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组织法论:以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为中心_吴文芳 著;曾宪义 总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吴文芳 著;曾宪义 总主编

内容节选

第二节国际劳工组织三方机制的内容与特征 一、国际劳工组织规范三方机制的主要文件国际劳工组织.国家一级有关经济与社会政策的三方协商.日内瓦国际劳工局,1996:2. 在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正式文件中,三方协商被表述为“国家(通常以政府作为代表)、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定或实施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 ,也称为“三方主义”(Tripartism)、“三方关系”或者“三方性”。三方主义是 ILO的哲学和制度基础。1 9 1 9年 ILO成立时,它的组织结构就实行劳、资、政三方性的原则,并通过出台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推动在成员方建立三方机制,以实现各方的发言权和防止劳资纷争。 1960年ILO通过第113号建议书,即《产业和国家两级主管当局与雇主组织及工人之间进行协商与合作建议书》。在该建议书中,ILO倡议各国在国家及产业层级建立政、劳、资三方协商机制。同时,ILO认为这一机制的建立渠道多样,可由劳资双方自愿建立,或通过立法和政策积极推动。此外,ILO强调协商对话机制的建立不应影响原有的集体谈判功能的实现。1976年,ILO又通过了第144号公约,即《三方协商促进履行国际劳工标准公约》。在该公约中,ILO明确规定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活动,即由政府、工会与雇主组织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1996年、2002年与2008年,ILO分别通过《关于国家层级经济与社会政策的三方协商办法》、《关于三方主义和社会对话的决议》和《关于争取公平全球化的社会正义宣言》,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发展社会民主,促进政、劳、资三方合作,化解经济发展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张力而提出建议。 二、三方机制的主要法律特征 根据ILO的公约、建议书和文件的相关规定,三方机制的主要法律特征表现为如下几点。 (一)主体的多元性与多层次性乔健.中国特色的三方协调机制:走向三方协商与社会对话的第一步.广东社会科学,2010(2). ILO在三方社会对话的机制中,对三方机制的主体的三方性提出了基本要求,包括“具备获得参与社会对话时所需要信息的技术能力的强大且独立的劳工与雇主组织;劳、资、政三方参与社会对话的政治意愿与承诺;对于组织结社自由及集体谈判权等基本权利的尊重;三方能够有能力执行协商的结果;适当的制度性支持”等。 张荣芳,王桦宇.劳动关系中的“三方机制”研究//珞珈法学论坛:第4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在ILO的模式中,三方机制的主体是国家、雇主与劳工,分别代表公共利益、资方利益与劳方利益。然而抽象主体的具体利益必须通过结社或组织的方式,以政府、雇主组织与工会为代表,通过团体或公共机构在本机制中的不同层面予以展开与协调始实现。国家以政府为代表,然而政府有逐层分级以及政府机构内部的功能区分;工会的建立存在不同级别与不同产业的结构性差异;雇主组织更因为地域、产业以及结社的动因等而错综复杂。必须保证级别和产业都有相应的制度结构匹配,才能在宏观上覆盖全部劳动关系。因而,三方机制的主体架构必须适应不同政治体制、不同的领域和阶段,且结合产业特点和地域情况,才能确认和产生适当的利益主体,从而调整和配置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呈现出三方性基本框架下差异化和多样化的结构模式。 (二)三方机制客体的广泛性与限定性张荣芳,王桦宇.劳动关系中的“三方机制”研究//珞珈法学论坛:第4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ILO模式中的三方机制的客体广泛,不仅包括劳资关系,更包括涉及劳资双方利益的各种经济、社会政策。三方机制客体的限定性是指各国一般规定三方机制涉及的内容仅限于与劳资关系紧密相关的各种政策协商和争议处理,且这种三方参与不得破坏合理的劳资团体自治。 正因为如此,ILO在1978年出台《劳工行政公约》(第150号)和《劳工行政建议书》(第158号),特别强调在三方机制中,政府只是作为中立方,并不直接干预劳动关系。这凸显了三方机制维护和协调劳动两方利益,但不得以公共利益为借口架空劳资团体自治的基本价值。 (三)三方机制内容的协调性与综合性乔健.中国特色的三方协调机制:走向三方协商与社会对话的第一步.广东社会科学,2010(2). 劳、资、政三方协商应当通过三方社会对话达成。ILO对社会对话的理解是宽泛的:在经济与社会政策层面相关利益议题上,劳、资、政三方或两方之间所进行的所有形态的谈判、协商或信息交换,都被认为是社会对话的形式。其根本法理来源于劳资双方利益磋商的志愿性和自治性,同时体现了政府在劳资关系处理中的指导作用和斡旋功能。三方机制有不同的机构设置类型,有的国家为此设置了正式的常设机构,而有的国家仅仅是为了处理某个事件而成立了非正式的临时性机构。在劳动争议纠纷解决机制中,由于三方机制的目的......

  1. 信息
  2. 法律科学文库编委会
  3. 总序
  4. 前言
  5. 引言
  6. 二、现有研究概况
  7. 三、主要理论与研究问题
  8. 四、研究进路
  9. 五、学术方法与技术方法
  10. 六、主要不足之处
  11. 第一章 雇主组织概述
  12. 第一节 雇主组织之滥觞
  13. 第二节 雇主组织的主要类型
  14. 第二章 合作主义模式下德国雇主组织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及其启示
  15. 第一节 德国工业化早期雇主组织的法律保障
  16. 第二节 德国工业化晚期雇主组织协调劳动关系的社会思考与法律保障
  17. 第三节 现代德国雇主组织协调劳动关系之法律制度
  18. 第四节 德国雇主组织协调劳动关系时的法律保障对我国的启示
  19. 第三章 多元主义模式下英美雇主组织的法律保障机制及其启示
  20. 第一节 英国雇主组织的发展及其法律保障机制
  21. 第二节 美国雇主组织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
  22. 第三节 英美雇主组织协调劳动关系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23. 第四章 我国近代雇主团体之兴起、职能及法律保障
  24. 第一节 我国近代雇主团体的兴起
  25.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劳资矛盾及雇主团体的介入
  26. 第三节 近代雇主团体参与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法律保障
  27. 小结
  28. 第五章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与中国框架
  29. 第一节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价值基点
  30. 第二节 国际劳工组织三方机制的内容与特征
  31. 第三节 我国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框架
  32. 第六章 我国二元化/多元化的雇主组织
  33. 第一节 二元化/多元化的我国雇主组织
  34. 第二节 中国企联的法律主体地位及制度保障
  35. 第三节 工商联的法律地位及保障机制
  36. 第四节 行业协会、商会的雇主组织功能
  37. 第七章 雇主组织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法律保障
  38. 第一节 我国雇主组织参与劳动立法的依据与程序
  39. 第二节 雇主组织参与立法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的问题
  40. 第三节 完善雇主组织参与立法与三方机制的法律保障
  41. 第八章 雇主组织参与集体协商的机制与法律保障
  42. 第一节 雇主组织参与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机制
  43. 第二节 雇主组织参加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中的关键问题
  44. 第三节 雇主组织参与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的规制方向与重点
  45. 第九章 雇主组织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现状与问题
  46. 第一节 雇主组织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必要性及现状
  47. 第二节 雇主组织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法律分析
  48. 第三节 域外雇主组织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法律机制
  49. 第四节 我国雇主组织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法律保障
  50. 参考文献
  51. 二、中文论文
  52. 三、译著
  53. 四、英文文献
  54. 五、德文文献
  55.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