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与哲学_【法】吉尔·德勒兹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法】吉尔·德勒兹

内容节选

6.权力意志的原则 在尼采看来,意志哲学必须取代陈旧的形而上学:必须毁灭和淘汰它。他认为自己是意志哲学的始创者,而其他人只是形而上学的最后守护者。尼采理解的意志哲学有两个构成喜讯的原则:“意愿=创造”和“意志=欢乐”,“意志,这位解放者和欢乐的使者,永远伴随着我。意志使人自由,这就是意志和自由的真义——查拉图斯特拉如此教你们。”“让我来告诉你们,我的朋友们:所谓解放者和快乐使者是意志的别名。但也要明白,意志自身仍然是一个囚犯。想要解放……”(《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2卷,“在幸福岛上”;第2卷,“救赎”)。“想要成为没有意愿的人——我的兄弟们,你们知道这是疯人的无稽之谈!当我教你们‘意志是一个创造者’时,我已带领你们远离了那些陈词滥调。”“创造价值,这天生就是主人的权利!”(《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2卷,“救赎”;《善恶的彼岸》,261)。尼采为何将创造和快乐这两个原则作为查拉图斯特拉训诫的主题,像榔头的两端那样,既可以敲进,又可以拔出?这些原则也许显得有些含混或不确定,但是假若我们明白其批判性,也就是说,明白它们与上述种种意志概念针锋相对,这些原则就有了极为确定的意义。尼采说,权力意志往往被理解为像是意志想要得到权力,而权力是意志想要的东西。结果是权力变为被表现的事物,被弄成了奴隶和无能之辈的观念,他们依据现行的既定价值的归属来判断权力,认为权力意志不能独立于这些既定价值作为战利品的战争而存在,将权力意志等同于矛盾和陷入矛盾的痛苦。针对意志的束缚,尼采宣称意志就是解放;针对意志的痛苦,他宣称意志就是快乐;针对梦想拥有既定价值的意志形象,他声称意志就是创造新的价值。《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3卷,“三恶”:“支配欲,可有谁还会称之为欲呢?……啊,谁会给这欲望命名,给它以真名呢?‘施予之美德’——查拉图斯特拉曾名此无可名者。” 权力意志并非意味着意志想要得到权力。无论权力意志的起源、含义还是本质都不涉及任何“人”的特征。它必须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权力是意志想要的那一个。权力是意志的起源性因素和区分性因素。这就是意志本质上具有创造性的原因,也是权力从不以表现作为衡量标准的原因:它从未被表现,被阐释,或者被评价,它就是进行阐释、评价和表现意志的“那一个”。但是它究竟想要什么呢?它想要的,恰恰源于起源性因素。这种起源性因素(权力)确定力与力的关系,并限定相互关联的力。作为可塑性的因素,它在确定的同时被确定,在限制的同时被限制。权力意志想要的是力与力之间的特定关系,是力的特定性质及权力的特定性质——肯定或否定。这种复合体根据不同的情况发生变化,并且形成与给定现象匹配的类型。所有现象无不表现力的关系,力和权力的性质,以及这些性质之间的细微差别,简而言之,无不表现某种类型的力和意志。套用尼采的术语,我们应该说每一个现象不仅反映构成自身意义和价值的类型,并且使权力意志体现为意义获得自身意义,价值得到自身价值的因素。在这种意义上,权力意志就其本质而言是创造者和施予者:它不渴求,不寻求,也不欲求,最重要的是它不渴望权力。它施予:权力是意志中难以形容的东西(流动的、易变的和可塑的);它是意志“乐善好施的美德”,通过它,意志本身可以给予意义和价值。 最后,我们不要问,权力意志究竟是统一的还是多样的——这将意味着对尼采哲学的普遍误解。权力意志是可塑的,它不能与确定它的每一种具体情况分离;正如永恒回归是存在,却是由生成肯定的存在,权力意志是统一的,却是由多样性肯定的统一。不能将权力哲学的一元论与多元主义的类型学分而论之。参见尼采对福楼拜的评判:他发现了愚昧,但却没有发现其中所预设的灵魂的卑贱(《善恶的彼岸》,218)。在此,没有预定的价值可以决定什么是更好的;参见《权力意志》,第2部分,530:“我区分出生命的上升类型和堕落、解体、虚弱的类型,有人会认为,这两者之间孰优孰劣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9:“那破坏者,那个罪犯——然而他却是创造者”;第1卷,15:“那进行创造的也必然进行破坏。” 创造意义与价值的因素还必须被界定为批判性因素。力的一种类型不仅意指力的性质,而且意指限定的力与力之间的关系。同时,能动的类型不仅指向能动力,而且指向整个等级体系,其中,能动力战胜反动力,而反动力受能动的支配;反之,反动的类型指向另一个等级体系,在这里,反动力获得胜利,并将能动力与其所能分离。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类型暗示了某些力借以战胜其他力的权力性质。对于尼采来说,高等和高贵意味着能动力的优越性,意味着它们与肯定的亲和力,以及它们上升的趋向和轻盈的特性。低等和卑贱则意指反动力的胜利,意指它们与否定的亲和力,以及它们的沉重或笨拙。许多现象只能被解释为这种反动力的沉重胜利。整个人类的现象难道不是这样一个例子吗?有些事物只能通过反动力......

