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译丛系列(共32册)_【南非】德斯蒙德·图图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南非】德斯蒙德·图图
内容节选
后记 本书根据生于一九二五年、体验过西伯利亚战俘经验的亲历者的访谈写成。本书有两个特点,可以与至今为止的“战争体验记”有所区别。 其一,不仅止于战争经验,本书还描绘了从二战前到战后的生活史。大部分的“战争体验记”都欠缺战前与战后的记述,因此无法得知主人公是“从什么样的生活境遇中前往参与战争”,以及“从战场返回后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与此相对,本书描绘了战前与战后的生活史,串接起了完整的战争体验。通过这样的书写,可以讨论“战争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以及“战后的和平意识是如何形成的”等问题。 其二,是本书导入了社会科学的观点。关注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法制等状况,通过讲述一个人物的故事,描绘出当时的阶级流动、学历取得、职业选择以及产业结构等状况。本书不仅是单一人物的生命轨迹,同时也融入了法制史与经济史的视角,也就是所谓“活生生的二十世纪历史”。 此外,本书描写的对象属于都市下层的经商者,并非容易留下更多文字记录的高学历的中产阶级。因此,才能记录到与“从学徒兵到上班族”这种一般战争体验记不同的轨迹。这部分加上社会科学的观察视角后,应该能对日本现代史研究做出一些独特的贡献。 近年来,人们不仅关注战争的时代,也开始关心起战后史以及经济高速增长期。如果我们考量到社会的中流砥柱已经转移到经济高速增长期后出生的世代,这似乎是必然的趋势。此外,伴随贫富差距的加剧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束,昭和年代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带给民众何种影响,又给社会秩序带来何种变化,这些也都成为大众所关切的问题。 本书尝试将这种对现代的关心与对过去战争体验的历史关怀联系在一起。即便是描绘战争体验,若能通过单一人物的生命轨迹串连起战前史与战后史,应该能够获得较过往更多的关注。 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本书既是口述历史,也是民众史与社会史。从社会性的角度来看,本书在处理“战争记忆”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结构变化的关注。 * 本书描绘的对象,是我的父亲。此处想要记下撰写本书的动机与过程。 构成本书基础的访谈,是从二〇一三年五月开始,一直进行到当年十二月为止。与我一同进行访谈的,是一位曾经采访过印尼残留日本兵,并将其经历写成传记的新进现代史家林英一。 林氏的出道作品《残留日本兵的实情》(作品社,二〇〇七年)是他的毕业论文。当时担任他指导教授的我,对曾经写过上述作品的林氏,提起自己父亲曾有过西伯利亚的战俘经验,当时提议,请他务必听听我父亲的故事,这便是本书的开端。 第一次的访谈,在稍微不得要领的状况下结束了。最大的原因是我父亲诉说的内容,涉及范围太广。当时不仅对父亲的西伯利亚拘留情形十分感兴趣,而且对于他对战争之前的商店街生活与战后不断辗转的日子仍保有如此翔实的记忆,更感到讶异。 因此我便考虑,应当访谈各个不同时代,如果能加入政治与经济的背景说明作为补充,对历史研究而言应该会具有相当的意义。在这个想法下,我对林氏提议,开始进行正式的访谈,而林氏也迅速答应下来,之后每两周我们便前往父亲位于八王子的住处,每次大约进行三小时的访谈。译注:书名的意思为“在日本的第一代的回忆”。 我自己曾于撰写《在日一世的记忆》 (集英社新书,二〇〇八年)时,做过进行访谈的计划。而林氏本身也访谈过几位原日本兵,因为两人都有过采访经验,所以实际执行时并没有遇到太大困难。 访谈作业的具体内容与程序如下:由我对父亲进行提问,林氏负责以电脑记录;接着当天我会针对林氏制作的笔记进行润饰整理,之后再与当时的录音相互对照,做成原稿;而后再将原稿交给父亲过目,确认相关事实并加以订正。 