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历史的细节与温情_马勇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马勇

内容节选

洪宪王朝袁世凯的“自毁游戏” 2016年是袁世凯去世一百周年,也是“未遂的王朝”洪宪王朝夭折一百周年。一百年过去了,对袁世凯该骂的都骂了,现在应该可以心平气和地追问洪宪王朝、帝制复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过去的三十年,我一直比较关注对袁世凯的研究。我自己最早讲袁世凯的文章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表的,主要讨论辛亥革命后为什么会持续出现帝制复辟思潮,甚至一次又一次出现帝制复辟运动。洪宪王朝是其中一次。哪怕袁世凯失败也没有完全阻止某些中国人对帝制的期待,没有完全阻止帝制复辟。1917年,张勋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这算是民国初年最后一次影响巨大的复辟事件,尽管时间很短。此后,重回帝制的可能几乎被完全封死,这是政治上的情形。 至于从文化上和思想上,真正将帝制观念从中国人的大脑中逐渐驱除,让中国人不再希望恢复帝制,应该归功于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而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直接动因,就是袁世凯的帝制复辟。 如果历史主义地讨论问题,那么袁世凯的帝制自为,可能并不是简单地恢复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面对乱局寻找一个解救之道。袁世凯帝制复辟的政治诉求,就是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这是武昌起义之后,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同认识。只是袁世凯的做法不太对,因而引起巨大反弹,直至毁灭。 袁世凯之后,张勋之后,进入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向苏联学习,找到了“以党治国”的办法,帝制复辟彻底消停。如果袁世凯之前知道“以党治国”这种方法,那么他断然不会称帝。“以党治国”是十月革命以后才有的事情,袁世凯显然不可能知道。 从大历史的观点看,袁世凯是近代中国转型期杰出的政治家。我们现在所知的有关他的形象都是负面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以为这始于1913年的“二次革命”。宋教仁被刺事件发生后,南方的孙中山、黄兴组织江西等省都督起兵反袁。我们过去一直将这个行动叫作“二次革命”。几年前,我在一个论坛上说,如果我们将这次反袁视为“二次革命”,那么袁世凯对南方的强力镇压就是“反革命”。显然,这样的表述是有问题的。 那么应该怎么准确地来表述呢?这是这么多年来我们要推动研究事实本身的原因所在。我们应该有一种超越性的眼光,超越袁世凯和那一代人的恩怨来研究。我们之前讨论的问题都是袁世凯和孙中山之间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用超越的眼光来看他们,就很难看清历史真相。这种研究,不是为袁世凯翻案,也不是批评孙中山。 孙中山在袁世凯之前是政治上的少数派。革命党在袁世凯去世之前二十年的发展中,并不是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中心力量。1894年兴中会成立后,一直到1907年,革命党才开始发动大规模暴力革命,之前一直不是中国政治的主流。孙中山和黄兴策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孙、黄的政治处境更加困难,被排挤出政治的主流。 直到袁世凯去世之后,中国政治形势才慢慢变化。北伐之后,国民党夺得了政权。在这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袁世凯被描述成一个我们今天知道的大概形象。 过去讲到1894年甲午战争,袁世凯所呈现给我们的是负面的形象,因为他在之前的十年中处理朝鲜问题有欠妥当之处。我们今天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并不完全是这样的。1894年之前的十年,袁世凯对朝鲜的发展,其贡献还是有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他是否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当中出卖了维新派。据我研究,真实情况是他知道康有为的政变计划,作为清朝的“副部长”(兵部侍郎),如果去报告也是无可指责的。更何况,袁世凯是“有密未告”,因为他不同意谭嗣同的武力夺权计划。他不同意,就意味着谭嗣同们不可能成事,因而也就没有必要大舌头似的到处乱说。还有一个问题是两宫死因。据现在的研究,基本可以证明这跟袁世凯没有关系。 武昌起义发生后,袁世凯认为这是反朝廷的事情。在受到清廷召唤后,他又出山了。当时清廷的改革已经裹足不前,袁世凯希望利用外部压力推动改革发展。到1911年12月,和平谈判不能实现君主立宪后,袁世凯接受了部下段祺瑞等将领的“强硬性”建议,放弃清廷,走向共和。 在清末民初很长一段时间里,“非袁莫属”是朝野各界及外国关注中国问题者的一个基本共识。在清末十年,袁世凯做了大量工作,有效推动了君主立宪。进入民国,应该说,袁世凯是一个“有限的共和主义者”。在走向共和的大势之下,他承担起了这个责任,但很快袁世凯感受到了当时政治架构的不足。 实事求是地说,袁世凯做临时大总统时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是有问题的,这是因人制法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好在《临时约法》的期限是一年,要求十个月后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制定正式的民国宪法。然而,这个临时宪法在一年之内出现了问题,袁世凯在第一个任期就换了三届内阁。问题的起因就是总统权限的不完整。按照《临时约法》的规定总统发布的重大命令必须由国务院、国务总理或国务员副署,否则就不生效,所以没有给予总统充分的......

  1. 信息
  2. 序言 历史是有温度的存在
  3. 翁同龢罢官记
  4. 康有为“衣带诏”真相
  5. 梁启超与《时务报》内讧
  6. 戊戌政变后光绪帝的处境
  7. 在野者袁世凯
  8. “晚清皇族”从改革先锋到反革命
  9. 南北和谈中的袁世凯
  10. 洪宪王朝袁世凯的“自毁游戏”
  11. 辛亥大牌局中的段祺瑞
  12. 从革命到宪政宋教仁的心路历程
  13. 严复的预言与坚守
  14. 从章太炎的视角观察1913年中国政治变动
  15. 梅光迪与胡适五四”新文化的发生
  16. 吴虞的先见与陋见
  17. “递刀者”?——以张厚载、林纾为中心的所谓“新旧冲突”
  18. 尴尬风流——大后方的教授们
  19. 丁文江和他的科学主义
  20. 蒋梦麟和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