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信与地方审判:三明法官文萃_陈明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陈明 主编

内容节选

专家辅助人意见的性质定位与效力考量——以若干案例为分析线索女,1987年生,泰宁县人民法院生态庭审判员。男,1971年生,泰宁县人民法院生态庭副庭长。 马欢欢 伍旺贵 一、运行异化:司法实践遭遇专业困境的解决尝试 在司法实践中,虽然出现所谓的各省市在专家辅助人适用上的“第一例”,但就其真正的制度意义而言,仅具有形式上的创新意义,其在制度意义上的创新并不明显,况且,专家辅助人制度运行处于无序的状态。 (一)专家辅助人与鉴定人的混淆 在一些专家辅助人案件中,专家辅助人出庭仅是对鉴定意见进行解释与说明,实质上替代了应当出庭的鉴定人。 以一起“非法经营烟草制品案”为例:2013年4月山东莱阳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非法经营烟草制品案过程中,辩护人对于检验报告提出异议,并质疑:检验单位的资质、检验的方式,认定为烤烟烟丝的依据及认定的价格。针对以上情况,市人民检察院向法院申请烟草专卖局人员出庭就相关专业知识作出说明。从检察院作为公诉方申请专家的必要性来看,该案不需要申请专家辅助人,需要申请的是鉴定人出庭对检验报告的科学性予以说明、解释或者接受询问。因为当事人对作为鉴定意见的检验报告有异议,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3款的规定,属于申请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情形,这种使用专家辅助人的案例就其实质而言,是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的混淆,属于对专家辅助人的误识。 (二)得不到法庭重视的专家辅助人意见 在专家辅助人处于跟鉴定人完全不对等的状态下,专家辅助人尽管有机会跟鉴定人进行质证,但其意见性质及效力不明,得不到法庭的重视,不能对审判结果产生实质上的影响,势必使整个质证过程流于形式化,这一点在一些案件的判决书中有所反映。2013年4月16日,安徽黄山市“民警涉嫌刑讯逼供导致熊军死亡案”,该案二审中,在安徽省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法医曾作出前后并不一致的鉴定结果的情形下,辩护人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质疑鉴定意见。参见安徽省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马刑终字第00051号刑事判决书。 以“安徽黄山案”为例 :在专家辅助人的报告中,最有分量的是“有关‘冻死’尸体现象的说明”一节。它对鉴定报告中反映的“寒冷”因素致死的几个尸体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辩驳。对于鉴定意见,法官作为外行人存在理解上的困难,特别是在与专家辅助人意见不一致时,困难更为明显。在本案中,这一点清楚地反映出来。在法院的二审判决书中,关于被害人死因的判断仅寥寥数字,既没有针对不同鉴定人的二次鉴定意见作证据的采纳分析,也没有针对鉴定人意见与专家辅助人的意见之间的分歧作出采信的阐释,存在逃避在判决书中展示自己心证过程的嫌疑,有违审判公开的基本含义 。因此,法官对鉴定意见有一种正确的判断。 二、问题检视:专家辅助人制度运行无序的成因分析肖海霞:《困境与出路: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之实证分析》,载最高人民法院编:《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2014年版。 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增设的“有专门知识的人”规定,即设立的专家辅助人制度,在整个法律中仅规定一条或一款,与鉴定制度相比,其内容不仅相当简略,而且过于原则,导致这一制度在实践运行中遇到诸多法律依据上的障碍。当事人和法官在运用专家辅助人的时候,如果缺乏明确有效的指引,无疑增加了诉讼的不规范性,不利于专家辅助人制度在我国的推行。 (一)缺乏明确有效的指引分别是《司法解释》第180条、第182条、第184条、第185条、第213条、第215条、第216条、第239条。黄尔梅:《准确把握立法精神确保法律正确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稿简介》,载卞建林、谭世贵主编:《新刑事诉讼法的理解与实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4页。 对于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与意见性质,新《刑事诉讼法》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中,有8个条文将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并排列举,并规定了共同适用的大量规则。 这既说明了专家辅助人和证人、鉴定人是不同的,也说明了这三者有共性的方面。而对于其意见性质,《司法解释》还存在前后矛盾之嫌:其中,第239条将专家辅助人意见解读为证言、意见。但最高人民法院黄尔梅副院长在介绍新司法解释时曾明确指出,专家辅助人意见是一种类似于鉴定意见的主观判断,但其不具有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所以,不属于鉴定意见的范畴。所发表的意见是就案件所涉及专门性问题进行的评论、判断,而不是就案件的客观事实进行陈述,所以,也不属于证人证言。 王尚新、李寿伟主编:《<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解释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192页。郎胜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417页。 由于立法规定......

