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初中数学思维发展大讲堂_陈建国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陈建国

内容节选

第二节基于学生错误资源的教学行为改进策略 叶澜教授曾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和建议、提出的问题和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面对学生形形色色的错误,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并促使自身教学行为的改进。 错误资源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的教学材料。它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尝试、一种创新、一种进步;对于教师而言,则是一种来源于数学活动本身、可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和运用教学中的各种错误资源,并及时调整、改进教学行为。本节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分析学生错误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当一个平行班学生的作业中出现较普遍的错误时,教师应及时反思、调整在另一个班的教学设计。通过“容错”“寻错”“用错”“议错”“诱错”“理错”等策略,改进教学行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散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从课堂教学出发,正确引导学生对错误的分析,从错误中领略正确的方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让错误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切入点 数学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学生随时可能出现各种预想不到的错误。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学实践中的错误,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正确归因错误,化弊为利,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频数与频率(1)”教学设计 从某地区A医院获得2004年10月在该院出生的20名新生婴儿的体重分别为4.7, 2.9, 3.2, 3.5, 3.6, 4.8, 4.3, 3.6, 3.8, 3.4, 3.4, 3.5, 2.8, 3.3, 4.0, 4.5, 3.6, 3.5, 3.7, 3.7(单位:kg)。平均数、方差这些特征数能反映哪些情况?A医院新生婴儿人数最多的体重范围是什么?人数最少的体重范围是什么?体重在3.55~3.95kg的婴儿有多少人? 学生活动1:对某地区A医院20名新生婴儿的体重的数据进行分组处理; 在各组讨论中,引出“数据落在边界值”这一事件的认知冲突。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给出边界值的选取方法,即比实际数据多取一位小数,并引导学生给出极差、组距、组数的关系: 组数=极差÷组距的整数部分+1。 学生活动2:制作新生婴儿体重统计表。 学生活动3:教材中例题(略)。 该课例研究通过两次授课完成。第一次授课由教师根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进行了教学设计,作为研究的起点。 1.第一次课:我数过…… 共设计了3项学生活动,其中学生活动1试图直接将问题指向“数据的分组处理”,但因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并未直接寻找可描述数据分布情况的统计量,所以在前几分钟陷入了寻找问题“切入点”的困境。 不少学生从“各类事件重复发生的次数”的角度考虑,如其中一组的交流片段如下: 学生1:我认为体重为3.5kg和3.6kg的新生婴儿最多。 学生2:为什么? 学生1:我数过了,他们各有3个。 学生2:你说的是众数,只能说明最多的,怎么说明最少的? 学生1:……(不语) 【点评】由于问题情境设计得过难,大部分学生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学生只有拿出教材寻求解决方法。教师试图引起学生对“数据落在边界值上”的认知冲突,探究边界值的选取,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照搬教材中已有结论,并没有理解为什么“边界值”要比实际数据多取一位小数。 2.第一次课后反思 教师在批改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边界值的选取仍存在较大问题。原因在于,教师只是从自定的教学目标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数据分组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基于此的认知“数据处理的数学本质”反而被边缘化。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边界值”要比实际数据多取一位小数。 经研讨,我们对原教学设计做了以下改进: (1)将“错误”作为学生学习新知的切入点,以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起点“各类事件重复发生的次数”作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重新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单。 (2)以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为目标,用本源性问题驱动学生探求边界值的选取及极差、组距、组数的关系,加强学生对“描述数据分布的统计量”的本质认识。 3.第二次课:将3.2分在第一组 根据改进意见,教师试图在“调整学习活动的起点”和“有效教学行为改进”两个环节实现突破。 在第二次课时引入下题: 某高校大学生积极响应号召,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抽查的40名大学生的血型为:A, B, A, B, B, O, AB, A, B, O, A, B, A, A, B, AB, O, A, B, A, B, A, B, B, O, AB, A, B, O, A, B, A, A, B, AB, O, A, B, A, AB。这40名大学生中哪种血型最多?哪种血型最......

  1. 信息
  2. 前言
  3. 第一章 多路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 第一节 问题驱动下,发展数学深度思维
  5. 第二节 利用“变通”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6. 第三节 高阶思维下的教学探索
  7. 第四节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8. 第五节 指向高阶思维的问题驱动
  9. 第六节 发展应用意识的数学教学实践
  10. 第七节 发展统计观念的数学教学实践
  11. 第二章 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12. 第一节 数学例题再创造教学策略
  13. 第二节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策略
  14. 第三节 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引导策略
  15. 第四节 基于问题探究的数学再创造教学策略
  16. 第五节 学习方式变革与高阶思维课堂创设策略
  17. 第六节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
  18. 第七节 初中生运算障碍分析与提升策略
  19. 第八节 “问题再生”下初中数学知识建构策略
  20. 第三章 高效教学:激活数学学习材料
  21. 第一节 选择与激活合理的问题材料
  22. 第二节 基于学生错误资源的教学行为改进策略
  23. 第三节 初中数学“生态作业”的选择与实施
  24. 第四节 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创设策略探索
  25. 第五节 如何创设初中数学“命题素材”
  26. 第六节 开发教材为素材,演绎复习更精彩
  27. 第七节 数学学习材料的教学改进与反思
  28. 第四章 上好复习课
  29. 第一节 生长型数学专题复习课探析
  30. 第二节 “K型图”生长型数学专题复习课堂教学
  31. 第三节 再创造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题生长”复习教学
  32. 第四节 数学复习教学“溯源探新式”导学设计
  33. 第五节 提高复习课教学材料的有效性
  34. 第六节 指向深度学习的“等腰三角形”复习课教学
  35. 第七节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开发与探究
  36. 第八节 基于核心思想的“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学
  37. 第五章 “生本课堂”设计范例
  38. 第一节 从一道几何中考题看“生本课堂”价值体现
  39. 第二节 基于“数学导学式生本课堂”的学习设计
  40. 第三节 “问题串”引领下的“导学式生本课堂”设计
  41. 第四节 再创造下“乘法公式(3)”技能课的教学设计
  42. 第五节 指向深度学习的“一次函数的图象(1)”教学设计
  43. 第六节 生本课堂下“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44. 第七节 设计有效的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新视角
  45. 第八节 生本教学:基于经验层次发展的数学活动设计
  46. 第九节 生长数学下概念教学的设计
  4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