父亲实际上缺了一边的肺,长时间说话容易疲劳;不过关于这点,从历史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却是不可多得的叙述者。父亲的记忆不仅鲜明,谈话内容也相当有系统,不至于偏离主题。而且他又是心思异常缜密的人,没有窜改自己的记忆,能够把当时的实际感受与看法,率直而不加修饰地告诉听者。甚至访谈过多人的林氏都表示,很少见过类似的受访者。 而父亲具备的观察能力,往往令我们感到惊奇。例如本书第一章提到他的哥哥辉一,在谈到高圆寺的祭典上配合《东京舞曲》庆典歌曲敲击太鼓的话题时,父亲说:“这种曲调的风行,或许也说明了东京市内已经聚集了许多来自各地方的人们吧。”“配合《东京舞曲》敲击太鼓”这个事实,与“已经聚集了许多来自各地方的人们”这样的社会背景,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洞察。加上对于自己哥哥的回忆,往往容易加入大量的情感,能在叙述中抽离自己的情感描述客观事实,并非一般人所能办到。父亲并未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具备这种能力,只能说是天生的,或者是自行训练出来的吧。类似这种观察力与客观的态度,在本书中随处可见。 在某种意义上,父亲是个性格淡薄的人。对于悲惨的经验,以旁观者的语调述说戏剧性的经过时,绝对不会添加任何浪漫的色彩。保持一贯冷静客观的态度,偶尔掺杂着幽默谈论事实。 借用父亲的说法,......
-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修复未来
- 中文版自序 过去的从来就没有过去
- 第一章 转折点
- 第二章 纽伦堡还是全民遗忘?
- 第三章 时机已到
- 第四章 何谓正义?
- 第五章 开始行动
- 第六章 受害者,抑或幸存者的国度?
- 第七章 “我们确想宽恕,但不知宽恕谁”
- 第八章 “我感到如重见光明一般”
- 第九章 我为什么做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 第十章 “我们原来不知道”
- 第十一章 没有宽恕,真的没有未来
- 致谢
- 后记 吸尘器与洗碗机
- [译名对照表]
- 漫漫自由路:曼德拉自传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光辉岁月
- 译序 勇者曼德拉
- 致谢
- 影像集 自由之路 (1918—2013)
- 第一部 乡村童年
- 第二部 约翰内斯堡
- 第三部 一个自由战士的诞生
- 第四部 斗争是我的生命
- 第五部 叛国罪
- 第六部 黑色的海绿花
- 第七部 利沃尼亚
- 第八部 罗本岛:黑暗的岁月
- 第九部 罗本岛:希望的曙光
- 第十部 与敌人对话
- 第十一部 自由
- [译名对照表]
- [纳尔逊·曼德拉年表]
- 断臂上的花朵:人生与法律的奇幻炼金术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写在前面
- 导读 英雄救美
- 谢词
- 前言
- 第一章 恐怖主义与刑讯的故事
- 第二章 我的每则判决都是谎言
- 第三章 他的名字叫亨利:真相、和解与正义
- 第四章 理性与热情
- 第五章 法律与幽默
- 第六章 理性与判决
- 第七章 哭泣的法官:司法权与社会经济权利的保障
- 第八章 人性尊严与比例原则
- 第九章 当神圣与世俗相遇:同性恋婚姻的双重挑战
- 第十章 开始与结束
- 跋与致谢
-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 信息
- 总序
- 导读 历史漫长的终结
- 新版序 民主依然挺立在“历史的终结”处
- 代序
- 第一部分 旧题新问
- 第1章 我们的悲观主义
- 第2章 强权国家的缺陷(I)
- 第3章 强权国家的缺陷(II)或,在月亮上吃菠萝
- 第4章 世界范围的自由革命
- 第二部分 人类的老年时代
- 第5章 普世史观念
- 第6章 欲望的机制
- 第7章 大门口没有野蛮人
- 第8章 无止尽的积累
- 第9章 录像机的胜利
- 第10章 在教育的国度
- 第11章 已然回答的老问题
- 第12章 不存在没有民主人的民主
- 第三部分 寻求承认的斗争
- 第13章 最初,一场为了纯粹名誉的决斗
- 第14章 最初的人
