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区域化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_丁国民;陶菁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丁国民;陶菁

内容节选

第二节中国古代货币区域化的历史 一 货币经济的萌芽和初期发展 (一)夏商周时期货币区域化的历史 1.铜、贝币的出现与初期发展 货币的流通缘起于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存续于商品经济时期。在早期的自然经济阶段特别是原始社会早期阶段,生产工具落后导致生产力水平过于低下,人们在与自然界做斗争的过程中可得的物品本身不多,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更是屈指可数,几乎为零。此后,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生产工具的改善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开始出现剩余产品。早期社会的交易形态具有交易方式尚不发达、交易物品相对单一的特点,人们往往通过物物交换的形式用自己制造或得到的物品与他人互换,从而获取自己想要的物品。该种交换形态存在诸多不足,如交易规模的不可预见性、交易对象的随意性、交易时间的偶然性和交易地点的随机性等。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交易形态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社会生产工具的逐步改善,带动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商品交易在旧有的物物交换基础之上,规模和种类有所扩大。为了有效提高交易稳定性和商品交换的效率,人们开始寻找一种价值相对稳定的中介商品,来充当双方商品交换的媒介,此即一般等价物出现的缘由,一般等价物最初由在交易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商品来充当。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力水平不同,加之不同地域因素导致所需的生产条件和方式不同,因此很难寻求到作为长期的、相同的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为解决这一难题,历史上的人们最终选定将“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这就是最初时期“货币价值形态”的产生。肖茂盛:《中国货币文化简史》,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第25页。 距今约4000年的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根据相关史料考证,夏朝的海贝是我国最早的用于流通的货币。夏朝民间将海贝作为流通货币,并且还存在仿照海贝制成的石贝、骨贝和玄贝,玄贝的前身是海贝,由海贝染黑而成。中国古代的货币是两种不同物品的总称。根据史书《周礼·九贡》记载,货从“贝”、币从“巾”,“货贡”指代珠贝,“币贡”指代皮帛。凡是与财物有关的文字都与“贝”有关,比如贸、贷、赏、赐、贾、贿、赂等,这反映了古代贝被用来充当货币的事实。 根据历史考证,商朝对贝的使用不论在数目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大大增加。在郑州辉县挖掘出并经证实的殷墟古墓中,随处可见用贝随葬的迹象,而郑州白家庄和殷墟妇好古墓也大规模出土过贝。使用贝充当随身陪葬之物,说明商朝的贝是身份尊贵、富庶的象征。此外,我国出土的商朝铭文曾多次将对贝的使用予以记录,如“王赏戍嗣子贝甘明”,表示贝已非单纯的饰品或财物的象征,当时的人们将其作为经济层面流通的特殊物件——货币。肖茂盛:《中国货币文化简史》,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第25页。 至于周朝,从在陕西一带(西周的发祥地),乃至北京、山东、河南等地已经考古发现并证实的西周古墓中大量出土的贝可以得出,周朝人民对贝的使用规模远在商朝之上,小型墓出土贝的数量也相对商朝增多。周朝人民将贝作为货币,通常情况下也把贝作为价值尺度来计算其资产现值。此外,由铜器铭文的相关记载可知,当时的人们时常把交换中的玉器、田产折合成“朋”来计算。由此可见,西周时期对于贝的使用已经延伸至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13页。 商周时期,民间除大量使用贝币外,还将铜作为流通货币。根据在陕西西安博物馆展出的殷墟出土的器皿可知,铜器在商朝的使用范围甚广,且十分普遍。此外,商周时期最有意义的,当属“铜贝” 的出现,该物件是铜和贝的结合体。在周朝初期的市民社会里,生铜往往和贝币一道被作为赏赐物,当时称之为“金”。 2.铜、贝币作为简易支付工具 在商品交易过程中,提到最多的是“交换”一词,这是交易行为的原初含义。货币进入公共流通领域的成因,大致有二:一是,生产工具的日益进步带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剩余产品不断增多,从而打破了原始社会自给自足的局面;二是,将常用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缺陷日益暴露,迫使人们寻求一种价值相对稳定且不易受外在因素影响的物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例如,《国语·齐语》记载:“管子曰,制重罪赎以犀甲一戟,轻罪赎以鞼甲一戟,小罪谪以金分,宥间罪。” 由此看来,夏商周时期民间流通的铜、贝币尽管经历了从最初作为体现身份尊贵、富庶的凭据,逐渐发展到后期作为简易支付工具的过程,但其在功能、价值上都还不是现实意义上流通的实物货币,尚未形成货币的区域化流通,社会对铜、贝币的使用充其量只是约定俗成、长期形成的交易习惯。当时对金属的使用尚不足以使其成为实物货币的原因有二:一是金属器具,比如铜、贝可以凭重量计算;二是金属的支付不限于生铜块和铜贝的形式,金属兵器亦可用于支付 ,比如当时社会中,铜制工具发展成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尽管夏商周时期还不能完全摆脱以物易物的旧......

  1. 信息
  2.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编委会
  3.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总序
  4. 内容提要
  5. 导言
  6. 第一节 研究缘起
  7.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方法
  8. 第三节 研究贡献与不足
  9. 第一章 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背景概述
  10. 第一节 SDR的制度意义
  11. 第二节 SDR与人民币区域化的逻辑关系
  12. 第三节 SDR货币国际化制度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启示
  13. 第四节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人民币区域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4. 第二章 海上丝绸之路的经验:中国货币区域化的历史进程
  15. 第一节 海上丝绸之路货币史概述
  16. 第二节 中国古代货币区域化的历史
  17. 第三节 中国近代货币区域化的历史
  18. 第三章 海上丝绸之路的实践:人民币区域化的法律制度构成
  19. 第一节 SDR框架下的国际货币法律制度
  20. 第二节 SDR框架下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货币法律制度
  21. 第三节 SDR框架下的国内货币法律制度
  22. 第四章 海上丝绸之路的困局:SDR框架下人民币区域化的法律障碍
  23. 第一节 人民币区域化的制度风险
  24. 第二节 人民币区域化法律规范的制度缺失
  25. 第三节 人民币区域化法律规范的效力冲突
  26. 第五章 海上丝绸之路的出路:SDR框架下人民币区域化法律制度的探索
  27. 第一节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人民币区域化的立法完善
  28. 第二节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人民币区域化法律实施机制的建构
  29. 参考文献
  30. 索引
  31.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