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的制度蓝图(“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_靳诺、刘伟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靳诺、刘伟

内容节选

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制度建设 在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居于主流地位、发挥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国实践,是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制度建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命题。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和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自2006年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共十八大从中提炼概括出24个字。它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深入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从24个字的表述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熔铸于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伟大实践,适应了当代中国发展,回答了时代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189.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会魂无定所、行无归依。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实践表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铸魂工程;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挺起民族精神脊梁的战略支撑。 2.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81.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制度建设,首先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石。理想信念是“压舱石”“总开关”,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正是因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党才能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始终带领人民过险滩、涉险阻,乘风破浪,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必须筑牢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以共同理想信念团结统一带领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然,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做到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 。 其次要以法律政策体系为保障。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巩固是一个内化与外化相辅相成的过程,教育引导是基础,但仅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法律政策的强力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容易落地生根,现实中的一些道德失范和价值扭曲行为也不能被有效遏制。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化法律法规的价值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体系中,贯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3.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层次 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层次。首先,紧紧围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这需要以近100年的党史、70年的新中国史和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为载体,它们不仅记录着党的奋斗历史,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感悟“两个精神”“三个主义”,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84.习近平.习近平谈......

  1. 信息
  2. 导论
  3. 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课题
  4.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要求
  5.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则
  6.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7. 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8. 二、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核心和根本
  9. 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关键和保障
  10. 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1. 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
  12.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4.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 五、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6.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17. 一、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18.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体思路
  19.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任务
  20.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举措
  21.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
  22. 一、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23. 二、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24. 三、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重点举措
  25.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6.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7. 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面临的重大挑战
  28.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目标和任务
  29. 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点举措
  30.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1.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32. 二、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原则要求
  33.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34. 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制度建设
  35. 五、坚持以制度建设推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6.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7. 一、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
  38. 二、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39. 三、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40. 四、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41.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42. 一、活力与秩序: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的主题
  43. 二、社会治理的科学理念与基本原则
  44. 三、新时代社会治理的行动擘划
  45.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6. 一、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战略意义
  47. 二、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总体要求
  48. 三、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系统任务
  49. 四、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政治保障
  50.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
  51. 一、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的重大意义
  52. 二、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原则要求
  53. 三、把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打赢胜势的根本举措
  54.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55. 一、科学认知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时代课题
  56. 二、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下治港治澳的方针
  57. 三、健全中央依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的制度
  58. 四、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59.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0. 一、推进外交体系和外交能力现代化
  61. 二、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
  62. 三、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
  63. 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64.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65. 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保障
  66. 二、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67. 三、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
  68. 四、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