- 第15章 保加利亚假期
- 第16章 红脸颊野兽
- 第17章 激情的兴衰
- 第18章 主人与奴隶
- 第19章 普遍同质的国家
- 第四部分 越过罗陀斯
- 第20章 冷酷怪物中的最冷酷者
- 第21章 工作的激情起源
- 第22章 不满的帝国与顺从的帝国
- 第23章 “现实主义”的不现实性
- 第24章 无权者的权力
- 第25章 民族利益
- 第26章 走向太平洋联盟
- 第27章 在自由王国里
- 第28章 没有胸膛的人
- 第29章 自由与不平等
- 第30章 十足的权利与非十足的义务
- 第31章 无边的精神之战
- 附录 “历史的终结”之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理想国译丛
- 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重新带回国家
- 序言
- 第一部分 国家之前
- 第1章 政治的必需
- 第2章 自然状态
- 第3章 表亲的专横
- 第4章 部落社会的财产、正义、战争
- 第5章 “利维坦”的降临
- 第二部分 国家建设
- 第6章 中国的部落制
- 第7章 战争和中国国家的兴起
- 第8章 伟大的汉朝制度
- 第9章 政治衰败和家族政府的复辟
- 第10章 印度的弯路
- 第11章 瓦尔纳和迦提
- 第12章 印度政体的弱点
- 第13章 军事奴隶制与穆斯林走出部落制
- 第14章 马穆鲁克挽救伊斯兰教
- 第15章 奥斯曼帝国的运作和衰退
- 第16章 基督教打破家庭观念
- 第三部分 法治
- 第17章 法治的起源
- 第18章 教会变为国家
- 第19章 国家变为教会
- 第20章 东方专制主义
- 第21章 “坐寇”
- 第四部分 负责制政府
- 第22章 政治负责制的兴起
- 第23章 寻租者
- 第24章 家族化跨越大西洋
- 第25章 易北河以东
- 第26章 更完美的专制主义
- 第27章 征税和代表权
- 第28章 负责制或专制主义?
- 第五部分 迈向政治发展理论
- 第29章 政治发展和政治衰败
- 第30章 政治发展的过去和现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理想国译丛
- 事实即颠覆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老英国自由派的犹豫
- 序言
- 第一章 天鹅绒革命,绵延不绝
- 米洛舍维奇的奇怪倒台
- 国家召唤我
- 乌克兰的橙色革命
- 这不是革命
- 1968和1989
- 第二章 欧洲和其他令人头痛的问题
- 机器中的鬼魂
- 英国属于欧洲吗?
- 欧洲实力有道德基础吗?
- 孪生兄弟的新波兰
- 帝国的变迁
- 为什么英国在欧洲
- 欧洲的新故事
- 国歌
- 啊,裂缝,属于你的墙在哪里?
- 完美的欧盟成员国
- 第三章 伊斯兰、恐怖和自由
- 有好的恐怖分子吗?
- 阿尔罕布拉
- 欧洲的伊斯兰
- 无形的前线
- 破除禁忌
- 尊重?
- 世俗主义还是无神论?
- 没有如果,没有但是
- 第四章 美国!美国!
- 总统先生
- “9·11”
- 美国的反欧主义
- 为骑墙派辩护
- 左尔巴布什
- 世界的选举
- 密苏里州的华沙
- 与历史共舞
- 自由主义
- 第五章 西方之外的世界
- 缅甸的美女与野兽
- 隐遁伊玛目的战士
- 东西相接
- 穆斯林兄弟会对抗法老
- 无上帝之城
- 超越种族
- 第六章 作家和事实
- 格拉斯的棕色记忆
- 我们脑海中的斯塔西
- 我们这个时代的奥威尔
- 奥威尔的名单
- “英国知识分子”是矛盾修辞吗?
- “我是柏林人”
- 事实文学
- 第七章 尾声
- 大象,泥足
- 去文明
- 风琴里的老鼠
- 致谢
- 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历史的暧昧角落
- 序
- 第一部分 解放心态
- 第一章 欢腾
- 第二章 饥饿
- 第三章 复仇
- 第二部分 清理废墟
- 第四章 回家
- 第五章 沥干毒药
- 第六章 法治
- 第三部分 绝不让历史重演
- 第七章 明媚、自信的早晨
- 第八章 教化野蛮人
- 第九章 同一个世界
- 跋
- 鸣谢
- 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西方的危机?
