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第四版 全二册)_吴军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吴军

内容节选

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茨威格在他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写道—— 一个真正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的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节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舒昌善译,三联出版社出版。 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科技工业史上群星闪耀的时代。在以前AT&T和IBM的时代需要半个世纪才能发生的事,可能在这10年里一下子就发生并结束了。在这个大时代里,很多公司原本有可能成为信息工业的王者,却最终与机会失之交臂。这些公司,不论当初多么辉煌,当它开始走下坡路时,被人遗忘的速度比它衰落的速度更快。今天,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些失落或已经消失的争霸者,毕竟它们曾经在信息产业叱咤风云过。这里,我们将介绍太阳公司、Novell公司、网景公司和RealNetworks公司。其中关于太阳公司的篇幅最长,毕竟相对而言它的影响力最大。网景公司的知名度曾经也很大,不过它和微软的浏览器之争的历史已广为人知,我们只是简要回顾一下这段历史,重点探讨一下它是否存在胜出微软的可能。Novell公司和RealNetworks公司的名气要小些,但是它们的的确确有过成为IT行业巨头的可能性和机遇,只是因为某些原因和命运女神失之交臂。1 太阳公司 1.1 昔日的辉煌 从斯坦福大学孵化出的高科技公司首推太阳公司,它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并直接与中国政府开展技术合作的计算机公司。在2000年的高峰期,太阳公司在全球拥有5万名雇员,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是2009年4月被甲骨文收购时56亿美元(74亿美元刨去太阳公司账上18亿美元的现金)的30多倍。虽然在今天很多人看来,2000亿美元的市值相比苹果曾经突破万亿美元的市值算不上什么,但是要知道当年(2009年)科技公司中市值第二的Google此前的最高点是1700亿美元,排名第三的IBM之前市值的顶峰是1600亿美元。太阳公司被收购时除了现金,还有大量的资产,它的办公面积超过50个足球场(45万平方米),并且还有十几个足球场大小的办公楼正在建设中。在历史上,太阳公司不仅打败了包括IBM在内的全部工作站(Workstation)和小型机(Mini Computer)公司,而且凭借其Solaris(一种UNIX)和风靡世界的Java程序语言,成为在操作系统上最有可能挑战微软的公司,也算是不乏技术。在人才上,太阳公司不仅为Google培养了CEO埃里克·施密特和首任工程部副总裁韦恩·罗森(Wayne Rosen),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后来Google工程部门的基础。此外,太阳公司的很多老员工是硅谷新一代公司的创始人,因此也不缺少创新力和冒险精神。但是,就是这样一家曾经辉煌的公司,巅峰过后就迅速萎缩,不仅退出了IT领域霸主之争,而且销售额急剧下滑,人去楼空,估值断崖式下跌,可谓是“落难凤凰不如鸡”。太阳公司从1982年成立到2000年达到顶峰用了近20年时间,而走下坡路只用了一年,此后几年则是勉强续命维生,等待买主。太阳公司的教训足以令经营者引以为戒。 太阳公司名称的由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其实是斯坦福大学校园网(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的首字母缩写。当安迪·贝托谢姆(我们以后介绍Google时还会提到他)还是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时,他设计出了一种“三个百万”的小型图形计算机,称作图形工作站(Graphic Workstation)。这“三个百万”是指每秒一百万次的运算速度(现在PC的万分之一)、一百万字节的内存(今天PC的千分之一)和一百万像素的图形显示器(比今天任何PC和智能手机都要低得多)。但是,这在当时算是非常先进的。贝托谢姆采用了摩托罗拉68000处理器,并用了一种当时很先进的内存管理芯片来支持虚拟内存。和普通个人电脑不同,网络功能必不可少。贝托谢姆开发出原型机Sun-1后,便于1982年和斯科特·麦克尼利(Scott McNealy)等斯坦福毕业生从学校出来创办了太阳公司。麦克尼利担任了公司的CEO,直到2006年退休。太阳公司创立半年后便开始盈利,据我所知,它应该是最快实现盈利的科技公司。1986年,太阳公司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当时的股票代号是SUNW,即太阳工作站的缩写,而不是后来的JAVA。 太阳工作站早期采用摩托罗拉公司的中央处理......

  1. 信息
  2. 浪潮之巅(第四版 上册)
  3. 内容提要
  4. 第四版序言
  5. 第一版序言
  6. 前言 有幸见证历史
  7. 第1章 帝国的余晖 AT&T公司
  8. 1 百年帝国
  9. 第2章 蓝色巨人 IBM公司
  10. 1 赶上机械革命的最后一次浪潮
  11. 第3章 “八叛徒”与硅谷
  12. 1 怪杰肖克利
  13. 第4章 科技产业的时尚品牌 苹果公司
  14. 1 传奇小子
  15. 第5章 信息产业的生态链
  16. 1 摩尔定律
  17. 第6章 奔腾的芯 英特尔公司
  18. 1 时势造英雄
  19. 第7章 IT领域的罗马帝国 微软公司
  20. 1 双雄会
  21. 第8章 纯软件公司的先驱 甲骨文公司
  22. 1 老兵新传
  23. 第9章 互联网的金门大桥 思科公司
  24. 1 好风凭借力
  25. 第10章 英名不朽 杨致远、费罗和雅虎公司
  26. 1 当世福特
  27. 第11章 硅谷的见证人 惠普公司
  28. 1 硅谷之星
  29. 第12章 没落的贵族 摩托罗拉公司
  30. 1 二战名牌
  31. 第13章 硅谷奇迹探秘
  32. 1 宛若似真的理由
  33. 第14章 短暂的春秋 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
  34. 1 太阳公司
  35. 第15章 幕后的英雄 风险投资
  36. 1 风投的起源
  37. 第16章 信息产业的规律性
  38. 1 70–20–10律
  39. 第17章 硅谷的摇篮 斯坦福大学
  40. 1 传奇大学
  41. 浪潮之巅(第四版 下册)
  42. 第18章 挑战者 Google公司
  43. 1 最轰动的IPO
  44. 第19章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 投资银行
  45. 1 美国的金融体系
  46. 第20章 社交网络和Facebook
  47. 1 通信的动物
  48. 第21章 成功的转基因 诺基亚、3M、GE公司
  49. 1 20世纪末的手机之王——诺基亚公司
  50. 第22章 生产关系的革命
  51. 1 股权结构和期权制度的本质
  52. 第23章 印钞机 最佳的商业模式
  53. 1 Google的广告系统
  54. 第24章 互联网2.0
  55. 1 互联网前传
  56. 第25章 金融风暴的冲击
  57. 1 危机的成因
  58. 第26章 云计算
  59. 1 云计算的起源
  60. 第27章 汽车革命
  61. 1 便利性的代价
  62. 第28章 工业革命和颠覆式创新的范式
  63. 1 技术革命的共性
  64. 第29章 信息时代的科学基础
  65. 1 从机械论到“三论”
  66. 第30章 下一个Google
  67. 1 伟大公司的特质
  68. 后记
  69.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