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史评论(总第15卷)_里赞 主编;刘昕杰 执行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里赞 主编;刘昕杰 执行主编

内容节选

专论大清律·刑律本文系从谷井俊仁、谷井阳子《大清律·刑律——伝統中国の法的思考》(平凡社,2019)的序文翻译而来。——传统中国的法理思维 谷井阳子,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天理大学文学部教授。伍跃,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国际学部教授。 〔日〕谷井阳子 文 伍跃 译 摘要:律是前近代中国的成文法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法典,也是构成传统中国法理思维的基础。相对于唐律来说,现今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律注释著作。明清时期的律学是惠及后世的中国史上最为丰硕的成果之一。所有这些,有助于后人理解传统中国法理思维的发展变化。律所见法理思维的中心是,在断罪量刑时会考虑到诸种因素。在前近代中国法学家的法理思维的深处,“杖八十”与“杖九十”这种在今人看来无甚区别的量刑恰恰涉及问题的本质,即反映社会应有秩序的结构。沈之奇撰《大清律辑注》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律及律学发展的基础上,承袭了明代中叶以后律学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著作。该书在充分吸收清代以前积累的法理思维的基础上,通过附以“沈注”的形式阐述了其对律文的独到见解。因此,该书不仅代表着清律注释的最高水准,也代表着前近代中国法理思维所达到的高度。 关键词:传统中国 法理思维 清律 沈之奇 大清律辑注 [译文背景说明] 2019年,日本天理大学谷井阳子教授在已故的谷井俊仁教授之遗作《大清律辑注考释》的基础上,通过十数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2册本的《大清律·刑律——传统中国的法理思维》(日文版原题:大清律·刑律——伝統中国の法的思考)一书,交由平凡社,作为“东洋文库”的第893册和第894册刊行问世。 谷井伉俪曾经负笈于京都大学,专攻东洋史学,除本书外,还曾联袂翻译过孔飞力的《叫魂》一书(日文译版原题:中国近世の霊魂泥棒,平凡社,1996)。二人在中国近世制度史、法制史和律学研究等领域中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深受学界重视。其中,已故的滋贺秀三教授生前曾分别为二人撰写的论文写过书评,给予鞭策和鼓励(见《法制史研究》40号,1989;《法制史研究》46号,1996)。 谷井俊仁参加过滋贺秀三主持的研究计划——从史料文献看中国法制史。该计划的初衷之一是为后学者指示门径,系统地介绍从西周金文直至当代中国的法制文献,参加的各位学者堪称各领域的翘楚。其研究成果最终结集为《中国法制史:基本資料の研究》(滋贺秀三编,东京大学出版会,1993初版,1994再版),其中的“清律”部分由谷井俊仁担纲执笔。在该文展望清律研究之发展的部分,谷井俊仁写道,今人尚未充分理解清律的基本理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熟读《读律佩觽》《大清律辑注》的总注和沈之奇注,以及雍正律总注。他本人身体力行,在详细阅读《大清律辑注》的基础上,于1999年至2004年连续发表了《大清律辑注考释》的第一~六(三重大学人文学部文化学科《人文论丛》,第16~21号),着重解读了《大清律例·刑律》的“人命”和“斗殴”部分。正如谷井阳子所说,这些文章根植于对清律的理解之上,而且研读的对象——《大清律辑注》的对象是专操刑名之人——并非通俗著作,故对于接触清律不久的读者来说或许会感到难解。 2007年以后,谷井阳子在上述未竟事业的基础上,竟十数年之苦功,以一人之努力,完成了对《大清律辑注》中“刑律”部分的日文译解。该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为了使更多的读者理解清律,谷井阳子将夫君谷井俊仁原作中原文引用的律文和小注译成现代日语,并且解释了原文照录的固有名词,由此为全书规定了译解凡例;其二,在依据上述凡例全面改写“人命”和“斗殴”部分之外,还完成了对“贼盗”、“骂詈”、“诉讼”、“受赃”、“诈伪”、“犯奸”、“杂犯”、“捕亡”和“断狱”各篇的日文译解。恰如谷井阳子所说,希望通过该书向学界介绍传统中国的法理思维,使后人理解传统中国法学家们的所思所考,理解一个充满丰富法学知识和追求严密解释、独具特色的法律世界。需要指出的是,在如此繁重的日文译解过程中,谷井阳子教授还独力完成了巨著《八旗制度の研究》(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2015)。 本文译者自负笈京都大学以来,在求学和研究等不同场合深得两位作者谷井俊仁、谷井阳子的教益,既有紧张的调查旅行,也有轻松的茶余饭后,更多的是研究会上的切磋琢磨。值此翻译克成之际,除向中国人民大学尤陈俊先生、四川大学刘昕杰先生致谢外,特向谷井阳子教授表示感谢,并寄托对故友的遥思。 伍跃 2020年4月9日 大阪进入“新冠肺炎紧急状态”后第二日 前言 本书是在参考沈之奇撰《大清律辑注》的基础上,翻译注解清朝法典——《大清律》全书三十卷中的卷十八至卷二十八,即《刑律》部分,重点在于分析研究传统中国的法理思维。 众所周知,律是前近代中国的成文法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法典,尤其是唐律和唐令给予古代日本很大的影响。唐律虽然在唐朝灭亡之后依然被承袭,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生命力。但唐......

  1. 信息
  2. 本期文章
  3. 编委会
  4. 导言
  5. 时代镜像中的法哲学: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1878~1949)
  6. 拉德布鲁赫和康特洛维茨
  7.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法哲学家与政治家
  8. 大清律·刑律——传统中国的法理思维
  9. 清代“清官”脸谱的民间想象——基于小说《施公案》的个案分析
  10. 论孙中山改造政府理论的方法、皈依与评价
  11. 何以移风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12. 晚清至民国时期(1840~1949)契约文书研究述评
  13. 杨度第二次留学日本就读学校考(1903~1907)
  14. 王世杰与1946年中国制宪进程中的政体之争
  15. 唐律杀人罪的结构与特征——读《唐律“七杀”研究》
  16. 知人论史,法史交融——读陈新宇《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增订版)
  17. 《法律史评论》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