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里的中国法治进程_陈笑春等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陈笑春等

内容节选

第二章 发轫时期:泛法治意义的作品大量涌现 本书所探讨的法治影视剧的“发轫时期”,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结束。在之前的十年浩劫期间,我国法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行政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工作基本瘫痪,文化上致力于宣传法治的影视作品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要尽快恢复和建立受到严重破坏的法治机构,推进法治改革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同时借助一些法治影视剧来增强人们的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 这一时期的影视剧尚未真正形成法治题材类型的电视剧,其题材是和法律、法律人以及法律和其他社会领域有关的题材为主。可以说,这些影视剧是一种“泛法治”意义的作品,作品里不一定再现法治的具体进程或者案例,但其中有一些内容体现了法治的思想,或者彰显了社会变革过程中法治的力量。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种新观念开始迅速地冲击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从政治上来说,这也是一个拨乱反正的时期,是一个对整个社会进行反思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法治影视剧作品,其实是扎根于民众和社会对法治建设的期望中的,同时也顺应了社会加强法治建设的发展趋势。1978年3月,国家恢复设置检察机关,同年12月召开的全国检察工作会议确定检察机关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保护人民权利,同违法乱纪作斗争。伴随着这样的步伐,1978年5月1日,原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同时代表北京的北京电视台也开始创办。中央电视台结束了电视剧的直播阶段,开始采取磁带录像生产电视剧。也就在这一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本台录制的《三家亲》《卖火柴的小姑娘》《窗口》等八部电视剧,这标志着电视剧事业的全面复苏。 198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也就是“一五普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泛法治题材”成为中国电视剧的创作题材之一,它们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一起对社会现状进行反思,以电视艺术呼唤健全的法治秩序。本书主要从具有“泛法治”意义的作品主题分类来对这一时期的作品加以探讨。 第一节 反思“文化大革命”及其遗留问题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作品在题材上都有相似的特征:反思“文化大革命”中由于社会动荡、法治缺失给一代人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具有极强的批判性。“文化大革命”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行政和司法制度,阻碍了中国法治化的正常进程,而且给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带来了严重的心灵创伤。由于所谓的阶级斗争以及反革命罪,“文化大革命”期间造成大量的冤假错案。因此,作为过渡阶段的法治影视作品,必然需要正视这段难以泯灭的历史。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所有人都在反思动乱的根源。1979年出品的电影《神圣的使命》从社会主义法治的角度思考历史,以白舜的个案反映普遍存在的问题,正好切中了要害。“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砸烂公检法”,所有的法律成了腐朽的资产阶级事物,法律秩序更无从谈起,甚至出现了荒唐的“只要是一人揭发,两人以上指证,就可以定案”的定案程序。这种肆意践踏法律的行为,说明了正是缺乏制度的规范和法律的约束,才使得社会成为一些跳梁小丑玩弄政治、扰乱正常法律秩序的温床。只有对法律产生敬畏,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主义法治。 1987年出品的电视剧《便衣警察》也是以“文化大革命”结束、“四人帮”被粉碎为背景的。此剧把时代转折的历史内容穿插进剧情当中,以主人公周志明个人命运的起伏来透视时代的变迁,同时也向观众真实地展现了废墟中的法治建设。在当时政治氛围极度压抑的情况下,任何试图追求言论表达自由的行为,都可能被诬蔑为反革命行为。作为人民警察的周志明就是因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言论自由而被捕入狱,命运就此改变。随着“四人帮”的粉碎,周志明也得到平反,然而却未得到真正的公平,可见当时的法治进程依然受政治倾向的影响。当周志明再次回到人民警察的岗位上时,国家的法治建设正在走上正确的轨道,周志明才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执法者。可见在特殊时期,法治化进程虽遭到破坏,却也得以在曲折中逐步健全和发展。 除此之外,相似题材的还有反映“文化大革命”中买卖婚姻悲剧的《喜鹊泪》,此剧被看作是中国第一部关于民事法律内容的电视剧作品;电视剧《有一个青年》讲述了一个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正常学习机会的知识贫乏的青年不甘现状、勇于追求,终于取得科研成果的故事。通过青年顾明华由粗俗到文明的转变过程,表达了对以顾明华为代表的一代人的理解和宽容。 这个时期以反思“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影视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影视剧创作者对他们所处时代法治环境的理解,具有呼唤社会法治的诉求,通过反思“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人们深刻地认识到,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性灾难,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恢复和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第二节 反映法治建设中完善制度重要性的作品《中国共产党......

  1. 信息
  2. 编委会
  3. 总序
  4. 前言从影视作品中的法律故事管窥法治点滴
  5. 第一章滥觞时期:法治宣传影视作品开始出现
  6. 第二章 发轫时期:泛法治意义的作品大量涌现
  7. 第三章兴起时期:法治专业类型作品逐渐增多
  8. 第四章多元时期:法治领域题材进一步细分化
  9. 第五章转型时期:法治影视作品与现实的互动
  10. 结语正在建构的“诗性正义”
  11. 参考文献
  12.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