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可视化管理_邹碧华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邹碧华

内容节选

第三节如何进行绩效管理 一、绩效考核与管理模式 绩效考核模式,可能因为管理模式的不同而改变。 比如,传统的执行管理模式,是一个案件由一名执行法官一包到底的。在考核上,采取的是按照执结的案件数来进行的。而按照流程分段管理的模式,一个案件在不同的流程环节要经历不同的法官完成相关工作。在考核上,就无法按照案件数来进行考核了。这种情况下,应当如何调整考核方案呢? 此外,长期以来,法院审判部门与综合部门在考核中难以进行比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综合部门的管理模式与审判部门有较大差异。目前,从法院的管理模式来讲,分为以案件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和以流程分工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两类。其中审判部门以案件数量为基本考核单位,容易计量。考核起来比较简单,结案数、结案率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此,审判部门的考评从考评方案、具体落实等方面都有一套制度化的规范。 但是,法警、立案庭、办公室等非审判岗位的考评则相对比较薄弱。由于考评方案相对笼统,考评手段主要采用测评等原因,这些非审判岗位考评与审判岗位考评相比,具有较强的主观化倾向,因此给法院队伍管理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一方面,在非审判岗位和审判岗位之间,因考评标准不同,考评结果的可比性较差,在涉及晋职晋升、争先创优工作时容易引发矛盾。另一方面,在非审判岗位内部,因缺乏系统客观的考评数据,做多做少难以在考评结果体现,对于个别工作懈怠较为明显的同志也难以依据考评结果进行处理,导致忙闲不均,进而影响干警工作积极性。 因此,绩效考核必须充分考虑管理模式的特点。 相较于审判岗位,法警、立案庭、办公室等非审判部门岗位的工作存在岗位间可比性低、工作难以量化以及工作效果差异不明显等特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行有效的绩效管理,我在长宁法院工作期间确定了定人、定岗、定量、定责、定标准的“五定”原则,并且在实施考核之前完成了三项基础性工作:第一,划分岗位职能,明确岗位职责;第二,分解岗位职责,量化岗位任务;第三,建立工作台账,完善考评依据。 在确定了“五定”原则,做好了三项基础工作之后,由各个非审判部门参考现代管理学的绩效考核方法,分别制定了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按其方法基础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一是量效结合的考核模式。这一模式由最早进行试点的法警队所采用,其基本方法是从工作量和工作质量两个维度对具体岗位工作进行考评。第一步工作量考评。法警队将所涉及的工作分为三个序列,分别设定难度系数1.6、1.1、1.0,以法警每月连续每项工作的小时数为分数基数,乘以每项工作的难度系数,得出该法警该项工作的分值,将该法警每月从事各项工作的分值相加,得出工作数量项的总分数。第二步工作质量测评。对每个法警所完成工作的质量进行的测评,分为加分项和减分项。加分项是指对工作中的亮点,如获得高院、区里或院级荣誉或各项评比活动获得名次。减分项则根据工作内容设定,以巡逻为例,“负责大楼巡视工作的同志,按规定携带防刺背心、防暴头盔、防割手套、警棍、盾牌、对讲机等装备。未带齐装备扣3分。” 二是与管理台账对接的层层考核模式。这一模式为政治部、监察室和审监庭所采用。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形成部内干警工作台账与部门管理台账无缝化对接,形成“任务逐级分解,压力逐层传递,责任逐人落实”的状态。即将部门管理台账确定的工作内容分解到各个岗位,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考评时,按照工作是否完成,是否达到预定效果进行评分。 三是分岗、定人、定责的考核模式。这一模式以办公室、研究室为代表。该模式的特点在于人、岗、责相匹配,通过系数调整相互间的可比性。以办公室为例,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将人员分为五个工作组,确定每组的工作系数。组内人员依据工作内容定岗,明确各自的职责、目标及考评标准,确定各人员的工作完成量。根据组内分工、工作难度及工作重要性,确定组内各人员的工作系数。部门各人员的考评分=工作完成量×工作系数。 四是目标管理考核法的考核模式。这一模式以立案庭为代表。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实行目标管理考核法,将考核的内容分为队伍建设目标项目、工作岗位目标项目及综合事务目标项目三部分,并依照考核内容的不同采取了达标制、加分制、减分制三种考评方式。同时根据岗位的要求职责和价值取向,设定不同的岗位系数。个人最终的考核分=考核内容得分×岗位系数,对于一人多岗多职的分别考核,综合折算。 二、绩效管理的方法 1.绩效分析 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组织成员做得好的工作进行表扬,帮助没有达到绩效期望的成员改进绩效,从而实现整个组织的绩效提升。因此,绩效考核不能一“考”了之,好的绩效考核必须包括绩效分析环节。要通过绩效分析,找到组织成员工作表现优异的原因,工作出现失误的原因。找到原因得出结果后,就要继承和推广好的做法,及时改善工作中的失误。只有这样开展工作,才能达到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 绩效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

  1. 信息
  2. 序一
  3. 序二 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4. 导论:构建法院内部的可视化管理模式——深化司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5. 第一章 什么是可视化管理
  6. 第一节 可视化管理的起源
  7. 第二节 可视化管理的内容
  8. 第三节 可视化管理的优点
  9. 第四节 可视化管理的方法
  10. 第二章 为什么要引入可视化管理
  11. 第一节 可视化管理有可能运用于法院吗
  12. 第二节 运用可视化管理的必要性
  13. 第三节 法院可视化管理的可行性
  14. 第三章 愿景与目标管理的可视化
  15. 第一节 愿景、目标定位与目标管理
  16. 第二节 愿景及目标管理在法院管理中的重要性
  17. 第三节 愿景与目标管理的可视化
  18. 第四节 法院领导层的每一点努力都会为成员带来福利
  19. 第四章 管理中问题的可视化
  20. 第一节 为什么要让问题可视化
  21. 第二节 为什么人们对问题会视若无睹
  22. 第三节 如何让问题可视化
  23. 第五章 工作要求的可视化
  24. 第一节 为什么希望总是落空
  25. 第二节 怎样让工作要求看得见
  26. 第六章 工作绩效的可视化
  27. 第一节 绩效管理的价值
  28. 第二节 法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29. 第三节 如何进行绩效管理
  30. 第四节 绩效考核体系的改革
  31. 第七章 群众工作的可视化
  32. 第一节 群众工作是最难改进的工作
  33. 第二节 群众工作为什么难以改进
  34. 第三节 如何让群众工作看得见
  35. 第八章 价值导向的可视化
  36. 第一节 价值导向的重要性
  37. 第二节 法院管理中价值导向存在的问题
  38. 第三节 如何让价值导向看得见
  39. 第九章 管理能力的可视化
  40. 第一节 中层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41. 第二节 中层干部的台账管理
  42. 第三节 中层领导的岗位和管理责任
  43. 第十章 可视力管理在执行流程改革中的实证
  44. 第一节 传统执行模式为什么需要改革
  45. 第二节 执行流程应该如何改革
  46. 第三节 运用信息化实现执行流程的“可视化”
  47. 第四节 可视化管理在执行流程改革中的实现
  48. 第五节 执行流程改革成效
  49. 参考书目
  50. 思念·永恒
  51. “邹碧华现象”留下的三个问号
  52. 两周年,我们该如何纪念邹碧华
  53. 从问题意识看邹碧华精神
  54.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55. 管理,知行合一的艺术
  56. “可视化”印象
  57. 不忘初心 锐意改革
  58. 灯火常在 行者不孤
  59. 青年法官的引领者
  60. 编后记:“燃灯者”精神的传递
  61.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