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法学名著精要(上册)_张恒山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张恒山

内容节选

第一节 西塞罗生平 西塞罗参见[法]皮埃尔·格里马尔:《西塞罗》,董茂永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14页。 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Cicero Marcus Tullius,公元前106年—前43年),罗马共和国末期著名政治家、哲学家、雄辩家和法学家。公元前106年,西塞罗出生在罗马东南大约100公里外的山区小镇阿尔皮努姆的一个富裕的骑士家庭。西塞罗的家乡是一个有着宏伟的古城墙和悠久历史的小镇,后来的人们常常称西塞罗为“阿尔皮努姆的西塞罗”。西塞罗的父亲是一个隐身乡村的小知识分子,平时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的母亲赫尔维娅是个家庭妇女,为人勤劳善良,也很注意对孩子的教育。西塞罗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是当地出名的小神童。从童年时代起,西塞罗就抱负不凡。在给弟弟的信中说,他只有一个愿望,即“做一个无可匹敌的第一名,远远地超出众人”。 为了能使西塞罗和他的弟弟昆塔斯获得良好的教育,在西塞罗16岁时,他们的父亲带领他们离开了家乡,迁居到罗马。西塞罗在罗马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当时罗马共和国的占卜官斯凯沃拉。斯凯沃拉精通罗马法律和历史,并且熟悉斯多葛派的学说。他还是一个坚定的共和派,把遵守和保卫共和政体看成每个公民的义务和美德。这些思想对于西塞罗日后的社会活动和仕途生涯有着深刻的影响。西塞罗通过斯凯沃拉认识了当时罗马知识界的一些知名人物,如希腊诗人阿基亚斯、哲学家菲隆和雄辩家莫隆等。他们让年轻的西塞罗抛弃了当时罗马人“罗马人的聪明才智高于希腊人”的偏见,使他感受到希腊知识与文化的辉煌与精奥。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西塞罗还曾于公元前79年—前77年专门前往希腊学习。从青年时代开始,西塞罗就表现出对哲学、文学、诗歌、法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诸多人文科学的兴趣与才智。他还抱定了这样一个信念,即人们之所以最终未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境界,并不仅仅是没有精通一种方法,而在于缺乏对各种形态的哲学思想的融会贯通。转引自[法]皮埃尔·格里马尔:《西塞罗》,董茂永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0页。 西塞罗还曾向诗人阿基亚斯学习赞美诗和讽刺诗的写作。公元前62年,即西塞罗担任执政官的次年,他还出庭为他的这位老师辩护,后者被指控冒用了罗马公民身份。在辩护词的开场白中,他说:“当我重新登上同样的高度时,我的思想便可飘向同样遥远的过去,唤起我儿童时代那最为久远的记忆,我认为,阿基亚斯是第一个促使我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的人。” 显然,阿基亚斯是让西塞罗进入希腊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的启蒙者之一。参见陈文明:《古罗马著名的雄辩家——西塞罗》,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页。[法]皮埃尔·格里马尔:《西塞罗》,董茂永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2页。 哲学家菲隆曾是希腊柏拉图学园的门徒,公元前88年移居罗马。他开设讲坛讲述柏拉图关于物质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关系,以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认识的唯心主义思想。他认为,绝对真理是不太可能找到的,哲学家的任务就在于分别地研究同时存在的各种理论,以判断出最有“可能”的理论,也就是说看起来最有可能将我们引向整个哲学的最终目的的理论,即引向一种幸福的状态。这种幸福可以是哲学家自己的,更应该是属于整个城邦的。菲隆不仅使西塞罗认识了柏拉图学园派的学说,开阔了眼界,同时也引起了他对希腊哲学的兴趣。有学者认为,西塞罗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可能就始自菲隆的影响。 据说,菲隆雄辩的口才,闪光的思想,以及他作为青年诗人的气质,都让西塞罗如痴如醉。菲隆的哲学对西塞罗充满了诱惑,使得“整个精神世界的远景向他敞开了” 。 西塞罗在依附于菲隆并通过他依附于希腊学园派时,也受到了斯多葛学说的影响。著名学者狄奥德图斯是希腊斯多葛派的哲学家。他双目失明、孤苦伶仃,把西塞罗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斯多葛学派关于行为道德方面的学说,给西塞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狄奥德图斯从宿命论出发,解释事物的发展规律,认为人生的乐趣不是享受,而是行为的美德。这些主张恰好符合了共和派的道德观念,进一步加强了西塞罗对共和制的信念。西塞罗还从斯多葛学派中接受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在天地万物之中存在一个指导原则,即类似于控制着人们灵魂的那种指导原则。如果城邦不希望被分裂或陷入危险状态的话,这样的一个原则就必须同样适用于各个城邦之中。这个思想成为后来西塞罗自然法思想的重要渊源。[法]皮埃尔·格里马尔:《西塞罗》,董茂永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43页。 西塞罗在罗马学习诗歌、哲学和演说术的同时,也开始了初步的政治实践。西塞罗生活的时代,罗马的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复杂,骑士民主派与元老贵族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当时的许多官职都是民选的。当选者不是出身贵族就是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声望。西塞罗出身于一般的家庭,不属于任何一家“贵族”。他虽然有出色的才干,但要跻身于罗马官场却也并非易事。西塞罗意识到,要想......

  1. 信息
  2. 前言
  3. 第一章柏拉图与《理想国》
  4. 第一节 柏拉图生平
  5. 第二节 《理想国》导读
  6. 第三节 《理想国》本文精略
  7. 第二章亚里士多德与《政治学》
  8.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生平
  9. 第二节 《政治学》导读
  10. 第三节 《政治学》本文精略
  11. 第三章西塞罗与《国家篇 法律篇》
  12. 第一节 西塞罗生平
  13. 第二节 《国家篇 法律篇》导读
  14. 第三节 《国家篇 法律篇》本文精略
  15. 第四章阿奎那与《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16. 第一节 阿奎那生平
  17. 第二节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导读
  18. 第三节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本文精略
  19. 第五章霍布斯与《利维坦》
  20. 第一节 霍布斯生平
  21. 第二节 《利维坦》导读
  22. 第三节 《利维坦》本文精略
  23. 第六章斯宾诺莎与《神学政治论》
  24. 第一节 斯宾诺莎生平
  25. 第二节 《神学政治论》导读
  26. 第三节 《神学政治论》本文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