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探索与重建_李立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李立

内容节选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与影视剧艺术创作 [1] ◆ 李立 高慧燃李泽厚:《孔子再评价》,见《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和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了深厚的精神和物质资源。从精神层面来说,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套文化思想,“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在广大人民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状态……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们处理各种事物、关系和生活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方针,亦即构成了这个民族的某种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 从物质层面来说,中国地大物博,自然风貌独特,地域色彩分明,人文风情浓重,因此也形成了它在世界范围的吸引力。 近年来,伴随着“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这一国家主体性建设的展开,中国出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例如,关于“国学”的热烈研讨,规模空前的帝陵祭拜,相继建立的“孔子学院”,不断再版的《论语》系列,由名家讲述历史的《百家讲坛》,以及小学生诵吟《三字经》,大学生进行成人典礼仪式……应该说,这些都为激活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和作用。但笔者认为,以上很多传播方式还停留在一种形式或仪式的层面,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理解与思考还很不够。 我们看到,好莱坞电影不断以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渗透着美国价值观,提升着美国文化的影响力;东方的日本和韩国也通过电视剧《阿信》《大长今》等推出自己的精神和观念。其中,一方面有着国际范围文化实力竞争的背景,一方面是保护和弘扬自己文化传统的需要。就此而论,中国影视艺术的创作和传播承担着重任。多年来,中国的影视艺术创作一直将传统文化元素纳入视野,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很好的开掘和运用,并呈现出一批内容有含量、形式有创意的精品佳作。但是,同我们拥有的文化资源相比,影视艺术创作不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认清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厚价值,并寻求从传统文化资源到影视作品的多重创作路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一些优秀影视作品的创作案例,从“精神价值”“故事资源”“文化符号”三个层面来分析影视剧艺术创作开掘、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具体情形。 一、精神价值的提取关耳:《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界》,http://space.30edu.com/09537247/ReadArticle.aspx?ID=6aff48ca-fa3a-4bfa-8976-681e1c81fc46。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的一份共同宣言中写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尽管这一说法尚存争议,但“孔子学说”中的很多思想体现了人类的普世价值却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孔子的“天人合一”“仁者爱人”“和而不同”等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策略上,儒家思想是深厚的文化资源,而“孔子”是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载体。然而,用影像艺术表达并传扬出“孔子”这一传统文化形象及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却并不容易。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长期以来未有影视艺术创作者涉足这一题材领域的重要原因。2009年,胡玫导演怀着对孔子的敬仰以及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把孔子形象搬上了银幕。尽管人们对于电影《孔子》多有争议,但一个事实是,作品毕竟将中国精神和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以艺术影像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并通过典型的历史事件和戏剧性冲突,较成功地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传达给了观众。其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影片以“救护被殉葬的奴隶”“舌战群儒废止活人殉葬制度”将孔子强烈的“仁爱”精神得以呈现,以“峡谷会盟”“靶场比剑”等视觉冲击场面展现孔子的足智多谋,以泰山之巅的“子见老子”将中国思想发展中的“儒道互补”大胆进行视觉化,更以孔子在游历跋涉、颠沛流离中的修身自律、诲人不倦展现出一代圣人“天下为仁”的思想和“礼之用,和为贵”的观念。应该说,电影《孔子》为运用影像更形象、更直观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有价值的尝试,也完成了一次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艺术作品审美内涵的可贵实践。转引自叶基固:《体现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意境说——试析李安电影的理性与情感》,《当代电影》2008年第8期。转引自叶基固:《体现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意境说——试析李安电影的理性与情感》,《当代电影》2008年第8期。 李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钟爱人所共识。他曾说:“在图像中保有自己的文化源头,对一个艺术家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就像伯格曼那样。” 李安出生在一个传统的东方家庭,并长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因此,他的各种类型的电影创作几乎都融入了他成长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和文化思考,同时,他的创作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像表达提供了一个特别的形态与版本。例如,《卧虎藏龙》就是一部蕴含着深邃中......

  1. 信息
  2. 编委会
  3. 总序
  4. 作者简介
  5. 传媒艺术的审美属性
  6. 摄影机书写电视剧本体真实
  7.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视剧发展要评
  8. 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美学
  9. 关于近30年中国电视剧在美学建构上的断想
  10. 论电视艺术的学理重构
  11. 中国式大片的传播与接受
  12. 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多重审视
  13.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与影视剧艺术创作
  14. 技术美学研究[1]
  15. 集与集剧:电视剧的基本形式与传播形态考察[1]
  16.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之观察与思考
  17. 缺失与建构[1]
  18. 中国戏曲互联网传播的受众及其需求[1]
  19. 传播视角:试论歌唱的边疆意象与民间文化征用
  20. 从地域到场域:艺术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21. 影视剧翻译方法谈[1]
  22. 论中国电视剧的网络化生存
  23. 叙事学视域中的电视穿越剧
  24. 西方公共电视体系中的纪录片生产与传播
  25. 蒙太奇美学新论[1]
  26. 解析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性别角色
  27. 光环境设计学科建设构想[1]
  28.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