  1. 信息
  2. 编委员会名单
  3. 上篇 优秀学术论文
  4. 论生效民事裁判对行政诉讼的既判力——防止行民裁判冲突的司法路径
  5. 《侵权责任法》背景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困惑与出路——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为视角
  6. 高效的公正:虚假诉讼庭前过滤机制初探
  7.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之可诉性研究——基于实证分析的方法
  8. 倾斜的天平: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问题实证研究
  9. 从借道惩罚走向预防恢复——污染环境罪的审思与完善
  10. 例外信息的司法认定——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之核心
  11. 法官酌定减轻处罚权透视——以44例上报最高人民法院审核的“特殊情况”案件为分析样本
  12. 醉驾犯罪的量刑均衡之路——基于量刑规范化视野下的实证分析
  13. 试论反向确认之诉制度的确立及架构——兼谈《民事诉讼法》第119条的修改与完善
  14. 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的司法判定——以先行司法处理中“外化”之实践效果为视角
  15. 民事证明标准的现状审视与规则重构——以“高度盖然性”标准的层次化为路径
  16. 论工伤认定中调查核实权及救济模式——兼议《工伤保险条例》第19条
  17. 我国派出法庭的转型之路——以S市X法庭为分析样本
  18. 限制减刑视阈下减刑制度的完善
  19. 制衡与尊重:行政程序的法律发现深度与边际
  20. 论行政诉讼适用调解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21. 实然与应然:审判阶段缓刑适用的实证分析
  22. 可诉与不可诉的论争:构建行政指导的司法审查制度
  23. 冲突与平衡: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款分配纠纷之司法救济
  24. 行政不作为诉讼制度的反思与修正——源于一宗行政不作为案件的法律思考
  25. 我国医疗过失司法认定问题研究——以日本医疗水准论为视角展开
  26. 量身定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的简化制作模式
  27. 民事行政关联案件诉讼程序冲突的化解——尊重诉权选择并以诉的合并为指引
  28. 专家辅助人意见的性质定位与效力考量——以若干案例为分析线索
  29. 下篇 优秀调研文章
  30. 信息化背景下两岸民众参与审判问题研究
  31. 穿梭于无讼社会与诉讼社会之间——以福建永安法院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为例
  32. 案件质量评估的异化与回归
  33. 杨某某受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分别在国有独资公司委派到国有参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改制为非国家出资企业任职期间收受贿赂的行为如何定性
  34. 诉调对接:推进纠纷解决“分层递进”模式
  35. 失足未成年人帮教实务考察——以关工委介入的适度性为思考方向
  36. 重建未成年人的避风港——监护失当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制度研究
  37. 理顺调审关系 探寻法院先行调解路径——以某市两级人民法院试行先行调解为样本
  38. 判例集的“互联网+”模式——从我国法官眼里的判例说开去
  39. 亲职教育制度初探——以尤溪县家长教育手拉手俱乐部为视角
  40. 方向与路径:减刑、假释中的罚金刑执行问题研究
  41. 立案登记制下的民事诉权保护探析
  42. 浅析“编外法官”价值功能的困境与进路——以基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工作现状为视角
  43. 专家辅助人出庭制度的检视与重构——以《刑事诉讼法》第192条为切入点
  44. 医疗纠纷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公平性重构——兼谈法官自由心证在证明标准中适用的限度
  45. 三明法院三调联动及时化解群众矛盾
  46. 创新行政审判方法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兼论行政审判与社会管理创新之关系
  47. 农村留守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48. 小额诉讼救济路径之构建——基于公正与效率的双重考察
  49. 论刑事司法解释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应用
  50. 财产保全申请错误损害责任的认定与赔偿——伍某某与清流县青溪林业有限责任公司因申请诉中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案
  51. “平均分担原则”在复杂交通事故案件中的运用
  52. 原告周某与被告肖某、肖某某、永安市第×中学健康权纠纷案
  53. 为孩子幸福 为家庭和睦——福建永安法院少年与家事审判庭工作纪实
  54.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 先哲智慧之杨时文化探秘——杨时文化与法的碰撞
  56. 附录 调研成果索引
  57.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