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给孩子的117封信_曾国藩 著;毕磊 译注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曾国藩 著;毕磊 译注

内容节选

58.精于小学、熟读成诵,方可作古茂之文章 |原文| 字谕纪泽儿: 接尔二月十三日禀并《闻人赋》一首,具悉家中各宅平安。钱辛楣:指钱大昕,清代学者。阂:阻隔、阻碍。“本”“末”句:指精通小学,文章水平却不高。津筏:指渡江之舟,比喻门径、诀窍。 尔于小学训诂,颇识古人源流,而文章又窥见汉魏六朝之门径,欣慰无已。余尝怪国朝大儒如戴东原、钱辛楣 、段懋堂、王怀祖诸老,其小学训诂实能超越近古,直逼汉唐,而文章不能追寻古人深处,达于本而阂 于末 ,知其一而昧其二,颇所不解。私窃有志,欲以戴、钱、段、王之训诂,发为班、张、左、郭之文章(晋人左思、郭璞小学最深,文章亦逼两汉,潘、陆不及也)。久事戎行,斯愿莫遂,若尔曹能成我未竟之志,则至乐莫大乎是。即日当批改付归。尔既得此津筏 ,以后便当专心一志,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由班、张、左、郭上而扬、马而《庄》《骚》而“六经”,靡不息息相通;下而潘、陆而任、沈而江、鲍、徐、庾,则词愈杂,气愈薄,而训诂之道衰矣。至韩昌黎出,乃由班、张、扬、马而上跻“六经”,其训诂亦甚精当。尔试观《南海神庙碑》《送郑尚书序》诸篇,则知韩文实与汉赋相近;又观《祭张署文》《平淮西碑》诸篇,则知韩文实与《诗经》相近。近世学韩文者,皆不知其与扬、马、班、张一鼻孔出气。尔能参透此中消息,则几矣。马贵与:指马端临,宋元之际学者。丹元子:隋唐之际隐者,通晓天文。顾祖禹:清初学者。 尔阅看书籍颇多,然成诵者太少,亦是一短。嗣后宜将《文选》最惬意者熟读,以能背诵为断,如《两都赋》《西征赋》《芜城赋》及《九辩》《解嘲》之类,皆宜熟读。《选》后之文,如《与杨遵彦书》(徐)、《哀江南赋》(庾)亦宜熟读。又经世之文如马贵与 《文献通考》序二十四首,天文如丹元子 之《步天歌》(《文献通考》载之,《五礼通考》载之),地理如顾祖禹 之《州域形势叙》(见《方舆纪要》首数卷,低一格者不必读,高一格者可读,其排列某州某郡无文气者,亦不必读)。以上所选文七篇三种,尔与纪鸿儿皆当手钞熟读,互相背诵,将来父子相见,余亦课尔等背诵也。 尔拟以四月来皖,余亦甚望尔来,教尔以文。惟长江风波,颇不放心,又恐往返途中抛荒学业,尔禀请尔母及澄叔酌示。如四月起程,则只带袁婿及金二甥同来。如八九月起程,则奉母及弟妹妻女合家同来,到皖住数月,孰归孰留,再行商酌。目下皖北贼犯湖北,皖南贼犯江西,今年上半年必不安静,下半年或当稍胜。尔若于四月来谒,舟中宜十分稳慎。如八月来,则余派大船至湘潭迎接可也。 同治二年三月初四日 |译文| 写给我儿纪泽: 接到你二月十三日的信和《闻人赋》一首,知晓了家中各宅平安。 你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很能识别古人的源流,而且文章又能看到汉魏六朝的门道,我很欣慰。我曾经奇怪本朝的鸿学大儒如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等诸位老先生,他们的文字、音韵、训诂水平实在是可以超越近古,直逼汉唐,但是文章却不能追寻到古人的精微深处,能够通达事物之本却在事物之末上阻碍不通,在其中一个方面非常了解却在另一个方面蒙昧不知,我感到非常不解。我私下立志,要用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的训诂,生发出班固、张衡、左思、郭璞的文章(晋代人左思、郭璞的文字、音韵、训诂功底最深,文章水平也逼近两汉,是潘岳、陆机赶不上的)。因为长期从事军务,这个愿望没有达成,如果你们能够完成我未完成的志向,那没有比这更让我快乐的事了。你的文章我会马上批改好寄回去。你既然已经找到方法诀窍,以后就应当专心致志,用精确的训诂,写作古雅丰茂的文章。从班固、张衡、左思、郭璞的文章向上追溯到扬雄、司马相如的文章,继而到《庄子》《离骚》,再到“六经”,这些文章无不息息相通;往下到潘岳、陆机,到任昉、沈约,再到江淹、鲍照、徐陵、庾信,他们的文章用词越来越复杂,文气却越来越薄弱,写文章讲求训诂的做法也就日渐衰亡。