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_【美】丹尼尔·卡尼曼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丹尼尔·卡尼曼
内容节选
第19章“知道”的错觉 纳西姆·塔勒布身兼商人、哲学家、统计学家等多种角色,还被视为心理学家。他在自己的著作《黑天鹅》中,引入了“叙事谬误”的概念,用来描述存有缺憾的往事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和我们对未来的预期的。我们不断试图去了解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就会产生“叙事谬误”。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那些说法往往很通俗易懂,那些说法具体而不抽象,它们认为天资、愚蠢和意图的作用都要超过运气的作用,它们关注的是少数几件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而不是无数件并没有发生的事。任何新近发生的有影响的事都可能成为一个存在因果关系的故事的核心情节。塔勒布指出,我们人类常会为过去的憾事编造牵强的解释,并信以为真,以此来蒙蔽自己。 好的故事为人们的行为和意图提供了简单且合乎逻辑的解释。你总是喜欢将行为看成是一般习性和个性特征的外在表现—你可以很轻松地找到这些结果的原因。此前讨论的光环效应是思维连贯性形成的部分原因,因为这一效应使我们更有可能将自己对某人所有品质的看法和对其特别重要特质的判断匹配起来。例如,如果觉得这位棒球投手又帅又强壮,那我们也很容易会认为他投球水平一定很高。光环效应也可能是负面的:如果觉得一位运动员很丑,我们就很可能会低估他的竞技能力。光环效应通过夸大评估的一致性来保持简单和连贯的特点:好人只做好事,坏人全都很坏。“希特勒喜欢狗和小鸡”这种说法,不论你听过多少次,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因为根据光环效应,如此坏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善意的,而这句话却违背了这一点。一致性使我们的想法有些固执,感觉模糊不定。 引人入胜的故事会使人产生某种必然性错觉。谷歌变身为科技产业巨人的故事就是一例。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有两位极富创造力的研究生,他们想出了一个在互联网上搜寻信息的好方法,于是便筹集资金创建了一家公司,此后又连续做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决策。几年后,他们创建的公司成为美国股票市场上最有价值的一家,这两位研究生也跻身全球顶级富豪之列。不同寻常的机遇再加上好运气使得这个故事引人入胜。谷歌上市一年后,他们就想以不到10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公司,但买方却说太贵了。 虽然详尽的历史更能详细说明谷歌创始人当时的决定,但我们前面的叙述已足以说明两位创始人当时所作的每一个决定几乎都为他们带来了美好的结局。一个更完整的故事还可以描述谷歌打败的那些公司所采取的行动,这些倒霉的竞争者似乎很盲目,它们行动迟缓,而且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对抗谷歌的威胁。 尽管我在讲述上述故事时刻意采用了平淡的口吻,但你仍然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个故事非常棒。如果加上更多细节,这个故事就会让你觉得自己明白谷歌成功的秘诀。它还会使你感觉自己学到了颇具价值的重要一课,了解了企业成功的秘诀。但不幸的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你对谷歌这个例子的理解和认识大都是错觉。想知道一个解释是否行得通,可以对它作一个最终测试,看它能否使这个事件事先就能被预测到。谷歌成功的故事就符合这样的测试,因为这其中没有哪一个故事会包含无数个可能会导致不同结果的事件。人类的大脑无法妥善处理没有发生的事情。事实上,很多实实在在发生过的重要事件中包含着众多抉择,这些抉择会诱导你夸大技能的作用并低估运气对最终结局的影响。因为每一个重要决策都有好的结果,上述故事堪称一个几乎毫无瑕疵的预言—但坏运气本来极有可能扰乱这些成功的步伐。光环效应还有最后一个阶段,即给该故事的主角戴上不可战胜的光环。 如同看着一位技能娴熟的筏夫沿激流而下时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暗礁险滩一般,阅读谷歌的故事之所以令人振奋也是因为故事中艰难风险接连不断。然而,两者间有着很大的不同。技能熟练的筏夫有过上百次顺激流而下的经验,他能通过观察眼前的激流预测哪里有障碍,他学过如何对姿势进行微调来保持正确的方向。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却没有多少机会去学习如何创建一家大型公司,更极少有机会学习如何避开潜在的风险—比如说他们的竞争公司推出了一款超级棒的新品。当然,谷歌公司的案例也包含了大量的技能,但运气在公司的实际运作中发挥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故事中所讲述的那个水平。运气的成分越多,从中能学到的就越少。 此处发生作用的就是强大的眼见即为事实原则。你会不由自主地去处理手头有限的信息,好像这些信息就是全部事实了。根据这些可得信息,你构建出最可能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还不错,你就会相信它。然而自相矛盾的是,在自己所知甚少或是谜题的答案只是初露端倪时,我们却更容易构建出一个连贯的故事。我们满心相信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这份信心建立在一个稳妥的基础之上:我们最大限度地忽略自己的无知。 我曾听说太多人“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就知道这场危机不可避免”。这个句子中含有一个极有可能引发异议的词,在讨论重大事件时,这个词本不该出现在我们的词汇当中。这个词当然就是“知道”。有些人事前清楚地意识到可能会发生危机,但他们却并不“知道......
- 信息
- 本书所获赞誉
- 序言
- 第一部分 系统1,系统2
- 第1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 第2章 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 第3章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 第4章 联想的神奇力量
- 第5章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 第6章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 第7章 字母“B”与数字“13”
- 第8章 我们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断的?
- 第9章 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 第二部分 启发法与偏见
- 第10章 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 第11章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 第12章 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 第13章 焦虑情绪与风险政策的设计
- 第14章 猜一下,汤姆的专业是什么?
- 第15章 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 第16章 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 第17章 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 第18章 如何让直觉性预测更恰当有效?
- 第三部分 过度自信与决策失误
- 第19章 “知道”的错觉
- 第20章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 第21章 直觉判断与公式运算,孰优孰劣?
- 第22章 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 第23章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 第24章 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
- 第四部分 选择与风险
- 第25章 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 第26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 第27章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 第28章 公平性—经济交易的参照点
- 第29章 对结果可能性的权衡
- 第30章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 第31章 能带来长远收益的风险政策
- 第32章 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 第33章 评估结果的逆转
- 第34章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 第五部分 两个自我
- 第35章 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 第36章 人生如戏
- 第37章 你有多幸福?
- 第38章 思考生活
- 结语
- 附录A 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法和偏见
- 附录B 选择、价值以及框架
-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