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新质生产力_黄群慧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黄群慧

内容节选

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虽然一般经济学理论认为,工业化是工业驱动的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收入的提高和产业结构从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演进过程,其实质是国民经济中一系列重要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但是,从现代化理论看,工业化可以认为就是经济现代化。现代化一个比较普遍的解释就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而社会变迁的动力是经济增长和结构变革,也就是工业化。这意味着现代化的实质就是由工业化驱动的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因此,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需要开启并推动自己的工业化进程。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擘画,一方面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路径,另一方面也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从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到建设现代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再从新型工业化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从实现总体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我国踏上了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推进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基础和核心地位,党的二十大要求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如何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是一项重大议题,具有重大意义。 从工业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演进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上卷[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82.Richard Sylla, Gianni Toniolo, Patterns of European industrialization: the nineteenth century,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1991. 现代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的转型发展、社会经济达到世界先进和前沿水平的一个过程。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现代化过程,其本质是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 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是其关键特征,工业化几乎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同义词。 从现代化历史来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和发动机,对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大国而言,是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李放,黄南珊.“现代化”、“工业化”的论争与现代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取向[J].江汉论坛,1997(04). 近代以来,把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成为众多仁人志士的伟大梦想。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可以说是近代工业化开端的标志。1919年,孙中山出版了《建国方略》,在很大程度上擘画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蓝图。在近代现代化思想史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强调以农立国的重农主义学派与强调以工立国的重工主义学派的思想之争,前者提出“保全农化”“农村立国”“振兴农业论”“复兴农村”等农本主义思想主张,后者提出“以工立国”“农化为工”“农工并重”等工业化思想主张,体现出我国早期学术界关于对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初步探索。1933年7月,《申报月刊》创刊周年纪念刊推出了“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体现出当时知识界试图用“现代化”这个术语去分析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和民族发展出路问题的集体意识,提出赶快顺着现代化方向推进中国发展,重点讨论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和现代化发展的运作机制两方面的问题。 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二日)[M]//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46. 关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开始关注中国的工业化问题。在抗日战争期间,即1944年5月,毛泽东就向全党指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重要意义:“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 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中坚持了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认识,认为现代化社会要以工业为基础,并将其归结为马克思主义观点。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中多次强调,将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新中......

  1. 信息
  2. 前言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
  3. 序章 新质生产力系统
  4. 新质生产力系统的突出特性
  5. 新质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特质
  6. 新质生产力系统的结构承载
  7. 新质生产力系统的功能取向
  8.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导向
  9. 第一章 创新驱动与新发展理念
  10. 创新发展理念与科技创新
  11. 为什么提出新发展理念
  12. 新时代的发展观与现代化观
  13. 科学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系统性
  14. 深刻理解统筹发展和安全
  15. 第二章 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
  16. 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17. 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8. 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19. 第三章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 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性
  21.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方向
  22.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与产业链水平的路径
  23. 以新基建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4. 第四章 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
  25. 推进“新四化”同步实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26.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7. 以高质量国民经济循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8. 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
  29. 第五章 塑造新型生产关系
  30.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
  31. 坚持供需双侧协同发力
  32.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33.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