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和政治科学(总第3辑):转型社会中的国家治理_周尚君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周尚君 主编

内容节选

专 论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研究”(17VHJ006)的阶段性成果。农村低保资源精准分配的实践困境及其解释 ——基于国家认证能力的探讨王裕根,法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法治乡村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裕根 【摘要】农村低保资源的精准分配是提升福利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但其是建立在国家认证能力基础上的。作为国家能力的基础,国家的认证能力可从认证的事实和认证的规范层面具体分析,前者体现为信息提取和信息整合,后者表现为认证标准的分类清晰度及其执行力。具体在实践中,由于村庄社会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加,农户家庭收入难以通过社区瞄准机制得到量化,流动的社会成员信息乃至客观存在的分散化的信息系统影响了国家的福利认证能力;而政策规范层面的分类标准难以涵盖变动着的社会事实,乃至标准执行过程的低度科层化和半正式化,影响到规范标准与潜在低保对象的精准匹配度。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村低保资源的精准分配存在实践困境,其实质上反映了国家在基层社会福利认证方面的能力不足。改进国家在基层社会的福利认证体系,需加强信息基础能力建设,建立规范认证标准与社会变动事实信息相统一的开放认证体系,不断提升规范认证标准与社会事实的精准匹配度。 【关键词】低保资源;精准分配;国家能力;国家认证能力 一 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是当前乡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健全和完善政府兜底保障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是其中的关键一环。由此,涉及农村低保资源的精准分配问题始终是学术界探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基础性问题。农村低保资源的精准分配关系到精准扶贫效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也涉及农村社会基本的公平正义。关于农村低保资源精准分配涉及的问题,既有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探讨。贺雪峰、刘勤:《农村低保缘何转化为治理手段》,《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第3期;刘燕舞:《作为乡村治理手段的低保》,《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郭亮:《从“救济”到“治理手段”——当前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践分析:以河南F县C镇为例》,《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6期。袁松:《基层组织的信息垄断与低保制度在村庄场域的实践——以税改后的鄂中顾村为个案》,《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魏程琳:《权力与关系网络中的农村低保》,《青年研究》2014年第3期。刘磊:《基层社会政策执行偏离的机制及其解释——以农村低保政策执行为例》,《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印子:《治理消解行政:对国家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解释——基于豫南G镇低保政策的实践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李迎生、李泉然、袁小平:《福利治理、政策执行与社会政策目标定位——基于N村低保的考察》,《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6期。 首先,治理的视角。立足于田野调查经验,有学者认为农村低保资源之所以难以实现精准分配,主要原因在于低保资源分配被当作一种治理手段。 而分配环节的信息垄断, 加之乡村社会中权力关系网络的影响,导致出现“关系保”和“维稳保”的现象。 从政策执行环节来看,低保申请者的家庭情况及其所处的社会结构影响政策执行, 实践中常常出现“治理消解行政” 的现象。基层社会福利治理结构与机制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政策变通, 以致低保资源分配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邓大松、王增文:《“硬制度”与“软环境”下的农村低保对象的识别》,《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5期。刘晓梅:《农村低保家庭收入核查机制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9期。李迎生、李泉然:《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运行现状与完善之策——以H省Y县为例》,《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3期。刘凤芹、徐月宾:《谁在享有公共救助资源?——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瞄准效果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6年第1期。仇叶:《从配额走向认证:农村贫困人口瞄准偏差及其制度矫正》,《公共管理学报》2018年第1期。陈文琼:《基于质的精准与农村低保瞄准偏差的矫正》,《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孙明扬:《技术治理的运行条件与治理效果——以苏南地区农村低保政策实践为例》,《学习与探索》2020年第9期。 其次,识别技术的视角。低保对象难以被精准识别影响低保制度的实施效果。 建立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是农村低保制度运行的必要环节, 它能有效瞄准救助对象,促进社会救助制度的公正、持续发展。 在绝大多数农村,低保对象识别主要靠社区瞄准机制,即通过村庄社会自我认证的方式区别贫困对象和非贫困对象,然而这种社区瞄准机制的效果需要进行实证分析。 有学者认为福利配额制是导致当前社区瞄准机制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 也有学者认为低保瞄准机制的规范化与农村社会的不规则化是客观存在的矛盾,农村低保的社区瞄准机制应从“基于量的精准......

  1. 信息
  2. 本期文章
  3. 欧盟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个教义学的分析
  4. 新中国成立初期平抑物价工作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5. 农村低保资源精准分配的实践困境及其解释
  6. 屠宰场案新论
  7. 论隐私权中的公法属性
  8. 迈向大国治理的中国法律社会学
  9. 论新兴权利的证立标准
  10. 作为实践理由的法律推理
  11. 约稿函
  12. 《法律和政治科学》学术规范及注释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