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异化的诞生_【德】哈特穆特·罗萨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德】哈特穆特·罗萨

内容节选

六、批判理论的要求 如果如我一开头所提到的,我的目标是描绘一个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那么我首先必须交代批判理论的当代版本的任务是什么。 我认为,批判理论的当代版本必须忠实于这个传统的各个思想家[从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弗洛姆(Erich Fromm),再到哈贝马斯、霍耐特]的初衷,但不用过分拘泥并限制于方法论方面的原则。一方面,这些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之间并不是毫无争议的,另一方面他们的理论也可能不再适用于当代社会分析。事实上,方法论或是真理本身,都会受到历史条件的约束与限制,也就是说,并没有一种无历史性质的认识论真理,而且所有的理论分析都必然会与社会实践形式的转变密切相关。这种认为理论与历史有着密切关连的看法——这也是这个学派的思想传统当中最重要的信念1——会认为批判理论的新路径,不必盲目遵守或重复旧的方法论观点与旧的理论观点。 但是批判理论的宗旨是什么?这里,我想采纳霍耐特的建议,认为指出社会病状,不只是批判理论,也是一般意义下的社会哲学的一个最核心的目标。对于批判理论家来说,所谓社会病状不只意味着“社会(物质和/ 或符号)再生产”这项功能遭到扭曲或出现了失调,而是意味着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可能产生了根本性的断裂或变迁。所以,批判理论的思想传统总是会蕴含着规范性的内涵。然而,用以评断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的规范,(至少我认为)不能脱离历史脉络、超脱社会立场而推导出来。批判的规范基础应该奠定在社会行动者实际的经验之上。但是,痛苦的感觉不必然等同于有意识的反抗。因此,社会行动者总是有可能在遭遇并承受些什么而不自知。这就是批判理论之所以提出虚假意识理论与意识形态批判的原因。本书后文当我重拾批判理论传统的异化概念时,会再详细谈到这点。不过,对于这些要点的论证过程有一个毫无疑问之处,就是如果要判断人们是否承受痛苦与遭受异化,那么这个判断不能仅根据外在的、人类的天性或本质。在21 世纪,必须要根据社会行动者自己的(负面的)感觉、信念、行动,才能对痛苦与异化的存在与否下判断。 如我在别处已提到的(Rosa,2009),对我来说,批判理论的当代版本当中最值得采取的途径,就是根据行动者自己所认为的美好生活的观念,来批判性地检视社会实践。尤其在我对泰勒(Charles Taylors )的作品作过详细的研究之后(参阅Rosa,1998),我相信人类主体在行动与决策当中,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会持续受到美好生活的想象所引导。我们之所以是一位社会行动者,是因为我们会知道我们应走向何处,是因为我们认为行动会创造美好且有意义的生活。所以,对批判理论来说,最值得采取的讨论切入点,不是人类天性或本质,而是社会所造成的痛苦,并由此批判性地分析美好的观念和实际的社会实践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因此,让主体想去追求美好,却又让主体必然无法真的实现美好的那种社会情境,必然就是社会批判首要针对的目标。所以,就我来看,我们想要实现的自由、自己决定怎么过生活的自主性,以及为了实现这种自主性,向政治阻碍、结构阻碍、社会阻碍进行抗争以求解放,一向都是批判理论传统的核心。不过这并不能用一个普世皆然的规范来当作判断基础。承诺要有自主性与自我决定,相信人类都应该有权利和机会去发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能力、需求与希望的生活,认为正是因为如此政治社群应该要民主地组织起来以创造有利于美好生活的条件——这些都是哈贝马斯所谓的“现代性的计划”的核心。因此,若有社会关系会损害自我决定的能力、侵蚀个体自主性与集体自主性的发挥的可能性,都应该被指出并加以批判,因为这些社会关系系统性地阻碍了人类去实现想象中的美好生活。 为了追求这样一种策略,本书所建议的讨论方向会将批判理论传统再区分成两个层次:第一,要满足如霍耐特所提出的“超越内在世界”的准则(Honneth,2007)。这个层次的要求在于,社会行动者自己知道比较好的生活形式与社会形式是什么,他们会揭露出批判理论想指出的那种病状的感觉,然后会从中形成某些可以在日常实践当中克服这些病状的知识。这种讨论方式是我比较赞同的,因为关于美好的概念,以及行动者的日常实践,这两者长远来看是无法完全区分开来的,除非生活在一个彻底的恐怖政体当中。一般来说,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都需要符合行动者关于美好的看法,才能具有正当性,因为在行动者眼中,正是这种关于美好的看法,让他们努力向上。也正是因为如此,“我的”批判理论的版本也会继续把社会生活视为一个总体形式,并在此意义上把社会视为一个整体。新自由主义的立场,以及近年来许多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都同意撒切尔夫人的名言“没有像社会这类的东西”,顶多只有一堆不同个体(和家庭)和一堆个别的行动聚集在一起而已,所以都反对将社会理解为一个由总体性的结构法则所确立的整合的整体。与此相反,批判理论总坚持认为社会结构、社会制度与行动方......

  1. 信息
  2. 译者前言 一本书,两种读法
  3. 导论
  4. 第一章 社会加速理论
  5. 一、何谓社会加速?
  6. 二、社会加速的推动机制
  7. 三、什么是社会加速?
  8. 四、为什么要谈加速而不是减速?
  9. 五、重要之处何在?加速与我们“在世存有”的变化
  10. 第二章 社会加速与当代批判理论的诸种版本
  11. 六、批判理论的要求
  12. 七、加速与“相互理解情境批判”
  13. 八、加速与“承认情境批判”
  14. 九、加速与新的集权主义形式
  15. 第三章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
  16. 十、时间情境批判的三种形态
  17. 十一、功能批判:去同步化的病状
  18. 十二、规范批判:意识形态再探;揭露潜藏的社会时间规范
  19. 十三、伦理批判1:违背了承诺的现代性
  20. 十四、伦理批判2:异化再探;为什么社会加速造成异化?
  21. 结语
  2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