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信用社会:信托与信用制度_车耳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车耳

内容节选

第三章中西方信用文化的演进 故事1 千金买马骨中的契约精神:燕昭王以诚纳贤 公元前314年,燕国因内部发生了叛乱向齐国求助,齐国借机出兵并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这一举动激起了民愤,燕国百姓推举太子平(即后来的燕昭王)为领袖,奋起反抗,收复了失去的土地。 燕昭王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但一直没有找到治理国家的栋梁之材。燕昭王求贤若渴,问计于郭隗,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请允许我先讲一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讲了下面一个故事。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郭隗讲完后对燕昭王说:“大王如果一定要征求贤才,那么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拜郭隗为老师,并赏赐他一座宅院。各国有才干的人听闻此事都纷纷赶到燕国求见,其中最有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请乐毅整顿国政,训练兵马,使燕国日益强大起来。公元前284年,燕昭王看到齐湣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拜乐毅为大将军,令他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地杀向齐国。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他们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湣王被迫逃回临淄,不久后病死于莒城。 评论语 本则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一》,故事内容与《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有很大不同,作为史实可信度不高,但就其立书主旨而言,不同于儒家正统思想,其道德观和哲学观多源自道家思想,社会政治观则接近于法家思想。本书挑选“千金买马骨”的故事是为了反映我国古代长期施行的外儒内法的国家政策。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古代信用实践亦呈现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特征。 从故事内容来看,燕昭王继位时国家刚刚经历内政大乱、齐国大举入侵等一系列政治军事打击,国库空虚,民生凋敝。燕昭王上任后,励精图治,意图振兴燕国。他为了彰显自己求贤若渴与有才必用的决心,效仿千金买马骨的做法,重金封赏默默无闻的郭隗,塑造了自己“惜才”的形象,从而吸引了乐毅这样的将领,为国家补充了军政人才,一雪前耻。从信用制度的作用与功能的视角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信用是立国之本,国家治乱需要先稳定社会信用体系,实现社会结构、秩序、行为规范的稳定。例如,《吕氏春秋》中总结先秦各家的观点为:“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惟信乎!” 从我国信用思想和实践的演进特征来看,我国的信用思想带有强烈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特点。例如在故事中,虽然燕昭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宣传自己招揽人才的迫切愿望和决心,弘扬自己惜才如金的高贵品格,但是他在招揽人才时还是采取了通过溢价“购买”人才的方式,从而形成了政府在人才引进政策上的非正式契约,同时通过制度化保障了该契约的延续性与稳定性,最终达到了目的。 故事2 亘古不变的约定:信守诺言的探险家 巴伦支海位于北冰洋的边缘,是一片面积约为140万平方千米的冰冷海洋,其名字取自在该海域病逝的荷兰航海家、探险家威廉·巴伦支。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会的支持下,巴伦支率领一支商船队试图经过北冰洋,打通去亚洲的路线,却不幸在北极圈边缘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他和其他几十名水手不得不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度过长达8个月的漫长冬季(其中3个月没有阳光)。面对极为恶劣的天气,这些探险家烧掉甲板烤火来维持体温,但是无论多么难,他们都没有动船上为人运输的食物。到了第二年春天,这个船队只有十几名船员幸运获救,而巴伦支船长则在返回荷兰的途中病逝。 1871年,挪威渔民在新地岛上发现了巴伦支住过的棚屋和部分日记,他在日记中描述了水手们过冬时的艰难。巴伦支详细写下了航行记录,还沿途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之后的探险家留下了重要史料。 令人感动的是,巴伦支麾下的幸存的水手回到荷兰后,将船上所载的在北冰洋绕行一年多的货物原封不动地送还到委托人手中,他们的行为体现了荷兰人在国际贸易中“说到做到”的理念,也被传为信托史上的一段佳话。作为受托人,巴伦支麾下的水手们以生命为代价,为后世留下了遵守契约的榜样。在之后的上百年间,世界各国的货物大部分都委托给荷兰人运送,荷兰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一度增强,荷兰成了名副其实的“海上马车夫”。 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沿海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日益增多,船运已经远超陆运。所以哪个国家有海上通道、发达的造船工业、大量的商船,哪个国家就能控制东西方贸易、称霸海洋。17世纪的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所拥有的船只数量逾万,商船......

  1. 信息
  2. 内容提要
  3. 前言
  4. 上篇 信用故事
  5. 第一章 生活中处处皆信用
  6. 第二章 故事中的信用机制
  7. 第三章 中西方信用文化的演进
  8. 下篇 信托故事
  9. 第四章 信托制度的基本理念与精神
  10. 第五章 信托中的信用基石与契约品格
  11. 第六章 信托的本源业务实践——家族信托
  12. 第七章 信托的本源业务实践——公益信托
  13. 第八章 信托的本源业务实践——事务类信托
  14.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