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2023年第12期)_第一财经杂志社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第一财经杂志社

内容节选

Annual Special|年终策划 年度Ask·经济学家赵耀辉: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当经济学家面对性别、家庭与其他社会议题,她也开始让自己的研究更加关心个体的命运。 记者/任思远 编辑/张云亭 美编/景毅 美国经济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2023年经济学家赵耀辉关于性别平等议题印象最深的事件。 戈尔丁在女性劳动力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她最新的一本书《事业还是家庭》,梳理了美国100年以来女性在事业和婚姻生育行为之间选择的情况,揭示了变化的原因,并指出性别的不平等依然存在。这种对历史的梳理,让同样专注于劳动经济学领域研究的赵耀辉开始思考中国女性面临的境遇与问题。 在此之前,无论中外,以“MeToo”运动为代表,从文化和观念出发的、关于性别平等的讨论在公众中已经持续了数年。戈尔丁获奖,让更多人意识到家庭分工的性别不平等实际上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与之类似的婚姻、家庭等社会问题的经济学研究,也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1992年,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摘下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凭借的是将经济学应用到结婚、离婚、生育等家庭现象的分析中,这也是家庭经济学领域研究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作为经济学家的贝克尔同时也是社会学家,他开创了将微观经济学方法应用于社会学分析的先例,对于种族歧视、犯罪、家庭决策等社会现象做了经济学分析。 赵耀辉是把社会议题带入中国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之一。1980年代末,她前往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彼时正是实证经济学在美国经济学界盛行之时。在此之前,赵耀辉在北京大学学习经济学,国内经济学界热衷于讨论当时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农村改革、国企改制、劳动力转移等。对这类问题的兴趣让赵耀辉在当时就养成了关心弱者福祉、去农村等地做田野调查的习惯,即便当时中国经济学界并没有十分成熟的理论体系。 到了芝加哥大学后,赵耀辉师从农业经济学家D. 盖尔·约翰逊(D. Gale Johnson),他鼓励她使用微观数据研究当时中国正在出现的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的过程。 1990年代,赵耀辉回国,当她试图在中国开展基于微观数据的、与社会议题相关的经济学研究时,面临的难题之一是缺乏微观数据。她和团队从2011年开始创建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追访数据库,希望收集能代表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家庭和个人的微观数据。 为了培养能使用这些数据的学者,早在2002年,赵耀辉就与加拿大的董晓媛一起牵头发起了中国女性经济学者研究培训项目,并建立起一个女性经济学者的联谊网络。这个网络为中国经济学界在此类议题上的进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这一年的年末,我们与赵耀辉聊了聊戈尔丁对于研究中国女性性别平等进程的启发,也回溯了她本人用经济学方法研究社会议题的历程。 YiMagazine 赵耀辉 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 读过克劳迪娅·戈尔丁的《事业还是家庭》后,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我一直关注性别平等的议题。之前看到的美国经济学领域关于性别分工等议题的研究是细碎的,而戈尔丁在这本书中对于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历史做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我对此很感兴趣,她的作品也促使我思考中国女性面临的境遇和问题。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美国女性100多年以前还需要在事业和家庭中“二选一”,到现在才有一些人可以做到兼顾。这样的平衡来之不易。另外,市场的需求、技术的变化和政治思潮也在共同推动整个历史的进程。 1920年代及之前,美国的已婚女性是不被允许就业的,那也是美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时代。1940年代之后,这些限制基本消失了;1960、1970年代又迎来了女权运动。在这个进程中,市场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二战”后经济复苏,市场上劳动力稀缺,需要女性去就业。当一群人变得有价值的时候,之前压在她们身上的各种枷锁就会被打破。 如果我们期待性别平等议题有进展,你是否认为主要还是该寄希望于市场的变化? 市场的变化是一个巨大推动力,但它的变化可能比较慢。在变化到来之前,我们女性也要在现有情况下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争取工作的灵活性,等等。 参照戈尔丁的研究,在平衡家庭与工作的问题上,你父母和你这代人之后的女性都面临什么样不同的境遇和挑战? 我父母那一代一生都处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工作是被分配好的,孩子很小就上托儿所或者幼儿园,就业率的性别差异也小,比如夫妻双方都是工人,他们在工作上都没太多变化的可能性。但那时候管孩子、做家务都是女性的事情,女性和男性干同样多的工作,回家还要洗衣做饭。 到了60后、70后这一代,个体的选择变多了。1990年代我回国后,发现不少能干的男老师下海了,而相比之下学校里的工作更加稳定和灵活,所以有不少女老师留在学校。这时候两性的差别就显现了,有一个人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另一个选择......

  1. 信息
  2. 本期文章
  3. 2023,走出疫情
  4. 2023年十大国内商业新闻
  5. 2023年十大国际商业新闻
  6. 城市复苏这一年
  7. 2023,Face to Face
  8. AI年度气象
  9. 阿里推翻计划经济
  10. 写字楼市场步入新周期
  11.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价格力”?
  12. 2023,汽车公司的四条求生之道
  13. 见面了,先听演唱会!
  14. 气候变化下的农业
  15. 2023年度辞典
  16. 2023年我们推荐这10本好书
  17. 赵耀辉: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18. 陈楸帆:我们需要向内自我梳理,寻找新的地基
  19. 城市治理如何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这场大会成了解决方案共享平台
  20. 感性与理性并存,新生代消费者是一群怎样的人?
  21. WeWork破产,打击纽约写字楼市场
  22. 幻想中的电动飞机终于飞上天空
  23. 原装进口仍然可以是核心卖点
  24. 优衣库四展进博,发布秋冬新品王牌科技服装
  25. 赚钱超难的一年
  26. 亚马逊反垄断案的一个关键漏洞
  27. 长三角有机研究所&微谱集团&源素汲美妆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圆满成功
  28. 有不确定性,才可能创新,才能自由自在
  29. 东京2023:打开空间,与街道联结
  30. 微谱科技集团为化妆品企业提供高质量一站式技术服务
  31. 清江浦,他们从这里航向世界
  32. 靠什么约束美国最高法院
  33. 长三角国创中心有机所搭建科技生态平台,打造创新技术应用及精准转化新高地
  34. 你这个衣服要不要洗
  35. 东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