等到韩愈出现,文章水平直逼班固、张衡、扬雄、司马相如,接近“六经”的高度,他的训诂也非常精当。你试着看看《南海神庙碑》《送郑尚书序》这几篇,就知道韩愈的文章实际上与汉赋很相近;再看看《祭张署文》《平淮西碑》这几篇,就会知道韩愈的文章实际也与《诗经》相近。近世学习韩愈文章的,都不知道他实际上与扬雄、司马相如、班固、张衡风格一脉相承。你能参透这其中的门道,就差不多了。 你阅览的书籍很多,但是能背诵的太少,这也是一大短处。以后应该将《文选》中你最喜欢的篇章熟读,直到可以背诵为止,比如《两都赋》《西征赋》《芜城赋》及《九辩》《解嘲》之类,都应该熟读。《文选》之后的文章,如《与杨遵彦书》(作者徐陵)、《哀江南赋》(作者庾信)也应该熟读。还有经世治国方面如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序言二十四首,天文方面如丹元子的《步天歌》(《文献通考》有载,《五礼通考》也有载),地理方面如顾祖禹的《州域形势叙》(见《方舆纪要》开头数卷,版面......

  1. 信息
  2. 前言
  3. 1. 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
  4. 2. 读书无非看读写作,做人谨记敬恕二字
  5. 3. 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6. 4. 作诗要讲声调,克家须雪三耻
  7. 5. 治经、作赋、写字各有其道,乐育诸弟彼此并进
  8. 6. 学天文弥补缺憾,失手足痛心疾首
  9. 7. 抚慰亲人,勘校求真
  10. 8. 治学先读《文选》,写字妙用中锋
  11. 9. 家族休戚一体,盼你青胜于蓝
  12. 10. 写字作文宜仿古人间架,风霜磨炼成就健骨卓识
  13. 11. 学书作文唯有善思苦练
  14. 12. 读书在精不在多,治学取法先贤路径
  15. 13. 作文讲求词藻,摘抄乃提升捷径
  16. 14. 养得胸怀博大,方有更大长进
  17. 15. 今古《尚书》之辨,记性悟性之别
  18. 16. 学书须窥欧、虞、颜、柳四人门径
  19. 17. 治学最须刨根问底,写字还要深思悟道
  20. 18. 父母老境侵寻,颇思儿女婚事
  21. 19. 早起、有恒、持重,立身三大要务
  22. 20. 治家八事缺一不可,训诂声调不可偏废
  23. 21. 举止留心一“重”字,行文留心一“圆”字
  24. 22. 作文写字力求珠圆玉润,为人处世但求心无愧悔
  25. 23. 刻刻留心除“轻”字之弊,戒骄戒逸唯努力读书
  26. 24. 举止要重,发言要讱
  27. 25. 不宜轻易服药,最应饭后步走
  28. 26. 文章雄奇靠行气
  29. 27. 治家勿为托辞所蒙蔽,治学须从短处下功夫
  30. 28. 古人解经内传外传之别
  31. 29. 念吾父在日之旧观,盼二子“劳”“谦”记心头
  32. 30. 不可从军亦不必做官,不离“八本”亦不忘“三致祥”
  33. 31. 务必早起、种蔬
  34. 32. 种蔬要灌溉得法,求学写字要师古求新
  35. 33. 学贵有恒,“看、读、写、作”每日不辍
  36. 34. 崇俭可以长久,乱世尤须戒奢
  37. 35. 辨识万物,分类摘抄
  38. 36. 克勤克俭,力戒奢侈
  39. 37. 每当极苦之时,常思与尔母子相见
  40. 38. 熟读十八家诗以作诗,谨记空空体面不足喜
  41. 39. 居安思危,刻刻谨慎
  42. 40. 家常琐事人皆有之,世态冷暖人生常态
  43. 41. 有常是人生第一美德
  44. 42. 以“厚重”医“轻”字弊病,唯立志可“金丹换骨”
  45. 43. 从作文处下功夫,则诂经读史事事易
  46. 44. 隐忍含蓄,以小见大
  47. 45. 比寒士可成大器,恶气习误人子弟
  48. 46. 可以冲和淡泊,万勿放浪形骸
  49. 47.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
  50. 48. 历风雨方见彩虹,经坎坷余皆坦途
  51. 49. 善处安危之机,不仅为一己之身而计
