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法学评论(总第5辑)_张光君 主编;吕辉;霍俊阁 副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张光君 主编;吕辉;霍俊阁 副主编
内容节选
理论争鸣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法治效果、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FX03),2020年度四川社会治安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公安机关处置妨碍‘新冠’疫情防控案件研究”(项目编号:SCZA20B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妨害公务罪的政策导向与教义学分析 蔡荣(1992~ ),南昌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 蔡荣 (南昌大学法学院;南昌,330038) 摘要:当前,妨害公务罪成为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主要犯罪类型,司法实践如何在“全面从严”的政策要求下准确认定妨害公务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严治理刑事政策的确立符合疫情防控背景,更是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然选择。但从法益层面,疫情防控期间认定妨害公务罪需要考虑刑法维护防疫工作秩序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司法上对“国家工作人员”宜采取扩大解释,防疫事务公务属性应当对执法相对人表明,相对人对防疫事务公务性质的事实认识错误应当阻却犯罪的故意;并且,应当将妨害公务罪视为抽象危险犯,这既符合从严刑事政策的内在精神,也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关键词:刑事政策;妨害公务罪;执行公务;暴力行为 为依法惩治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行为,“两高两部”在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依法及时、从严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的各类违法犯罪”。该规定为司法机关确立了处理妨害疫情公务案件的政策基调。毫无疑问,疫情防控时期的从严刑事政策有其适用的合理性,也因应特殊时期社会治理的规范需求,需要更多刑法对社会生活的干预。本文先从法理层面论证从严治理的应然性,继而从规范层面对妨害公务罪的依法从严适用进行教义学考察。 一 “全面从严”刑事政策的应然逻辑 (一)刑事司法受刑事政策的指导石聚航:《刑事政策司法化:历史叙事、功能阐释与风险防范》,《当代法学》2015年第5期,第56页。孙万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回归为司法政策》,《法学研究》2014年第4期,第186~187页。 严格来说,刑事政策应当属于犯罪学范畴,是抑制犯罪的对策。“刑事政策作为犯罪治理的策略,表达了包括政党、国家以及社会群体乃至普通公民参与犯罪治理的集体努力,是国家对犯罪态势评估以及在此基础上作出的回应型策略。” 只要某种手段能够控制犯罪,该手段就对权力者具有吸引力,就有被权力者在一定情形下使用的可能,尤其是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严重的突发事件。 刑事政策具有功利性的特征,注重效果考察,关注的是司法裁判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同时,相较于规范刑法体系,政策制定还具有政治属性,强调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这使得刑事政策往往具有一般性和普适性。与刑法教义学注重刑法体系的严密性不同,刑事政策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司法适用过程和判断标准的功能性指引,能够拉近刑法与现实的距离,充分发挥刑法的社会治理功能。政策导向的刑事司法适用,能够推动刑法与时俱进。陈伟:《刑事立法的政策导向与技术制衡》,《中国法学》2013年第3期,第122~125页。 现实的危害行为是否需要刑法予以规制,必须经过刑事政策的审查。刑事司法是在刑事政策引导下的司法现实化的过程,作为对刑事司法裁判方向的把握,任何刑事司法的公正裁判都必须依赖刑事政策指引,同时也必然映射出刑事政策的价值内涵。刑事政策是一种抽象化的政治表达,同时也是一种普适性的制度设计,更是一种脱逸于刑法体系的观念存在。因此,刑事政策要转化为司法实践,必须借助于刑法现实化的过程。 不可否认,刑事政策作为对刑事法律活动的功能性指引,刑事司法是对其适用最广并最为集中的法律实践,同时也是受政策影响最为直接的领域。刑事政策需要依赖司法裁判实现自身价值内涵。 (二)刑事政策与刑事司法的融合 尽管刑事政策的具体实现需要借助刑事司法,但严格来说,刑事政策并不是法律体系的组成内容,大多数刑法教科书并没有将刑事政策作为专章内容予以介绍,刑事政策被置于刑法体系之外。那么,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的关系该当如何?刑事政策又是如何指导刑事司法的呢?冯军:《刑法教义学的立场和方法》,《中外法学》2014年第1期,第178~179页。 过去,由于对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之间的关系缺乏清晰的认识,人们认为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总是处于矛盾之中,在政策上错误的东西,在教义学上却是正确的,在教义学上不合理的内容,却可能符合政策的需求。“如果刑事政策上的合理性要求不能够或者不允许进入刑法教义学之中,……从而导致刑法教义学中的精工细作与实际收益脱节。” 不仅如此,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的对立还表现在法律实践当中。我国司法实务对刑事政策的贯彻缺乏适当的方法论指导,刑事政策常常成为突破罪刑法定原则的借口,刑事政策与刑法之间往往无法取得有效沟通。周光权:《积......
- 信息
- 本期文章
- 智能司法视域下“类案同判”机制完善研究
- 民事诉讼在线庭审证据运用研究
- 司法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人民法院的功能定位与创新
- 论我国法官追责程序的司法化转型
- 互联网金融风险法律防范研究
- 《民法典》视域下工伤保险补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竞合问题研究
- 《民法典》视域下正常经营买受人规则重构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妨害公务罪的政策导向与教义学分析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
- 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法治需求与检察供给
- 虚假诉讼检察监督中的衔接与配合问题研究
- 虚假诉讼罪既遂标准之认定分析
- 交通事故车辆贬值损失赔偿问题研究
-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旅游纠纷诉前化解机制实证研究
- 基层法院青年行政人员职业发展方向重塑
- 论法官会议配套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 让与担保的司法实证研究
- 违约责任领域中的容忍义务问题研究
- 约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