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寓言_【荷】伯纳德·曼德维尔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荷】伯纳德·曼德维尔
内容节选
道德美德探源 一切未开化的动物都只会取悦自己,因而自然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考虑取悦自己会给他人带来的利与害。因此,自然原始状态下的这些生物,最适合成群聚居,它们和平共处,不互相揣度,亦无多少欲望需要满足。所以,若无政府的约束,没有任何一种动物比人类更不善于长期的群体生活。这正是人的本性,无论这种本性是好是坏,我都不作评判。因为除了人类之外,任何生物都不具备社会性。然而,人是极度自私、顽固又狡诈的动物,无论他如何被更强大的力量压制,单靠武力是不可能使他变得驯服,并切实有所进化的。 因此,为建立社会而不懈奋斗的立法者和其他贤士最煞费苦心的一件事,就是让他们将要统治的人民相信:对每个人来说,克服私欲比放纵私欲更有益,照顾公众利益亦比关注私人利益强百倍。这一直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为顺利完成这项任务,一切智慧与才略均被施展出来,各个时代的道德家和哲学家皆倾尽全力,以证明这一如此有用的论断的真实性。但不论人类是否曾经相信过这一论断,若不同时给他们一个与之相当的说法,作为对违背其天性的补偿,那么任何人都不太可能说服他们对抗自己的天性,或为他人利益而牺牲自身利益;因为若是如此,人们定然会违背本性。那些致力于教化人类者并非不明白这一点,但他们却无法为各种个人行为提供切实的奖励,以满足所有人,因此,他们只得虚构出一种适用于任何场合的奖励,以弥补自我节制所造成的损失。这种想象的奖励不需要自己或他人付出任何代价,是最能被节制者所认可的一种补偿。 他们彻底考察了人类本性中的一切力量和弱点,并发现:再愚钝的人也会被赞美所迷醉,再卑贱的人也不会容忍被蔑视。于是他们便得出结论:恭维定是适用于人类的最有力武器。利用这魔法般的武器,他们开始高唱人性赞歌,称颂它高于其他一切动物;他们还用种种溢美之词歌颂人类智慧和知识所创造的奇迹,并对我们灵魂的理性赞不绝口,说:因为有了它们的帮助,我们才取得了那些最崇高的成就。他们用这种巧妙的恭维,诱骗了人们的心,继而教导人们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他们称其中一个是万恶之首,而另一个则是人类所向往的至善。做完这一切,他们接着告诉人们:如此高尚的人,若只顾满足那些与野兽所共有的欲望,而忽视那些使其优越于其他一切生物的高贵品质,这与人类的地位多么不相称啊。当然,他们也承认,这种天性的冲动是十分迫切的,很难抵抗,亦很难完全征服。不过,他们只是用这个论据来证明,征服这些冲动何其光荣,而怯于尝试削弱冲动又是多么可耻。 “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指的是发生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一次经济事件。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英国大量的闲置资金迫切寻找投资地,在这种情形下,一家名为“南海”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711年宣告成立,投资者趋之若鹜,连国王也经不住诱惑,认购了价值10万镑的股票。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公司股票价格狂飙,而实际资本却所剩无几,那些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最终遭受巨大损失。图为一幅讽刺本事件的版画。 除此之外,为给世人树立典范,他们将整个人类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一类是思想低俗的卑劣者。他们总是追求及时行乐,完全不会克己,亦不顾全他人利益,除追逐个人私利之外,没有其他更高的目标。这类人为肉体的享受所奴役,心甘情愿地屈从于各种粗鄙的欲望,完全不发挥其理性能力,只追求自己的感官享受。他们说:这些粗鄙卑贱的家伙是其同类中的渣滓,徒具人形,除却外表,与野兽毫无二致。而另一类则是精神高尚的圣洁者,他们抛却了利欲熏心,将心灵的升华视为自己最宝贵的财富。这类人找到了自身的真正价值,其最大的快乐就是磨砺那些使自己卓尔不群的优秀品质。他们还蔑视自己与非理性动物的一切共同之处,并借助理性对抗其最强烈的天性;为维护他人的安定,与自己进行不懈的斗争。这类人的目标除了为公众谋福祉以及征服自身激情,别无其他。 Fortior est qui se quàm qui fortissima Vincit Mœnia…出自于《圣经》,见《旧约·箴言》第16章第32节。全句为“不轻易发怒者,胜过勇士;治服己心者,强如夺城。” (治服己心者,强如夺城……) 他们将这类人视为人类这一最高物种的真正代表,称其价值远远超过前面提到的那类人,甚至远超那些人脱离野兽的程度。 我们发现:没有任何动物完美到不带丝毫骄傲之情,而其中最出色,也是最美丽、最有价值的动物,通常亦都最为骄傲。因此,作为最完美的动物,人的骄傲之情与其本性完全不可分割(无论人们如何狡猾地隐藏或伪装它),倘无骄傲这一最主要成分,人类便永远不可能完整。若略加思索,我们便会发现,这种成分无疑只是些教训和劝诫。它如此巧妙地契合了人们对自己的赞许(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那些好评),若将其广为传播,定会博得大多数人及善于思索者的赞同,亦会指引一些人,尤其是那些最狂热、最坚定且最优秀的人,去忍受诸多不便、克服万千困......
- 信息
- 非凡的阅读
- 译者序
- 1924年牛津大学版编辑方法及序言
- 文本历史
- 创作背景
- 第一卷 《蜜蜂的寓言》(1724年版)
- 前言
- 《嗡嗡作响的蜂巢,或无赖变为君子》(长诗)
- 寓意
- 导语
- 道德美德探源
- 《嗡嗡作响的蜂巢,或无赖变为君子》评论
- 论慈善与慈善学校
- 社会本质之探究
- 为本书辩护——缘于米德尔塞克斯郡大陪审团控诉状中的诽谤暨致C爵士的一封辱骂信
- 第二卷 对话录
- 前言
- 霍拉修、克列奥门尼斯与芙尔维娅的第一篇对话
-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第二篇对话
-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第三篇对话
-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第四篇对话
-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第五篇对话
-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第六篇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