  52. 50. 危急之时益念亲人
  53. 51. 博闻强识可助学,心绪烦乱最思亲
  54. 52. 父子畅叙可纾忧郁
  55. 53. 一息尚存,忧劳不懈
  56. 54. 家事禀问长辈,习字仍须刚厚
  57. 55. 学韩公五言诗,从可骇可笑处细心领会
  58. 56. 世守礼义,耐劳忍气
  59. 57. 读书持家,莫负好光阴
  60. 58. 精于小学、熟读成诵,方可作古茂之文章
  61. 59. 抗心希古,大慰余怀
  62. 60. 读书应有恒,应试须细检
  63. 61. 勿贪娘家荣华富贵,谨奉公婆敬事丈夫
  64. 62. 不误挂旗,不扰官民
  65. 63. 一切以“勤谦”二字为主
  66. 64. 凡事亲力亲为,于繁华时存平常心
  67. 65. 进身之始,务知自重
  68. 66. 借人之力而窃上赏,寸心深抱不安
  69. 67. 十余载征战终立不世之功,城破日请赏愧对三湘子弟
  70. 68. 戏酒等事,深以为苦
  71. 69. 寻清净处,处积搁事
  72. 70. 居功不自傲,同力报国家
  73. 71. 谨言慎行,注意择交
  74. 72. 撑持门户,从端正内教开始
  75. 73. 功成不忘抬轿人,后辈夜饭不用荤
  76. 74. 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
  77. 75. 旦夕祸福,且听天命;万物同理,四象相通
  78. 76. 共生共荣,兄弟情深
  79. 77. 少年文字贵在气象峥嵘
  80. 78. 凡事求得情趣韵味,方可历久不衰
  81. 79. 嘉礼尽可安和中度,成礼最宜桑梓之地
  82. 80. 亲送良友,哀恸未央
  83. 81. 终身读书,终身受用
  84. 82. 远离华靡之地,但求一家独俭
  85. 83. 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86. 84. 顺逆寻常事,生死平常心
  87. 85. 万事明其理方能求其精
  88. 86. 莳养花竹,饱看山水
  89. 87. 有赏有罚,领军之道
  90. 88. 好书可祛病延年,最难是躬行实践
  91. 89. 厚积薄发,相时而动
  92. 90. 凡事须细心,事事有回音
  93. 91. 行文处事重依据
  94. 92. 重依据,不唯依据
  95. 93. 熬过极困极难时候,守得云开见月明
  96. 94.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97. 95. “勿忘”兼“勿助”,方可求长进
  98. 96. 养生与治天下,最宜顺其自然
  99. 97. 重情轻物,人走物留
  100. 98. 莫要太过聪明,人生难得糊涂
  101. 99.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102. 100. 读必手抄,熟必背诵
  103. 101. 做事勿贪虚名,作文立意先行
  104. 102. 男耕女织,兴旺之象
  105. 103. 家族兴衰、个人穷通,皆系于勤惰
  106. 104. 读书要动笔,方能入脑入心
  107. 105. 亲力亲为,不负所托
  108. 106.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109. 107. 所盼功成身退,所恨有心无力
  110. 108. 君子贵于自知,不随众口附和
  111. 109. 婚嫁未必门当户对,称心如意更显珍贵
  112. 110. 出世以避祸,居安而思危
  113. 111. 劳逸结合,一畅天机
  114. 112. 远亲不如近邻
  115. 113. 不必代代做官,但要代代读书
  116. 114.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17. 115. 志趣高坚,襟怀闲远
  118. 116. 勤俭孝友,不忮不求
  119. 117. 慎独、主敬、求仁、习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