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学_【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内容节选

第十一章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梅毒还是一种致命性疾病,而且梅毒的特点是症状极其复杂,几乎所有疾病的症状都有与梅毒的症状相似的地方。因此,只要仔细找,那时的人们基本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患了梅毒的“证据”。这就导致某些心理脆弱的人容易捕风捉影,出现梅毒恐怖症这种异常的精神症状。——译者注梅毒恐怖症 在我所遇到的神经症案例中,我基本上都能从患者身上找到梅毒恐怖症的特定行为或思维方式。这种症状有时候是主导症状——往往是患者前来就诊的唯一诉求,其他时候则与一系列其他症状融为一体,复杂难辨。一般来说,患者都是初患,不过也有患者是一种恐怖症痊愈后又出现其他的替代症状,包括对淋病、虱子、寄生虫、痨症和瘫痪的恐惧,也有一天到晚担心怀孕的,虽然这根本就是没什么依据的事。人们对“梅毒组合”的话题似乎格外感兴趣,经常谈论和阅读相关内容,而且有关这方面的画作和创意都不少见,社会关注度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恐怖症和疑病症患者都很小心翼翼。我们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这是所有神经症的共同特征。仔细研究这一情形,我们会发现,不论是恐怖症还是疑病症患者,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对危险的防御性意识高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甚至“未雨绸缪”这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因为对患者而言,他们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警惕当中,他们的心态已经完全被恐怖症和疑病症占据了,生活中除了保护自身安全,几乎就没有别的内容了。柏拉图的《会饮篇》讲述了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最早的人类是球形的,有四条胳膊和四条腿,头上有两张脸,朝不同的方向看。球形人类有着非凡的力量和智慧。在和诸神战斗时,人类被嫉妒之神砍成了两半,一半是男性,一半是女性。从此以后,一半总是在寻找另外一半,渴望重逢。荣格是最早观察到人类心理的雌雄同体现象的心理学家。他指出,在男性伟岸的身躯里,生存着阴柔的女性原型“阿尼玛”;在女性娇柔的身躯里,也生存着雄伟的男性原型“阿尼姆斯”。梅毒恐怖症患者用过于粗心大意的行为,使自己陷入非常危险弱小的境地,但其实也是在彰显其男性抗议的力量。——编者注 于是,患者身上会出现很多情况,让神经学家难以理解和分析。恐怖症患者的防御倾向会导致患者过度谨慎,最终反而会让自己变得粗心大意。实际上,每个梅毒恐怖症患者都曾经有过不安全性行为。布洛伊勒曾经将这种行为称为“自发性矛盾”(voluntary ambivalence),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有误,因为这样的说法难以体现患者内在的心理关联。这种内在动力,是伴随男性抗议心理的雌雄同体。 可以说,这种心理机制的主导力量(席勒的“感伤”)是这样一种心态:“看吧,我这是有多不小心!我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所以下次得小心!”在这种心态下,恐怖症患者只会继续做出轻率的行为,不断重复,直到达到足够严重的程度,才能产生真正具有胁迫性的心理波动。 这种神经质的心理机制之一,是对自我保护措施的永久性或短暂性的轻视。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各种为“不负责任”开脱的话语,像是“保护性措施没什么用”或是“我用不了”之类的荒谬言论。不可否认,这些行为轻浮的患者口中的论据也不是毫无道理,只可惜说服力实在太弱!很显然,梅毒恐怖症患者是完全有能力采取保护措施的。 我以前就反复说过,在我看来,患者这种行为是在玩火,是在主动寻求惩罚,好让他在自己编织的安全网里被缠得更紧,以便紧紧地盯着外界的危险和自己的自卑。有个患上梅毒,前来找我治疗神经症的患者,他说的话就清晰地体现了上述态度:“得了梅毒,我的恐惧反而减轻了。我胆战心惊地等这个感染等了十年!”其实,真正带给他解脱的是他终于摆脱了爱情和婚姻。参考我曾指出的变态性行为中可能出现的双重心理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受虐或伪受虐,通过一种早已设计好的服从行为来控制住对方。第二种模式则是通过极端的臣服来摆脱自己的伴侣,给自己灌输恐惧,从伴侣身边逃离或是摆脱婚姻等。只出现在白日梦里的受虐现象就清晰地体现了这一点。相应地,施虐倾向是对受虐倾向的一种报复,个体可能乐此不疲,也可能极端厌恶,归根结底取决于他对权力有多渴望。 不过,大部分梅毒恐怖症患者还是会采取安全措施来防止感染的。事实上,有些患者的保护措施周密细致,试图避开任何可能致病的接触源:他们不用也不碰陌生人用过的杯子,独来独往,只用私人马桶。他们的安全措施还会拓展到更大的范围,使他们表现出手淫、早泄、排秽和精神性阳痿的症状。这些症状都会使得他们难以和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他们的审美和道德标准高得出奇,成天盯着别人的错处。患有梅毒恐怖症的女孩可以随时和男人打情骂俏,可一旦要谈婚论嫁,就被吓得胆战心惊。男性患者也差不多。该谈婚论嫁的时候,这些女孩拒绝的理由五花八门,可以是男人体臭、邋遢、花心和出轨等。不少女性声称自己害怕被丈夫传染。性冷淡常被女性用来作为防御手段,同性恋行为和变态性行为则男女都会采用。 疑病症往往是因为对某种终极后果的过......

  1. 信息
  2. 总序:下一个十年,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学?
  3. 作者序
  4. 中文版译者的话
  5. 第一章 个体心理学的假设与结果
  6. 第二章 心理上的雌雄同体与男性抗议
  7. 第三章 个体心理学实践中新的指导原则
  8. 第四章 神经症的个体心理学治疗手段
  9. 第五章 对幻觉理论的贡献
  10. 第六章 对儿童心理学和神经症的研究
  11. 第七章 三叉神经痛的心理治疗
  12. 第八章 距离产生的问题
  13. 第九章 女性神经疾病患者的男性心态
  14. 第十章 关于治疗中的阻抗
  15. 第十一章 梅毒恐怖症
  16. 第十二章 神经性失眠
  17. 第十三章 对睡眠障碍的个体心理学分析
  18. 第十四章 强迫性神经症
  19. 第十五章 强迫性观念对个性化情感的强化作用
  20. 第十六章 神经性厌食症
  21. 第十七章 梦与梦的解析
  22. 第十八章 潜意识在神经症中扮演的角色
  23. 第十九章 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谎言与责任
  24. 第二十章 忧郁症和偏执狂
  25. 第二十一章 对阿尔弗雷德·贝尔格的《内廷参事艾森哈特》的个体心理学评论
  26. 第二十二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
  27. 第二十三章 有关战争神经症的新观点
  28. 第二十四章 脊髓发育不良或器官缺陷
  29. 第二十五章 个体心理学教育
  30. 第二十六章 颓废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