- 致谢
- 第一部分 大断裂
- 第1章 也算“导言”
- 第2章 犯罪、家庭和信任:怎么了
- 第3章 关于原因的一般看法
- 第4章 人口、经济与文化方面的原因
- 第5章 女性的特殊作用
- 第6章 大断裂的后果
- 第7章 大断裂不可避免吗
- 第二部分 论道德的谱系
- 第8章 规范从何而来
- 第9章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 第10章 合作的起源
- 第11章 自我组织
- 第12章 技术、网络与社会资本
- 第13章 自发性的局限和等级制的必然
- 第14章 超越“76号洞穴”
- 第三部分 大重建
- 第15章 资本主义将会耗尽社会资本吗
- 第16章 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重建
- 附录 附加材料及其来源
- 理想国译丛
-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如何到达丹麦
- 引言 政治制度在法国大革命前的发展
- 第一部分 国家
- 第1章 何为政治发展
- 第2章 发展的各个方面
- 第3章 官僚体系
- 第4章 普鲁士建立国家
- 第5章 腐败
- 第6章 民主发源地
- 第7章 意大利和低信任的平衡
- 第8章 庇护政治和改革
- 第9章 美国开创依附主义
- 第10章 分赃体系的终结
- 第11章 铁路、森林和美国的国家建设
- 第12章 民族建设
- 第13章 好政府,坏政府
- 第二部分 外来制度
- 第14章 尼日利亚
- 第15章 地理
- 第16章 白银、黄金和蔗糖
- 第17章 不叫的狗
- 第18章 清洁的石板
- 第19章 非洲风暴
- 第20章 间接统治
- 第21章 国产或进口的制度
- 第22章 共同语
- 第23章 强大的亚洲国家
- 第24章 法律在中国的挣扎
- 第25章 中国国家的再造
- 第26章 三个地区
- 第三部分 民主
- 第27章 民主为什么会扩展?
- 第28章 通向民主的漫长之路
- 第29章 从1848年到阿拉伯之春
- 第30章 中产阶级和民主的未来
- 第四部分 政治衰败
- 第31章 政治衰败
- 第32章 法院和政党的国家
- 第33章 国会和美国政治的家族制复辟
- 第34章 否决制的美国
- 第35章 自主和服从
- 第36章 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理想国译丛
- 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国家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 前言
- 序: 敌人们
- 第一部分
- 第一章 反对西方之战
- 第二章 废墟中的浪漫
- 第二部分
- 第三章 奥斯维辛
- 第四章 广岛
- 第五章 南京
- 第三部分
- 第六章 历史站上审判席
- 第七章 教科书风波
- 第八章 纪念堂、博物馆和纪念碑
- 第四部分
- 第九章 一个正常国家
- 第十章 两座普通小城
- 第十一章 告别废墟
- 鸣谢
- 档案:一部个人史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出卖作为一种美德
- 本书人物表
- 关于部分人名的说明
- 前言 罗密欧?
- 第一章 序言报告
- 第二章 驰赴柏林
- 第三章 跨越围墙
- 第四章 IM“指导教授”?
