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之心_一行禅师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一行禅师

内容节选

第六章正精进:修行必须明智,切勿盲目 正精进与邪精进 正精进或正勤,是有助于我们体证八圣道的一种能量。倘若我们汲汲于财物、性或食物,那是邪精进(错误的精进)。若整天不停地为名利奋斗,或努力逃离自身的苦,也是错误的精进。表面上看来,我们似乎是精进的,但这不是正精进。禅修也是如此,表面看来我们似乎精进于修行,但若这种修行让人更加远离现实或所爱的人,那就是邪精进。如果我们因为坐禅或行禅方式不当,而让自己的身心受苦,此时的精进就不是正精进,也非以正见为基础。修行必须明智,以对佛法的正确理解为根基,不是你很努力地修行,就能宣称是在修习正精进。即怀让大师(677—744)。 中国唐朝时,有位比丘夜以继日地坐禅,十分勤奋,自以为比其他人都要精进,而为此深感自豪。他日夜如岩石般地禅坐,但他的苦依然未能转化。有一天,有位禅师 问他:“你为何如此努力地禅坐?”他回答:“为了成佛!”禅师拿起一块砖头开始磨了起来,比丘问禅师:“师父,您在做什么?”禅师回道:“我要磨砖成镜。”比丘很疑惑:“您怎么可能把砖块变成镜子呢?”禅师回应:“那你又怎么可能靠坐禅而成佛呢?” 修习四正勤,断恶修善 与正精进有关的修行通常有四种:(一)防止藏识中潜藏的不善种子生起;(二)让已生起的不善种子重回藏识;(三)设法灌溉藏识中潜藏的善种;(四)助长已生起的善种,好让它们停留在意识层,变得更强而有力。这四种修行称为“四正勤”。 “不善”意味着无益于解脱或正道。藏识中有许多种子对于自我转化一无帮助,它们若获得水分就会茁壮。当贪、嗔、无明、邪见生起时,若能以正念拥抱,它们迟早会丧失力量,回归藏识。 当善种潜藏而尚未生起时,我们若能加以灌溉,有助于它们出现在意识层中。这些快乐、慈爱、忠诚与和谐的种子需要每天浇水,倘若我们浇灌这些善种,就会感到快乐,这也会促使它们延续更长的时间。让善心所停留在意识层,这就是四正勤中的第四种练习。 喜悦和兴趣可以滋养四正勤,倘若修行没有为你带来一丝喜悦,可以知道你的修行并不正确。苏那(Sona)比丘,亦名“首楼那亿耳”,一般认为他出生于印度西海岸一个称为阿波兰多(Aparanta)的国家。 佛陀曾问苏那比丘(Sona) :“你出家前是否真的是乐师?”苏那称是,佛陀又问:“若琴弦太松,会发生什么事?” 苏那回答:“弹拨琴弦时会发不出声音。” “那太紧呢?” “琴弦会断。”Vinaya Mahavagga Khuddaka Nikaya 5(。译按:此处佛陀与苏那比丘的对话应出自于《增支部·六品》第55经《苏那经》。) “修道也是如此。”佛陀说:“保持身体健康,心怀喜悦,别过分勉强自己。” 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生理与心理的极限,不应强迫自己修苦行,也不应该迷失在感官欲乐中。正精进位于中道上,是介于苦行和纵情欲乐两个极端之间。 感受喜悦,自发精进七觉支是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和舍。参见本书第三部第十章。 七觉支 的教示也是正精进修行的一部分。“喜”是觉支之一,也是正精进的核心,“轻安”也是正精进不可或缺的觉支之一。其实,不仅是正精进,正念和正定也需要喜及轻安。正精进并不代表我们需要强迫自己,若有喜悦、轻安和兴趣,我们自然会努力精进。倘若觉得禅修愉快又有趣,当我们听到要去行禅或坐禅的钟声时,就自然会有参加禅修的力量。假如你没力气参加坐禅或行禅,那是因为这些修行并未为你带来喜悦或转化,或者是你尚未见到修行的好处。 当我想成为沙弥时,家人都认为出家生活对我来说太辛苦了,但我知道唯有走这条路才会快乐,于是我相当坚持。当我终于成为沙弥时,觉得自己就像天上的小鸟般快乐自在。诵经的时刻一到,我的感觉就像应邀参加音乐会一般,有时在明月高挂的夜晚,出家众会站在新月形的池畔诵经,那时的我仿佛置身天堂,聆听着天籁。若是我有其他任务而无法参加早课时,只要听到大殿传来唱诵《楞严经》词句的声音,同样会心生快乐。慈孝寺(Tu Hieu Pagoda)里的每个人都喜悦、勤奋又兴致高昂地修行,没有勉强,只有师长与师兄弟的慈爱和扶持。摘自“Encouraging Words”,一行禅师之Stepping into Freedom: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t Monastic Training(Berkeley:Parallax Press,1977), p.89-97。沩山(771—853)是唐代伟大禅师之一。 在梅村,儿童也参与坐禅及行禅,还有静默地用餐。刚开始时,他们只是为了要和正在修行的朋友共处,但在亲自体会禅修的平静及喜悦后,他们就自动自发地持续下去。有时成人要花四五年的时间修那种表面的形式,才能尝到真正的修行之乐。沩山大师曾说:“时光淹忽,岁月蹉跎。” 谁能一生致力于修行,谁就有机会接近修行的老师与道友,拥有能带来无上快乐的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我们缺乏正......

  1. 信息
  2. 第一部 四圣谛:直探佛法心要
  3. 第一章 心中有苦痛,才能进入佛陀之心
  4. 第二章 初转法轮:苦行并非唯一的正确修行
  5. 第三章 四圣谛:拥抱、深观并转化痛苦
  6. 第四章 老师无法将真理交给你,真理已在你心中
  7. 第五章 一切皆苦吗?佛陀并未教导“三苦”
  8. 第六章 停止习气、平静身心、获得疗愈
  9. 第七章 修习正念,认清导致苦、乐的“食物”
  10. 第八章 四圣谛的新顺序:灭、道、苦、集
  11. 第二部 八圣道:通往正确修行之路
  12. 导论 若想解脱,就得修行八圣道
  13. 第一章 正见:帮我们去除邪见的修行
  14. 第二章 正思维: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15. 第三章 正念:别再迷失于过去与未来
  16. 第四章 正语:如何深入倾听并讲说爱语
  17. 第五章 正业: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18. 第六章 正精进:修行必须明智,切勿盲目
  19. 第七章 正定:让自己深刻地活在当下
  20. 第八章 正命:选择我们的谋生之道
  21. 第三部 基础佛法:进入佛典世界的钥匙
  22. 第一章 二谛:世俗真理与终极真理
  23. 第二章 三法印:无常、无我及涅
  24. 第三章 三解脱门:摆脱恐惧、迷惑与悲伤
  25. 第四章 佛的三身:法身、报身与应身
  26. 第五章 三宝:你的内在就是佛、法、僧
  27. 第六章 四无量心:真爱的四种层面
  28. 第七章 五蕴:既不畏惧也不执著任何事物
  29. 第八章 五力:经营我们自己身心的发电站
  30. 第九章 六波罗蜜:去到安详、无畏、解脱之岸
  31. 第十章 七觉支:觉悟与觉悟之道的特征
  32. 第十一章 缘起支:创造和平、喜悦的世界
  33. 第十二章 接触心中的佛陀,佛心就在每个人心中
  34. 第四部 基础经典:佛心的向导
  35. 《转法轮经》
  36. 《大四十经》
  37. 《正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