法律以违警刑所处罚之犯罪,称违警罪。法律以惩治刑所处罚之犯罪,称轻罪。法律以身体刑或名誉刑所处罚之犯罪,称重罪。”1937年《瑞士刑法典》第9条规定:“犯罪是法律所禁止的、并以刑罚来制裁的行为。”总的来说,资产阶级刑法学者对犯罪概念所作的形式定义有多种表述方法,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刑事违法说:犯罪是侵犯禁止性或命令性规范(即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例如,日本刑法学家大谷实指出:“通常所说的犯罪往往是指法律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它被称为形式意义上的犯罪(形式犯)。” (2)刑罚惩罚说:犯罪是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德国学者宾丁认为,犯罪乃是违反刑罚法律的行为。1971年《西班牙刑法典》第1条第1款规定:“依自由意志及疏忽之行为而为法律所处罚者谓之犯罪及过失罪。” (3)刑事违法与刑事惩罚说:犯罪是违反刑法,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法国刑法学家盖洛认为,犯罪乃是法律所禁止或规定要以刑罚制裁的行为。 (4)犯罪是符合构成要件、违法且有责的行为:这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上占统治地位的形式犯罪概念。依据这一概念,犯罪由三个要素构成:犯罪必须首先是符合刑法所规定的某种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犯罪必须违反刑事法律,具备违法性;犯罪的成立除了要求具备犯罪构成要件符合性与违法性之外,还进一步要求行为人必须具有责任,即针对性为对行为人进行非难。 (5)在英美刑法理论中,有学者结合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将犯罪定义为能够引起刑事诉讼程序的违法行为。如格兰威尔·威廉认为,“犯罪是一种可以提起刑事诉讼并导致刑罚的违法行为”。米歇尔·J·艾伦认为,“犯罪可以定义为违反法律,应该受到刑事追诉并伴有刑罚结果的作为、不作为或事态”。 从上述五种表述可以看出,前三种侧重犯罪的法律规定的特征,强调的是行为对法律规范的违反,第四种是从犯罪成立的条件方面界定犯罪的意义。形式的犯罪概念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罪刑法定原则的重要体现。它确保司法人员依照法律规范对犯罪者定罪量刑,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有效地防止罪刑擅断。然而,它并没能揭示犯罪的社会政治本质,掩盖了资产阶级刑法镇压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阶级实质,这对于广大人民来说有一定的欺骗性。 2.实质的犯罪概念 所谓犯罪的实质概念,不强调犯罪的法律特征,从犯罪的社会属性或社会属性和法律属性相结合上给犯罪所下的定义,试图揭示犯罪现象的本质所在。例如,刑事古典学派代表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指出:“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尺,即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刑事人类学派代表意大利刑法学家加罗法洛认为,犯罪是对怜悯和正直这两种基本情感的伤害等。西方资产阶级刑法理论关于犯罪实质的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权利侵害说: 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初德国刑法学家费尔巴哈,以启蒙主义的人权思想为背景提出来的,他认为犯罪本质是对他人权利的侵害。例如,哲学家黑格尔指出:“犯罪是对他人权利的一种侵犯行为,是对权利普遍性的否定,即对法律秩序的否定。” (2)法益侵害说: 此观点由德国刑法学家毕恩鲍姆首先提出来,随后得到宾丁、富兰克、李斯特等著名学者的继承和发展,后在德国发展为通说。该说认为,犯罪不是对权利本身的侵害,而是对作为权利的对象——被国家所保护的人身、财产的侵害或者侵害的危险性。李斯特认为,犯罪是行为人实施的侵害法律所保护的利益的行为。 (3)社会伦理规范违反说: 此观点主张犯罪的本质在于违反法规(刑法)背后的规范,此规范应理解为社会伦理规范。例如,小野清一郎认为:“刑法只是将严重侵犯个人之间的伦理规范,而国家又不能放任的重大反道义行为作为犯罪予以处罚。” (4)义务违反说: 德国纳粹时期的刑法学者施卡富斯坦因认为,犯罪的本质不是对法益的侵害或侵害的危险,而是对义务的违反。该说认为,犯罪是对国家、社会共同体的危害,即对社会共同......
- 信息
- 前言
- 第一篇 概论
- 第一章 司法鉴定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概念
- 第二节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 第二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历史与现状
- 第二节 中国司法精神病学的历史与现状
- 第三节 中国香港地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概况
- 第四节 中国台湾地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概况
- 第三章 司法精神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第四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与精神疾病医学鉴定的区别
- 第五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基本原则
- 第六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对象与任务
- 第七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程序规范
- 第二节 司法鉴定实施程序
- 第三节 司法鉴定后续程序
- 第四节 司法鉴定文书规范
- 第八章 法医精神病学能力验证方法和常见问题
- 第九章 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检查机构认可相关问题
- 第二节 资质认定认可16要素及其与法医精神病鉴定机构的契合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基础
- 第一章 精神医学基础知识
- 第二节 常见的精神症状
- 第三节 精神疾病常见综合征
- 第四节 精神检查
- 第五节 心理测量
- 第六节 其他辅助检查
- 第七节 精神障碍的诊断
- 第二章 相关法学基础知识
- 第二节 刑事案件相关法律能力
- 第三节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理解与适用
- 参考文献
- 第三篇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评定方法
- 第一章 评定的医学标准
- 第二章 评定的法学标准
- 第三章 医学标准与法学标准相结合评定原则
- 参考文献
- 第四篇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实践与案例评析
- 第一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准备
- 第二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信息收集
- 第三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分析与讨论
- 第四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文书的规范要求
- 第五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风险与规避
- 第六章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准备与技巧
- 第七章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意见书的审查与采信
- 第八章 司法鉴定后精神障碍患者的处置
- 第九章 常见精神障碍典型案例的介绍与评析
- 第二节 双相障碍(心境障碍)
- 第三节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 第四节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 第五节 精神发育迟滞
- 第六节 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神经症
- 第七节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 第八节 其他与司法鉴定相关的精神障碍
- 参考文献
- 第五篇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
- 第一章 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节选)
- 第二章 诊断标准与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