- 第五章 IMV“米夏拉”
- 第六章 IM“舒尔特”
- 第七章 IMB“史密斯”
- 第八章 IM“R太太”
- 第九章 波澜壮阔在波兰
- 第十章 禁止入境黑名单
- 第十一章 浮士德群像
- 第十二章 冷战终结
- 第十三章 档案效应
- 第十四章 英伦谍影
- 第十五章 档案封存
- 修订后记
- 出版说明
- 布达佩斯往事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见证冷战历史的家庭故事
- 中文版自序 送给我的中国读者
- 引言
- 第一章 从热战到冷战
- 第二章 幸福的童年
- 第三章 妈妈和爸爸
- 第四章 美国人
- 第五章 罪上加罪
- 第六章 缓刑
- 第七章 童年的终止
- 第八章 囚犯
- 第九章 我们仨
- 第十章 可怕的夏天
- 第十一章 父亲的屈服
- 第十二章 我们的新家庭
- 第十三章 父母的审判
- 第十四章 大洋彼岸
- 第十五章 重聚
- 第十六章 革命
- 第十七章 美国
- 第十八章 “花”
- 第十九章 往返布达佩斯
- 第二十章 又一惊奇
- 尾声
- 致谢
- 译名对照表
- 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福山的慧眼: 社会资本的积累与自发社会的力量
- 序言
- 第一部分 信任之理念 论文化在经济社会塑造中的巨大力量
- 第1章 历史终结处的人类处境
- 第2章 “百分之二十”解决方案
- 第3章 规模与信任
- 第4章 善与恶的语言
- 第5章 社会美德
- 第6章 世界各地的结社之道
- 第二部分 低信任社会与家庭价值观的悖论
- 第7章 通往社会性的坦途和弯路
- 第8章 一盘散沙
- 第9章 “布登勃洛克”现象
- 第10章 意大利的儒家主义
- 第11章 法国:面对面
- 第12章 韩国:骨子里的中国式企业
- 第三部分 高信任社会与延续社会性的挑战
- 第13章 无摩擦经济
- 第14章 坚如磐石
- 第15章 儿子与陌生人
- 第16章 终身雇用制
- 第17章 财团
- 第18章 德国巨人
- 第19章 韦伯与泰勒
- 第20章 团队中的信任
- 第21章 局内人与局外人
- 第22章 高信任的工厂
- 第四部分 美国社会与信任危机
- 第23章 “鹰隼不群”
- 第24章 循道合群
- 第25章 美国的黑人和亚裔人
- 第26章 正在消失的中间层
- 第五部分 丰富信任 在21世纪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体制
- 第27章 后起之秀
- 第28章 重返规模
- 第29章 奇迹迭出
- 第30章 社会工程终结之后
- 第31章 经济生活的精神化
- 参考文献
- 理想国译丛
- 奥斯维辛:一部历史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集中营:一个牲人和兽人的世界
- 序言
- 第一章 意想不到的开端
- 第二章 服从命令与自主行动
- 第三章 死亡工厂
- 第四章 腐败
- 第五章 疯狂的杀戮
- 第六章 解放与报复
- 致谢
- 图片出处说明
- 理想国译丛
- 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一个普通人的常识
- 国际版序
- 第一章 入伍之前
- 第二章 前往战俘营
- 第三章 西伯利亚
- 第四章 民主运动
- 第五章 辗转的生活
- 第六章 结核病疗养所
- 第七章 经济高速增长
- 第八章 战争的记忆
- 第九章 战后赔偿审判
- 后记
- 我们的后人类未来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用政治“锁死”科技?
- 序言
- 第一部分 通往未来的路径
- 第1章 两部反乌托邦小说
- 第2章 大脑科学
- 第3章 神经药理学与行为的控制
- 第4章 寿命的延长
- 第5章 基因工程
- 第6章 我们为什么应该担忧
- 第二部分 人之为人
- 第7章 人的权利
- 第8章 人的本性
- 第9章 人的尊严
- 第三部分 怎么办?
- 第10章 生物技术的政治管制
- 第11章 当前生物技术是如何被管制的?
- 第12章 未来的政策
- 参考文献
- 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作为“圣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 地图列表
- 专有名词
- 前言
- 第一章 一场革命,三次战争:1908—1913年
- 第二章 一战前的和平
- 第三章 全球动员参战
- 第四章 揭幕战:巴士拉、亚丁、埃及与地中海东部
- 第五章 发动圣战:奥斯曼帝国在高加索与西奈的战役
- 第六章 突袭达达尼尔海峡
- 第七章 亚美尼亚大屠杀
- 第八章 奥斯曼军在加里波利的胜利
- 第九章 入侵美索不达米亚
- 第十章 库特之围
- 第十一章 阿拉伯起义
- 第十二章 失势:巴格达、西奈半岛与耶路撒冷的陷落
- 第十三章 从停战到停战
- 小结 奥斯曼帝国的毁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照片出处
- 理想国译丛
- 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政治秩序中的国家构建
- 2005年版序言
- 初版序言
- 第1章 国家缺失
- 第2章 弱国家与公共行政黑洞
- 第3章 弱国家与国际合法性
- 第4章 小而强
- 战争、枪炮与选票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如何拯救世界?
