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2024年第1期)_《财经》杂志社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财经》杂志社

内容节选

资本与金融 Financial & Capital Market准入门槛大幅提升,消金公司将迎洗牌? 在本次《征求意见稿》中,最受关注的是准入标准的大幅提升——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消金公司自身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亦由3亿元大幅提升至10亿元 文/《财经》记者 严沁雯 编辑/袁满 图/视觉中国 服务超3亿人的消费金融公司(下称“消金公司”)将迎新规。 12月18日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涉及优化准入政策、突出业务分级监管、加强公司治理、强化风险管理、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19日。 在本次《征求意见稿》中,最受关注的是准入标准的大幅提升——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消金公司自身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亦由3亿元大幅提升至10亿元。 与此同时,《征求意见稿》增设部分监管指标。 例如,规定消金公司担保增信业务余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全部贷款余额的50%;要求消费金融公司杠杆率不得低于4%。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新增“消费者权益保护”“合作机构管理”两个专章,更加突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事实上,自原银监会2009年7月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以来,《办法》于2013年11月经历过一次修订。时隔十年,《征求意见稿》在多方面作出进一步细化。 “经过多年发展,消金公司行业的业务模式和风险特征均发生显著变化,现行办法已无法满足消费金融公司高质量发展和监管需求。同时,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在公司治理、股权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监管制度法规,《征求意见稿》结合消费金融公司行业实际情况,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关内容,加强与现行监管法规衔接。”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如果正式出台,将使制度办法更加与时俱进,更加适合形势发展变化,进而推动消费金融公司发挥贴近市场、灵活高效等积极作用,坚持“普应适度,惠无止境”原则,做好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两篇大文章,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中贡献力量。 准入标准大升:3亿到10亿、30%到50% 对于消金公司而言,牌照的“含金量”经久未衰。在《征求意见稿》中,准入标准的变化备受关注——其中,消金公司的注册资本由现行要求的最低限额3亿元大幅提升至10亿元。 这意味着部分消金公司或面临增资的要求。Wind(万得)数据显示,在全国31家持牌消金公司中,注册资本在10亿元以下的公司共有十家。另据观察,2023年以来,已有三家消金公司启动了增资项目。 而对于消金公司的幕后的股东,《征求意见稿》亦提高了主要出资人的资产、营业收入等指标标准,以及最低持股比例要求。 具体来看,若是金融机构作为消金公司的主要出资人,对于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末总资产要求由不低于600亿元增至不低于5000亿元;若是非金融企业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则由不低于300亿元增至不低于600亿元。 与此同时,消金公司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 “这符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精神,有助于从源头上保障消费金融公司股东质量,压实主要股东责任,也有助于维护市场适度竞争格局。”董希淼指出。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一是从近年监管实践来看,提升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有利于压实股东责任,增强股东参与公司经营意愿,更好发挥股东资源优势,促进股东积极发挥支持作用;二是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避免由于股权相对分散而出现公司治理失效失衡的问题。 据Wind数据统计,在全国31家持牌消金公司中,目前有15家机构的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50%以下。 “距离截止日期还有一定时间,不排除会有一些条款面临修改。但是从整体来看,准入门槛的提高是大势所趋。未来消金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以及资质都会发生变化。”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指出。 新增监管指标:杠杆率不得低于4% 自2010年首批消金公司成立以来,行业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1家开业经营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多年来创新求变的探索,为消费金融领域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目前,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发展消费金融方面,无论是意愿还是能力,都已经显著提高,且具备综合化经营和规模化客群等明显优势。同时,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已相对较高,客群下沉基本到底。”董希淼表示。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3)》,截至2022年末,消费金融公司服务客户人数突破3亿人次,达到3.38亿人次,同比增长18.4%;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双双突破8000亿元,分别达到8844亿元和8349亿元,......

  1. 信息
  2. 本期文章
  3. 打好政策提前量 聚焦经济建设
  4. 重视盘活存量资产
  5. 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
  6. 双节将至 蔬菜价格趋稳
  7. 警惕汇兑风险
  8. 农地经营转向以企业为主导
  9. 2024全球经济增长:平庸之年还是板块分化?
  10. 长久危机中的2024
  11. 中国经济为何没有V字反转
  12. 摩根大通:2024中国经济增速预计4.9%
  13. 科技创新如何引领产业升级
  14. 出海电商三杰
  15. 惠民保业务模式面临重构
  16. “大财富管理时代”的中信金控样本
  17. 全球有望催生“气候投资革命”
  18. 非银支付迎新规
  19. 准入门槛大幅提升,消金公司将迎洗牌?
  20. 中美印股市涨跌反差
  21. 中资券商在港突围
  22. 关于中国制造的五个误解和五个悬念
  23. 网游新规:要发展也要规范
  24. 保健品市场能否保持健康增长?
  25. 东方甄选冲突始末
  26. 东方甄选该让谁受益?
  27. 中国大邮轮启航
  28. 中国车闯越南
  29. 特斯拉何以引领香港电动车市场
  30. 医院为何对前沿AI不感冒?
  31. 癌症治疗要“货比三家”
  32. 美国如何解决“以药养医”
  33. 裁判文书公开何去何从?
  34. 中国劳动力平均年龄接近40岁
  35. 中国需要在全球系统性投放制造能力
  36. 法治思想者和践行者江平
  37. Cover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