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团首户:无锡荣家_汪春劼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汪春劼

内容节选

资本市场中的兄弟情深 荣氏兄弟能成为面粉大王与纱业大王,除经营给力外,还与其擅长资本运作有相当的关系,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过度的资本运作也使荣家企业最终因欠债过多而陷于困境。但面对困境,荣氏昆仲团结一心,共度时艰。 一、兄弟俩学艺于钱庄 民国实业家多出身于商人与买办,他们在市场营销方面很有经验,对资本运作则不是很熟稔。荣氏兄弟尤其是荣宗敬擅长资本运作,同其出身于钱庄有一定的关系。潘春华:《闲说旧时钱庄学徒制度》,《江苏钱币》2017年第2期。 晚清钱庄业门槛较高,钱庄学徒选人的主要渠道,都是通过熟人介绍而来,大多为本钱庄股东所推荐,偶尔有个别是经理、协理之亲友子弟。保举人对所举荐来“应招”的学徒生有连带责任。其要求是:年龄15—20岁之间,因为年龄太大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缺少可塑性。须身高五尺,五官端正,仪态大方,口齿伶俐,家世清白,还要懂礼貌。同时,要具有相当于旧制高等小学毕业的文化程度(在私塾念书则必须达八年以上),并且善珠算,会楷书。学徒生的较高文化素质,可以说是旧时钱庄业中所特有的现象。经理或经理委托者对其笔试面试合格后,即择日进号录用。对于钱庄的股东来说,有自己推荐的人担任钱庄的各种职务,会增加其在钱庄内部的影响力,加强控制钱庄的力度,从而间接地影响到钱庄的经营管理活动,但是,无论是股东推荐或者是经理、协理的推荐,学徒生想进入钱庄,还必须取得社会上具有一定声誉、地位和资产的人士的书面担保,即所谓“荐头”“保头”,并且钱庄对这种担保进行年核,即每年年底,如果保人提出终止担保,钱庄就会停止学徒生继续学习的资格。学徒生在学徒期间出现问题,“荐头”须承担一定责任。学徒生尚未进钱庄的门,就已经被罩在一个关联度极高的连带关系的“大网”之中了。学徒生们之所以甘愿自投罗网,那是因为网内有比网外更好的前程:学徒期满,就可以任跑外昀、钱房、银房、外账、内账、襄理(三掌柜)、协理(二掌柜)、经理(大掌柜),一阶一阶升上去,前、钱二途皆光明似锦。同时,旧时钱庄就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一般钱庄在录用学徒生中往往不录用跳槽者和被其他钱庄开除的人。 1888年和1889年,15岁的荣宗敬与14岁的荣德生分别进入上海南市永安街源豫钱庄、通顺钱庄学艺。 农历八月二十四日,一个黄道吉日,荣德生到通顺钱庄报到,依行规拜师,先献上贽礼——拜盒里有“贽敬6元,席敬加1元”,在高烧的红烛前向业师行跪拜礼。这所钱庄有2位店员,一姓徐,一姓窦,还有3位学徒。 拜师后第二天,荣德生随窦先生开始练习从事钱庄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练习如何甄别各种银圆成色:“朝着阳光看银圆表面的成色,敲打各种银圆版面,静听不同的声音,从右手转换到左手中指上,衡量银圆的轻重,练习敲打的姿势”。此外还要学习甄别银块和银元宝成色的技能。潘春华:《闲说旧时钱庄学徒制度》,《江苏钱币》,2017年第2期。 钱业流行的民谚曰:“黎明即起,侍奉掌柜;五壶四把(茶壶、酒壶、水烟壶、喷壶、夜壶和笤帚、掸子、毛巾、抹布),终日伴随;一丝不苟,谨小慎微;顾客上门,礼貌相待;不分童叟,不看衣服;察言观色,唯恐得罪;精于业务,体会精髓;算盘口诀,必须熟练;有客实践,无客默诵;学以致用,口无怨言;每岁终了,经得考验;最所担心,铺盖之卷;一旦学成,身股入柜;已有奔头,双亲得慰。”学徒期间,学徒生不允许离开钱庄,学徒期满后方可回家探亲,学徒生每年须缴付膳食费银洋十二元到二十四元不等。 钱庄内部组织:经理职掌钱庄全权,以协理、襄理一二人辅助之。经理之下各有专职,一是“清账”,专管编制月结年结、决算盈亏、计算利息;二是“汇划”,掌握会计事务、考核存欠、记载账目、查核票据等务;三是“钱行”,又叫市场员,专任市场拆银,买卖银圆,四是“跑街”,专管在外承揽生意,兼任信用调查;五是“洋房”,专司各银钱钞票之出纳及洋款账目之记录;六是“银行”,专司与银行、钱庄同业拆放来往等务;七是“客堂”,专任庄内应接宾客及一切庶务;八是“信房”,专管文书之类。学徒或练习生则从事收票、抄录、传递等杂务。当然大的钱庄人员分工明确,小的钱庄则一人兼职多种工作。如清末苏州开业钱庄有19家。大的钱庄有25人左右,小钱庄10人以下。钱庄以资本的多少分为三等,大同行资本在4万元以上,中同行资本在2万元以上,小同行资本在1万元左右。 1890年父亲从广东回家,路过上海,见到德生,劝他不要学商,还是回家读书,将来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但德生还是认为学商更适合自己。此年底钱庄给他3元的压岁钱。 1891年荣宗敬结束学徒生涯,在上海森泰蓉钱庄当店员,次年德生也完成学业。在学徒的三年间,德生与哥哥经常互动,出道早的哥哥也经常给弟弟以点拨,让他少走了不少弯路。王树槐:《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江苏省(1860—191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8),第32......

  1. 信息
  2. 前言
  3. 故乡以他们为荣
  4. 跨界:从金融到实业
  5. 再跨界:从面粉到纺织
  6. 进军大上海
  7. 机遇与风险:负债扩充的荣氏发展模式
  8. 资本市场中的兄弟情深
  9. 蒋介石的逼捐与荣氏兄弟的政治应对
  10. 不断扩充的社交网络
  11. 改革工头制,度过纺织冰河期
  12. 内涵独特的庆典:创业纪念与祝寿捐桥
  13. 战火纷飞中的荣氏企业
  14. 总公司“换帅”的前后
  15. 百味杂陈的人生
  16. 同时创办两所私立大学
  17. 故乡情深:政权鼎革中的选择
  18.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