- 序言 危险地区的民主
- 第一部分 否认现实:疯狂民主
- 第一章 选票与暴力
- 第二章 族群政治
- 第三章 危局之中:冲突后协议
- 第二部分 面对现实:残酷、野蛮又漫长
- 第四章 枪炮:火上浇油
- 第五章 战争:关于破坏的政治经济学
- 第六章 政变:不受控制的导弹
- 第七章 科特迪瓦的衰落
- 第三部分 改变现状:政府问责和安全防御
- 第八章 国家体制建设与民族国家建设
- 第九章 宁死不吃救济粮?
- 第十章 改变现实
- 致谢
- 附录 最底层10亿人的国家
- 参考文献
- 金与铁 : 俾斯麦、布莱希罗德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焦虑的联盟
- 缩写说明
- 导言
- 第一部分 危险的崛起,1859—1871
- 第一章 初逢:容克贵族与犹太人
- 第二章 俾斯麦的生存斗争
- 第三章 宝座和绞刑架间
- 第四章 银行家与俾斯麦的胜利
- 第五章 俾斯麦的钱袋和布莱希罗德的地位
- 第六章 第三场战争
- 第七章 凡尔赛宫里的狂妄
- 第二部分 帝国的银行家
- 第八章 新柏林的新男爵
- 第九章 政治和经济上的帝国风格
- 第十章 贪婪与阴谋
- 第十一章 第四等级
- 第十二章 发财的亲王
- 第十三章 银行业与外交界
- 第十四章 罗马尼亚:权宜的胜利
- 第十五章 不情愿的殖民者
- 第十六章 俾斯麦的倒台
- 第三部分 融合的痛苦
- 第十七章 作为爱国新贵的犹太人
- 第十八章 新反犹主义的人质
- 第十九章 苦涩的结局
- 后记 家族的衰败
- 致谢
- 参考书目
- 关于作者
- 创造日本:1853-1964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作为方法的日本
- 序言 东京奥运会
- 第一章 黑船来袭
- 第二章 文明开化
- 第三章 色情的、猎奇的、无意义的
- 第四章 “啊,我们的满洲”
- 第五章 与西方开战
- 第六章 东京布基伍基
- 第七章 1955年之散记
- 跋 战后时期的终结
- 专有名词词汇表
- 引用文献
- 索引
- 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娜塔莎起舞”与俄罗斯文化之婆娑丽影
- 关于本书地图及文本的说明
- 导言
- 第一章 欧化的俄罗斯
- 第二章 1812年的孩子
- 第三章 莫斯科!莫斯科!
- 第四章 与农民结合
- 第五章 寻找俄罗斯灵魂
- 第六章 成吉思汗的后裔
- 第七章 透过苏维埃看俄罗斯
- 第八章 俄罗斯在海外
- 注释
- 术语表
- 大事年表
- 致谢
- 许可
- 延伸阅读
- 译名对照表
- 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日本:有容乃大的“亚”文化与社会
- 新版序言
- 初版序言
- 第一章 神之镜
- 第二章 永恒的母亲
- 第三章 神圣的婚姻
- 第四章 恶女
- 第五章 活的艺术品
- 第六章 卖身的艺术
- 第七章 第三种性别
- 第八章 硬派
- 第九章 忠心的家臣
- 第十章 黑帮和虚无主义者
- 第十一章 取笑父亲
- 第十二章 漂泊的灵魂
- 第十三章 结语:一个温文尔雅的民族
- 注释
- 索引
- 教宗与墨索里尼:庇护十一世与法西斯崛起秘史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罗马城与梵蒂冈地图
- 登场人物
- 报刊与组织名录
- 序言
- 第一部分 教宗与独裁者
- 第一章 新任教宗
- 第二章 进军罗马
- 第三章 命运攸关的结盟
- 第四章 天生教宗
- 第五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 第六章 独裁统治
- 第七章 刺客、娈童者与间谍
- 第八章 《拉特兰条约》
- 第二部分 共同的敌人
- 第九章 救世主
- 第十章 步步紧逼
- 第十一章 土生子归来
- 第十二章 帕切利苦苦支撑
- 第十三章 墨索里尼永远正确
- 第十四章 新教敌人与犹太人
- 第十五章 希特勒、墨索里尼与教宗
- 第十六章 逾越雷池
- 第十七章 共同的敌人
- 第十八章 光荣之梦
- 第三部分 墨索里尼、希特勒与犹太人
- 第十九章 讨伐希特勒
- 第二十章 领袖万岁!
