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的金融_魏本华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魏本华

内容节选

第五章影子银行内幕 张化桥 中国支付通集团董事长 小额贷款、信托投资公司、民间借贷、典当,甚至银行里千奇百怪的理财产品都属于影子银行的组成部分。今天中国面对的流动性过剩、低利率、信贷扩张、通胀、房地产泡沫等问题,更与影子银行环环紧扣。本章揭露我国小微贷款公司的经营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指出影子银行由于其供求关系成立而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目前,中国有600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按中国2000多个县来算,平均一个县或者一个区有两三家。与农村信用社类似,监管机构只允许一个乡镇设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尽管没有竞争,但这个地方的小贷公司也不能走出该地区发展,因此每个地方的小额贷款公司都形成了一个小垄断。 这样的后果首先是增加了风险,如果某个小额贷款公司所在地方是种植蘑菇的乡镇,那么它的风险敞口就全是蘑菇,蘑菇畅销的时候自然赚很多钱,但是销售不好的时候这个小额贷款公司就很可能倒闭;其次,在垄断情况下,小额贷款公司不会遭遇竞争和挑战,也就不会提高效率。事实上,它也不需要提高效率,就像众多小国企一样不死不活。 2008年,央行和银监会出台通知,小额贷款公司获得了“准生证”,但是现在很多小额贷款公司都表示没有监管就好了,甚至有意放弃自身合法的牌照,因为没有牌照、不受监管的民间借贷公司比众多小额贷款公司活得自在。 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监管系统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成本很高。比如,我只做了一年就辞了万穗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长职位,但是今天我还是用那张名片,因为要把我这个董事长从监管机构换掉,没有厚厚一沓文件可不行,所以现在我还是董事长,还是法人代表,还是常去那里签字。类似的制度成本,其实是对价值创造的极大抵消。 每家小额贷款公司都只能指望着一个地区,不准开分支机构,不准兼并,没有合并,不能联合,就连股权参股也不行。还有更奇怪的事情,巴掌大的小额贷款公司要受三层监管,比如我这家小额贷款公司是广州市花都区的,受花都区的发改委管,他们人真好,但是程序总不能免掉。我们写文件得先写给花都区发改委,批示以后送到广州市金融办,别看金融办四五个处,处长、副处长、科长一大堆,文件送上去,金融办的人还很可能出差休假了。好不容易弄完了,报到省里,广东省的文件多如牛毛,我们公司的文件经常被淹没掉。小额贷款公司一般就是十几号人,人多一点也不过五六十号人,如果专门派几个人来负责和监管部门沟通,客户生意还做不做?业务开拓还做不做? 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少于十个股东 此外,还有一些很荒唐的监管条款,比如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少于十个股东,但是股东太多也不行,因为一个股东的股份不能少于1%。中国600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几乎每家都有这样的情况:很多股东之间根本不认识,都是“拉郎配”拉来的。这样的股权结构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不说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仅凭现在制度的小细节就能成为发展的大障碍。比如有很多事情要签字,以我的经验为例,我们小额贷款公司找国开行贷款,股东要担保,每个股东都是连带责任,都要本人签字。其中有位股东是重庆人,特意飞过来,结果过来以后,国开行一位副处长病了,只能改时再签。这样来回几次,可想而知交易成本高了多少。 单一最大股东股份不能超过20% 还有一些规定,比如单一最大股东股份不能超过20%。互联网上有记者说一股独大不好,我实在弄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不好?如果大家都不管事,那就是联合股权,什么事都做不成。很多人反对一股独大,认为一股独大就把钱卷走了,似乎在中国上上下下全是这个逻辑。 我是这么看的,A拥有公司90%的股份和B控制公司20%的股份,你说谁更有把钱卷跑的隐忧?B只有20%的股份,一旦跑路,可以卷跑剩下的80%;而A本来就有90%,还有什么可卷的呢?一个企业不可能是13个股东天天参与管理吧,总得有个人牵头,不然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吃。至于我是拥有20%的股份参与管理,还是拥有90%的股份在操盘,其实都一样。作为一个实际控制者,控制权并不因为他的股份从30%涨到90%以后就随之增大,也不是他签个字说了就能算。所以在控股权这件事上,我始终没有搞明白我们的官员和老百姓是怎么想的。 另外大家忘记了一件事,小额贷款公司本身生意不大,当只有20%股份的经济利益时,就算拼命干,好处也只有20%,干砸了还得挨其他股东骂,吃力不讨好的活儿,谁想干?我们想想,究竟是有90%股份时动力大,还是占20%股份时的动力大呢?还有另一个情况,因为政策上只允许个人单一最大持股20%,但很多人觉得只占20%没有意思,所以他们是这么做的: 为了增加更多的持股而请很多人代持。中国6000家小微贷款公司里面,我想至少有7000个股份是找人代持的。为什么呢?因为过户批准非常麻烦,小额贷款公司既是工商部门也是国计民生部门,受到很多机构监管,不符合条件,就不批,不能过户,只能请人代持。请人代持没......

  1. 信息
  2. 前言 十二波席卷金融大浪潮
  3. 第一章 大数据时代的决策新思维
  4.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的颠覆、颠倒还是癫狂
  5. 第三章 利率市场化势如破竹
  6. 第四章 现实与未来:小额贷款公司的是与非
  7. 第五章 影子银行内幕
  8. 第六章 资本市场该有怎样的制度改革
  9. 第七章 企业债致中国金融体系风险高企
  10. 第八章 货币幻境下的地方债悬崖
  11. 第九章 保险业能否飞得更高
  12. 第十章 最牛经济难为股市另辟蹊径
  13. 第十一章 线上交易,个人信息流向何处
  14. 第十二章 金融与电商争雄,大数据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