  1. 信息
  2. 一、悲剧
  3. 1. 系谱学概念
  4. 2. 意义
  5. 3. 意志哲学
  6. 4. 反对辩证法
  7. 5. 悲剧问题
  8. 6. 尼采哲学的演变
  9. 7. 狄奥尼索斯与基督
  10. 8. 悲剧的本质
  11. 9. 生存的问题
  12. 10. 生存与无辜
  13. 11. 掷骰子
  14. 12. 永恒回归的结果
  15. 13. 尼采的象征主义
  16. 14. 尼采与马拉美
  17. 15. 悲剧思想
  18. 16. 试金石
  19. 二、能动与反动
  20. 1. 身体
  21. 2. 力的区分
  22. 3. 量与质
  23. 4. 尼采与科学
  24. 5. 永恒回归的第一个侧面:作为宇宙学说和物理学说
  25. 6. 什么是权力意志
  26. 7. 尼采的术语
  27. 8. 起源和颠倒的形象
  28. 9. 力的衡量问题
  29. 10. 等级体系
  30. 11. 权力意志与权力的情感
  31. 12. 力趋向反动
  32. 13. 意义与价值的含混
  33. 14. 永恒回归的第二个侧面:作为伦理思想和选择的思想
  34. 15. 永恒回归的问题
  35. 三、批判
  36. 1. 人文科学的改造
  37. 2. 尼采问题的形式
  38. 3. 尼采的方法
  39. 4. 反对先哲
  40. 5. 反对悲观主义,反对叔本华
  41. 6. 权力意志的原则
  42. 7. 《论道德的谱系》的计划
  43. 8. 从原则的角度看尼采和康德
  44. 9. 批判的实现
  45. 10. 从结论看尼采和康德
  46. 11. 真理的概念
  47. 12. 知识、道德和宗教
  48. 13. 思想与生命
  49. 14. 艺术
  50. 15. 思想的新形象
  51. 四、从怨恨到内疚
  52. 1. 反动与怨恨
  53. 2. 怨恨的原则
  54. 3. 怨恨的类型学
  55. 4. 怨恨的特征
  56. 5. 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57. 6. 悖论(le paralogisme)
  58. 7. 怨恨的发展:犹太教士
  59. 8. 内疚与内趋性
  60. 9. 痛苦的问题
  61. 10. 内疚的发展:基督教牧师
  62. 11. 从史前的角度看文化
  63. 12. 从史后的角度看文化
  64. 13. 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
  65. 14. 内疚、责任和负罪感
  66. 15. 禁欲主义的理想与宗教的本质
  67. 16. 反动力的胜利
  68. 五、超人:反辩证法
  69. 1. 虚无主义
  70. 2. 对怜悯的分析
  71. 3. 上帝死了
  72. 4. 反对黑格尔主义
  73. 5. 辩证法的化身
  74. 6. 尼采与辩证法
  75. 7. 更高的人的理论
  76. 8. 人本质上是“反动”的吗?
  77. 9. 虚无主义与嬗变:焦点
  78. 10. 肯定与否定
  79. 11. 肯定的意义
  80. 12. 双重肯定:阿里安
  81. 13. 狄奥尼索斯和查拉图斯特拉
  82. 结论
  83. 修订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