- 第二十一章 希特勒访问罗马
- 第二十二章 惊人的任务
- 第二十三章 秘密协议
- 第二十四章 种族法案
- 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战役
- 第二十六章 相信国王
- 第二十七章 死得正好
- 第二十八章 乌云消散
- 第二十九章 奔向灾难
- 后记
- 作者按
- 致谢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明治天皇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序章
- 第一章 孝明天皇
- 第二章 祐宫出生
- 第三章 开国难避
- 第四章 下田条约
- 第五章 安政大狱
- 第六章 赐名睦仁
- 第七章 和宫下嫁
- 第八章 “征夷大将军”
- 第九章 蛤御门之变
- 第十章 家茂去世
- 第十一章 孝明驾崩
- 第十二章 美子皇后
- 第十三章 末代将军
- 第十四章 将军遁走
- 第十五章 接见公使
- 第十六章 五条誓文
- 第十七章 亲王叛乱
- 第十八章 东都江户
- 第十九章 刚、毅、木、讷,近仁
- 第二十章 英国公爵来访
- 第二十一章 帝师元田永孚
- 第二十二章 废藩置县
- 第二十三章 初次巡幸
- 第二十四章 “征韩”论争
- 第二十五章 江藤新平之死
- 第二十六章 早蕨之局
- 第二十七章 西南战争
- 第二十八章 功臣?叛臣?
- 第二十九章 大久保遇刺
- 第三十章 吞并琉球
- 第三十一章 格兰特到访
- 第三十二章 教育改革
- 第三十三章 筹备宪法
- 第三十四章 卡拉卡瓦访日
- 第三十五章 自由民权
- 第三十六章 济物浦条约
- 第三十七章 岩仓逝世
- 第三十八章 江户的舞会
- 第三十九章 太子嘉仁
- 第四十章 帝国宪法
- 第四十一章 修学习业
- 第四十二章 大津事件
- 第四十三章 条约改正
- 第四十四章 对清宣战
- 第四十五章 旅顺屠杀
- 第四十六章 马关条约
- 第四十七章 暗杀闵妃
- 第四十八章 英照皇太后
- 第四十九章 藩阀终焉
- 第五十章 义和团运动
- 第五十一章 英日同盟
- 第五十二章 祸机暗藏
- 第五十三章 战前交涉
- 第五十四章 “发现敌船”
- 第五十五章 日俄谈判
- 第五十六章 高宗抵抗
- 第五十七章 庆子去世
- 第五十八章 伊藤遇刺
- 第五十九章 吞并韩国
- 第六十章 “大逆”阴谋
- 第六十一章 天皇驾崩
- 第六十二章 乃木徇死
- 终章
- 八月炮火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我是个作家,只是以历史为题材而已”
- 自序
- 作者的话
- 引子 葬礼
- 第一部分 计划
- 第1章 “让右翼末梢袖拂海峡”
- 第2章 色当的阴影
- 第3章 “只需英国大兵一人……”
- 第4章 俄国压路机
- 第二部分 爆发
- 第5章 8月1日:柏林
- 第6章 8月1日:巴黎和伦敦
- 第7章 布鲁塞尔:德国的最后通牒
- 第8章 “叶落之前凯旋”
- 第三部分 激战
- 第9章 “当时在逃的敌舰‘格本’号”
- 第10章 列日和阿尔萨斯
- 第11章 英国远征军开往大陆
- 第12章 桑布尔河和默兹河
- 第13章 在洛林、阿登、沙勒鲁瓦、蒙斯等地的溃退
- 第14章 “哥萨克来啦!”
