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_段锦云 等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段锦云 等

内容节选

22正念如此有用,该如何练习? 或多或少你可能会听过“正念”这个词,这反映了正念在心理学界应用的广泛性。正念最早出自佛教《四念处经》,在1970年代被引入西方。乔·卡巴金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不断推广,于是正念逐渐成为当代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正念(mindfulness)被定义为对当前时刻的非批判性意识。个体通过参与正念冥想,可以有意地保持一种短暂的放空状态或体验一种稳定的特质。起初,正念用来治疗具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以缓解他们的消极情绪。后来,得益于正念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它被广泛地应用在了各个领域。除了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外,发展与教育领域学者也对其甚为关注。甚至有研究表明,正念能够应用在三四岁的儿童身上,能显著促进儿童注意力、执行功能、情绪调节的发展。 正念能够改善负面情绪,增强注意力,提高创造力。在组织中,正念也能发挥各种有益的作用。过去的十多年里,组织中的正念培训项目非常流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正念对组织所产生的影响(Editorial,2020)。在美国,根据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和国家健康商业集团(National Business Group on Health)2019年对大型企业的一项全国性调查,60%的企业为员工提供瑜伽或冥想等正念类课程。仅在谷歌公司,成千上万的员工通过公司著名的“Search Inside Yourself ”计划来改善情绪和工作。 那么,正念是如何在组织中发挥其独特作用的呢? 1. 作为工作日的休息活动,正念能帮助职场人恢复精力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在一整天紧张的工作中设置一小段休息时间,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但这段休息时间做些什么对结果很重要。活动强度太大,对情绪的冲击力过强,会使职场人很难在工作任务和休息活动之间灵活地转换意识和注意力;活动量较弱,职场人仍会有意无意分配一部分注意力在工作上,哪怕仅仅是记挂着某项任务要如何完成,休息活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两种情况最终都不能达到使人休息后高效工作的目的。 最近的研究发现,正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从而使职场人较好地恢复精力。一方面,正念能够调整职场人的情绪状态,使职场人有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少的消极情绪;另一方面,正念可以通过“心理超脱”使职场人和工作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从而使职场人更好地恢复精力(Chong et al.,2019)。实际上,这两方面甚至会相互作用。正念可以通过心理超脱加强从经验中产生的积极情绪状态,因为正念能够对个体远离压力源和对环境进行重构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正念还可以迅速灵活地将职场人的意识从工作压力中分离出来,从而使他们从繁重的工作需求中暂时解脱出来,得到精神上的休息,并激发积极的情感状态。 正念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可能是因为正念会调节个体对环境无意识的、自动的反应。根据正念意义理论,保持正念的个体能够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并意识到当前体验中更微妙的觉受和情感影响,从而能体会到周围环境中的积极特征。同时,正念活动能够将职场人的意识从环境的负面因素(例如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这种脱离工作的状态扰乱了与消极情感状态相关的认知结构,并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不连续性,以防止繁重的工作需求进一步消耗职场人。这就给职场人留下了精神空间,让他们能够以更有建设性的方式重新评估自己的负面经历,从而摆脱负面的情感状态。此外,职场人似乎能够通过正念训练体验到一种特殊的情感机制,其中积极的情感状态通过正念得以放大,而消极的情感状态则被抑制。 2. 从互动角度来说,正念可以增加工作场所的亲社会行为 正念不仅可以让职场人更好地恢复精力,还能够增加工作场所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产生积极的人际联系和组织文化的润滑剂。但由于职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亲社会行为并不能如管理者所愿常常出现,怎样能够增加员工间的亲社会行为就成了管理者想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正念是亲社会行为的有利推手。如前所述,正念可以帮助人们活在当下,这使得人们不必以担心、忧思或情绪爆发的方式来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事实上,正念会减少和削弱人们对待他人的不当行为或过激行为。具体来说,正念会通过积极情绪、同理心和换位思考来增加亲社会行为(Hafenbrack et al.,2019)。 首先,正念能放大积极情绪,改善消极情绪。积极情绪与亲社会行为正相关,因此进行正念训练的人更有可能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助人。 其次,正念会使得人们对他人更充满同理心。同理心是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通过同理心,个体可以间接体验他人的感受和状态。正念将人们与自己或他人当下的经历联系起来。关注当下可以增强心理意识,使人们对当前情况进行更微妙的评估,这可能会帮助职场人更加关注同事和客户的即时感受和需求,而关注当下的意识也能使交流更成功。保持正念的职场人很可能是更积......

  1. 信息
  2. 自序
  3. 上篇 洞察生活
  4. 01 赢得了成功应该与朋友分享吗?
  5. 02 捐赠时间比捐赠金钱更有道德
  6. 03 恋爱中怎么送礼物?
  7. 04 每个人大约隐藏了13个秘密
  8. 05 你我皆社恐,那如何克服呢?
  9. 06 其实孤独也是个老朋友
  10. 07 气象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与行为?
  11. 08 如何有效地向他人提出请求?
  12. 09 “我本将心向明月”:善行也有范围
  13. 10 社交中能不能问敏感问题?
  14. 11 领导者的两难处境:要掌声还是要业绩?
  15. 12 升职了,我们还能做朋友吗?
  16. 13 时间洞察:失衡的管理者更易做出不道德行为
  17. 14 外语思维让你更宽容
  18. 15 不快乐是因为你老走神
  19. 16 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
  20. 17 心理学教你如何“四两拨千斤”
  21. 18 幽默有风险:幽默是如何提高或降低个人地位的
  22. 19 有时候,讽刺别人也是一种智慧
  23. 20 货比三家真的就好吗?
  24. 21 “迷之自信”的人适应能力更强
  25. 22 正念如此有用,该如何练习?
  26. 中篇 智慧本源
  27. 01 理想生活的三种样式
  28. 02 心理学家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29. 0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我概念清晰性
  30. 04 智慧的又一度量:认知复杂性
  31. 下篇 赋能人生
  32. 01 “阴阳”思想与领导艺术:悖论式领导
  33. 02 保持年轻的秘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年龄
  34. 03 不懂连续性成了很多问题的根源
  35. 04 凡人亦英雄:人们为何做出利他行为?
  36. 05 放手的智慧:放弃也是一种收获
  37. 06 慷慨有良报
  38. 07 美德不仅能让你看起来有能力,还能让你赢得尊重
  39. 08 “你是荒野中盛开的花”:写给出身寒门的你
  40. 09 你的朋友越多,人们越不愿和你交朋友
  41. 10 去创造,而不是去竞争
  42. 11 如何提升幸福感:幸福的十个原理
  43. 12 如何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44. 13 少即是多:明明做减法更好,但我们习惯做加法
  45. 14 社会阶层越高越自私无情?
  46. 15 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47. 16 相比集体的成功,人们更津津乐道于个体的成功
  48. 17 幸福,求而不得的“狗屎运”罢了
  49. 18 “越美好越害怕得到”是一种什么体验?
  50. 19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