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_张宏杰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张宏杰
内容节选
|第七章|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 1. 把保卫长官当作一项制度 靖港小挫,湘潭大胜,长沙解围,湖南全省解严。按理说,这是曾国藩交出的一份非常出色的试卷,他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先休息几天再说。 但是曾国藩并没有得意扬扬,他这个人的做事特点一直是功虽大而不喜,过虽小而必究。他常说“悔生吉”,所谓“悔”,就是总结反省失败。在曾国藩看来,“失败”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每一次失败都要吃透,才能不白白付出这个代价。自己亲自指挥的靖港战役败得如此之惨,让他感觉必须深刻反省,严厉整顿。 他住在长沙城外妙高峰上,总结战斗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决定对湘军来一次汰旧换新。 为什么刚打完仗就要换人呢? 绿营兵打仗,有一个老问题是“集而复溃,溃而复集”,就是说,敌人一来就溃逃,敌人一走,这些人再跑回来继续当兵,这样就越打越疲,越打越油,越打越没有战斗力。 曾国藩决心改掉绿营这个习惯。通过靖港之战,曾国藩更明确了“兵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作战首在勇敢。湘潭之战为什么胜利?是因为塔齐布是员猛将,他身先士卒,带起了士气。所以曾国藩决定,凡是临阵脱逃的将领,不管你当时有什么理由,都立刻打发回家,永远不再录用。 湘乡知县朱孙诒,是曾国藩父亲的好友,因为在战争中临阵脱逃,被曾国藩断然逐出湘军。曾国藩练兵时,他最小的弟弟曾国葆一直追随着他做他的助手,希望通过军事一途建功立业,但是曾国葆一军在战争中表现不好,也在被裁之列,被曾国藩赶回家乡。曾国葆回到家乡后感觉无脸见人,几年闭门深居,足不出户。 经过这样严厉的整顿,湘军人马由一万七千人,一下子只剩下了五千人。 大幅减员不怕,因为曾国藩除了罚,还有赏。曾国藩批准那些在战斗中表现勇敢的将领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塔齐布部、罗泽南部、彭玉麟部、杨载福部因此迅速扩充,湘军人数又恢复到万人以上。 从此之后,曾国藩还为湘军立下这样一条规矩:一旦某军统帅战死,除非本部有受拥戴的继任将领,否则必全军遣散回乡,另行招募成军。这样一来,部下打仗的时候都会全力保护自己的长官。因为只有保住长官,你才有个人发展的机会。所以,王闿运在《湘军志》中说:“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完。从湘军之制,则上下相维,喻利于义。将卒亲睦,各护其长。” 曾国藩高明就高明在他用制度解决了别人用道德去解决的问题。保卫长官本来是一种道德要求,但曾国藩通过制度使它变成了符合下属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 2. 这句话改变了曾国藩命运 湖南首胜,湘军士气大振。经过一番休整,修好战争中受损的战船,咸丰四年(1854)六月,曾国藩率水陆大军从长沙再次出发,攻向湖北。 北上的第一道关口是湖南湖北交界的岳州。湘军水师一到,太平军水师出迎。太平军水师舰船当中大多数是没收来的商船,本非为战争所造,运转不灵,湘军水师则装备明显占优,特别是西洋大炮威力惊人。首战交锋,太平军大败而归,损失船舶一百余只。为了保存实力,太平军迅速撤离岳州,退守城陵矶要塞。 湘军乘胜追击,七月十八日,塔齐布率军首先赶到城陵矶,双方展开大战。城陵矶由太平军名将曾天养驻扎。塔齐布是湘军第一悍将,精于马术,善于骑射,仍保持着旗人入关之初的那种勇悍。年已六十的曾天养也是太平军的著名猛将,起义以来屡获胜仗,威名远震。这一仗短兵相接,因此打得异常激烈。战斗开始,太平军主动杀向湘军,湘军施放火箭,压制住了太平军的进攻气焰。曾天养大怒,亲自来到第一线。当他在湘军阵营中发现塔齐布后,大喊一声,匹马持矛冲入敌阵,直刺塔齐布。塔齐布急忙拨马躲避,曾天养的长矛刺伤了塔齐布的坐骑。但是塔齐布亲兵抓住机会刺伤曾天养,令他马蹶人倒,被湘军士兵乱刀杀死。 曾天养战死对太平军打击很大,太平军顿时人心动摇,军中大乱,再也无志与湘军争锋,湘军则一鼓作气,塔齐布率军分三路扑向高桥,将太平军七座营垒捣毁,随后又毁其营垒十三座。太平军水陆两军于是退守武汉。《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2011年,第439页。 城陵矶大战的胜利,使湘军士气高涨,水陆东下,沿途几乎没有遇到抵抗。水兵们露立船头,不披甲胄,不避枪弹,顺流直抵武昌城下。曾国藩对此非常得意,后来他在一篇笔记中说,当初创办水师时,曾经想尽办法,研究怎么挡住敌方射来的炮弹。尝试了多种方法,甚至将竹皮、湿棉絮、生牛皮、头发数层压在一起,做成“刚柔牌”都没有效果。后来杨载福等人干脆将牛皮等物摒弃不用,“直以血肉之躯植立船头,可避者避之,不可避者听之”,而部下水师官兵亦纷纷效仿,相率植立船头,“直前无所回避”。 可见湘军初起时的生猛勇悍。 武汉因其独特的战略位置,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曾国藩说,要平定太平天国,首先须从争夺武汉下手,只有夺取武汉,才能水陆顺流东下,进攻九江、安庆,直抵金陵。所以他全力谋取此城。 八月二十一日,曾国藩指挥湘军水师,先清理武昌城下的太平军水师。太平军水师指挥官乘坐彩船奋勇迎战。曾国藩悬赏夺......
- 信息
- 自序
- 第一卷 京官时代
- 第一章 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痛
-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做圣人”
- 第三章 惊人的进阶之道
- 第四章 从前的官场愣头青
- 第二卷 湘军崛起
- 第五章 “曾剃头”的长沙之辱
- 第六章 湘军为什么牛气
- 第七章 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
- 第八章 江西困境与“大悔大悟”
- 第九章 安庆这块难啃的骨头
- 第十章 与何桂清的恩怨纠葛
- 第十一章 太平天国最后的战役
- 第十二章 “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
- 第三卷 总督生涯
- 第十三章 两江总督的清与浊
- 第十四章 洋人也是人
- 第十五章 与接班人李鸿章共同“剿”捻
- 第十六章 天津教案:曾国藩是怎么成为“卖国贼”的
- 第四卷 曾国藩的最后岁月
- 第十七章 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