- 第15章 坦嫩贝格战役
- 第16章 火烧卢万
- 第17章 大海、封锁、强大的中立国
- 第18章 撤退
- 第19章 巴黎是前线
- 第20章 冯·克卢克的转向
- 第21章 “先生们,让我们在马恩河战斗吧”
- 后记
- 资料来源
- 译名对照表
- 译者说明
- 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作者说明
- 风景画
- 一 “从围城到世界之城”
- 二 1991
- 三 印度式全球主义
- 四 离乡背井的波西米亚
- 五 时髦的私立医院
- 六 婚姻的分崩离析
- 七 男性的焦虑和女性的挣扎
- 八 1857
- 九 1911
- 十 1947
- 十一 旁遮普的商业帝国
- 十二 巴尔斯瓦的垃圾山
- 十三 经济难民的痛苦深渊
- 缩影
- 十四 1984
- 十五 印度精英的新帝国主义
- 十六 上师与富人
- 十七 中产阶级的焦虑
- 抽象画
- 致谢
- 许可声明
- 索引
- 回访历史:新东欧之旅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前言
- 第一章 波兰(上)
- 第二章 波兰(下)
- 第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
- 第四章 匈牙利
- 第五章 罗马尼亚
- 第六章 保加利亚
- 后记
- 致谢
- 克里米亚战争:被遗忘的帝国博弈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地图列表
- 日期及专有名词说明
- 序言
- 第一章 宗教战争
- 第二章 东方问题
- 第三章 俄国威胁
- 第四章 欧洲和平的终结
- 第五章 虚张声势
- 第六章 土耳其人首尝胜果
- 第七章 阿尔马
- 第八章 秋天的塞瓦斯托波尔
- 第九章 一月将军和二月将军
- 第十章 炮灰
- 第十一章 塞瓦斯托波尔的陷落
- 第十二章 巴黎与新秩序
- 结语 有关克里米亚战争的神话与记忆
- 缩略语说明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以挑战的姿态执笔
- 序言 暴风雪中的一亿两千万儿童
- 第一部分 地球的富有造成人类的贫困
- 黄金和白银热
- 蔗糖国王和其他的农业君主
- 权力的地下源泉
- 第二部分 发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航行
- 早夭史
- 掠夺的现代结构
- 七年之后
- 不敢懈怠:曼德拉的总统岁月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前言
- 致读者
- 序
- 第一章 自由的挑战
- 第二章 以谈判实现民主
- 第三章 自由公平的选举
- 第四章 进入总统府
- 第五章 民族的团结
- 第六章 总统与宪法
- 第七章 议会
- 第八章 传统领袖与民主
- 第九章 国家转型
- 第十章 和解
- 第十一章 社会与经济转型
- 第十二章 与媒体交锋
- 第十三章 在非洲和世界舞台上
- 结语
- 附录一 组织机构缩略语
- 附录二 人物、地点与事件
- 附录三 大事年表(1990—1999)
- 附录四 南非地图,1996
- 注释
- 致谢
- 索引
- 圣经与利剑:英国和巴勒斯坦——从青铜时代到贝尔福宣言
- 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序言 (1983—1984年版)
- 前言
- 第1章 起源:公认的神话
- 第2章 不列颠的使徒:亚利马太的约瑟
- 第3章 “耶路撒冷啊,我们站在了你的大门内”:朝圣的浪潮
- 第4章 十字军东征
- 第5章 英译《圣经》
- 第6章 黎凡特的商业冒险家
- 第7章 几乎成真的预言:清教徒的英格兰和以色列的希望
- 第8章 宗教低潮期:世俗智者的统治
- 第9章 东方问题:叙利亚的帝国之争
- 第10章 沙夫茨伯里伯爵的愿景:信奉英国国教的以色列
- 第11章 帝国航线上的巴勒斯坦
- 第12章 犹太人登场:“我不为己,谁来为我?”
- 第13章 涌入圣地
- 第14章 迫近:迪斯累里、苏伊士、塞浦路斯
- 第15章 秃鹰合围:土耳其苏丹的困境
- 第16章 赫茨尔和张伯伦:第一份领土许诺
- 第17章 结局:贝尔福宣言和巴勒斯坦托管
- 后记: 梦想的破灭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