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一个伟大心理学家的思想精华_【美】华生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华生

内容节选

1.詹姆斯误区理论——情绪内省 19世纪末期,詹姆斯在他发表的一篇学术文章中提出了“情绪内省”的理论。他认为,人的真实情绪不可能通过实验观察做出描述,也无法验证其真实性和合理性,只有通过人本身对情绪的主观感受才能得出最正确的结论。他的理论在今天看来似乎太过片面,但在认知水平相对低下的19世纪,他的观点被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使得情绪心理学走入了一个误区。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人们受詹姆斯的影响而放弃了对情绪本源问题的继续钻研,而在詹姆斯理论时代来临之前,情绪的研究早已贯穿人类的历史,早期很多哲学家和生理学家关于情绪都做过大量的实验。真正将情绪带到科学实验领域的是兰格、达尔文和门特加扎,他们虽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情绪理论体系,但最接近正确的道路。达尔文对曾经进行的恐惧情绪实验做过如下描述: “受到惊吓的人双腿发抖,像个木偶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他们屏住呼吸并且蜷缩着,害怕别人注意到他们。他们的心跳逐渐加速并猛烈跳动,每一次的心跳似乎都在消耗着他们的体力和毅力。他们此时已经不能像往常那样进行高效率的工作,甚至无法传送大量的血液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他们的皮肤在短时间内变得异常苍白,这种表皮的苍白,很可能大部分地或全部地归因于血液流动中枢受到诸如皮肤小动脉收缩之类生理运动的影响。另外,皮肤在一个人感到巨大恐惧时也会受到明显影响,具体的表现是,汗水很快从皮肤中涌出。这种汗水的流出是极为明显的,然后皮肤表面冷却下来,最后成为一身冷汗。而当汗腺处于活动的正常兴奋状态时,皮肤表面不会冷却,而是持续地发热。” “感受到恐惧的人皮上毛发也高高竖起,表层肌肉不住地颤抖。此时,心脏受到干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呼吸加快。因为唾液腺的问题而变得口干舌燥,嘴巴经常一张一合。在轻微的恐惧下,有强烈的张口趋势,最显著的症状之一是身体的每一部分肌肉都发抖。这首先表现在嘴唇上,在嘴部肌肉颤抖和嘴巴干燥的共同作用下,声音变得沙哑或不同于以往的声调,甚至完全失声。当害怕增强到极度的恐惧时,我们看到,在这些强烈的情绪下会产生各种奇怪现象,例如心跳加速,或者几乎停跳;接下去是眩晕,脸色异常苍白,呼吸沉重且无力,鼻孔张得很大,嘴唇抽搐,脸部肌肉不住地颤抖,喉咙处不停地吞咽;眼睛睁得很大,眼球突出,盯着使其恐惧的目标,或者眼珠不停地转动,瞳孔放大;身体的所有肌肉极有可能变得僵硬或发生颤抖,手无规律地进行握拳和松开动作,还时常伴随着哆嗦;手臂做抵挡动作,像是要挡住眼前令其产生恐惧的东西。哈根诺尔先生曾经在一个感到恐惧的澳大利亚人身上看到了另一种奇怪的举动,那就是一种突然的、无法预知的、轻率的逃跑倾向。这种突发情绪非常强烈,甚至最勇敢的士兵也会对此感到手足无措。” 我们再引用一段兰格关于“悲伤”的著名描述: “伤心的人行动缓慢,走路开始缺乏平衡性,他们拖着脚步,垂着双手,神情呆滞。咽喉部和呼吸肌群开始受影响,因而他们的声音变得细小如蚊子声,毫无感染力。他们可能一直坐着或站立,沉浸在自己幽暗的小天地里。肌肉的正常张力和潜在的支配神经被明显地削弱了不少,具体表现为颈部弯曲,低着头,腮部和颌部肌肉松弛,使得他们的脸看上去又黄又长,眼睛看上去很大,这是眼部阔约肌松弛无力的结果。但是眼大无神,这是因为部分眼珠被垂下的上眼皮盖住,处在上眼皮的提肌失去张力的结果……然而,整个自主运动器官的松弛无力仅仅是悲伤情绪的一个方面,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方面。这个方面差不多同样重要,也就是非自主的活器官的肌肉,这些肌肉不容易被发现,例如那些在血管的内壁上发现的肌肉,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收缩来减小血管的直径。这些肌肉和它们的神经一起组成了血管运动器官,在悲伤中,这些非自主器官与自主运动器官的表现正好相反。血管肌肉等非自主器官并不像自主运动器官那样麻木松弛,而是比往常更强烈地收缩,导致身体的组织与器官贫血。这种缺血的直接后果是脸色苍白和身体颤抖,苍白的脸色、扭曲的面貌特征与面部的松弛联系在一起,成为悲伤情绪者的独特容貌。而紧接着表现出皮肤缺血的另一个常见结果是感觉寒冷,并且身体发抖。悲伤的固有症状就是肢寒畏冷,难以保持温暖。处于悲伤之中的人们,其内部器官与皮肤一样贫血。这虽然不能直接看到,但是许多表面现象证明了这一点,就是人体各种分泌液的减少,这类现象是可以察觉到的:嘴发干,舌头粘而重,有苦味感等,这些都是舌头干燥的结果。悲伤情绪如果发生在哺乳期妇女身上,还会造成奶水减少或者彻底枯竭。另外,还有一种特例,那就是因悲伤过度而哭泣。哭泣伴随着大量的泪水,红肿的眼睛,还有鼻黏膜分泌的增加。由此可见,伴随着哭泣的悲伤和单纯的悲伤是有明显不同的。” 因为兰格的理论是在华生的行为心理学产生之前进行研究的,所以我们认为他的理论是真实的。至少,这是一个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的结论,并且它对组成“悲伤”情绪的不同反应,做出了准确、客观的描......

  1. 信息
  2. 第一章 心理起源:告诉你什么是行为心理学
  3. 1. 行为心理学中的刺激与反应
  4. 2. 行为心理学与社会的关系
  5. 3. 在生活中建立一套自己的实用心理学标准
  6. 4. 行为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学科
  7. 5. 放弃灵魂,心理学就是科学
  8. 6. 打破主观的行为心理学
  9. 7. 行为心理学家的研究纲领
  10. 8. 行为主义与心理学、生理学
  11. 9. 习得性反应与非习得性反应
  12. 10. 传统哲学、社会科学将何去何从?
  13. 第二章 习惯性行为:最本能最真实的行为心理学
  14. 1. 习惯使个体适应自己“遭遇的情境”
  15. 2. 习惯——从拿奶瓶到建造摩天大楼
  16. 3. 是否人人都可养成好习惯?
  17. 4. 习惯与条件反射的关系
  18. 5. 影响动作习惯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9. 6. 在习惯形成的最后阶段发生了什么?
  20. 第三章 克服妒忌心理:怎样克服嫉妒心理
  21. 1. “妒忌”是什么?
  22. 2. 妒忌的反应及其引起的情境
  23. 3. 孩子何时会出现对父亲或母亲的妒忌?
  24. 4. 哥哥会妒忌弟弟吗?
  25. 第四章 人格心理学:揭示最真实的人格魅力
  26. 1. 行为心理学家对人格的解释
  27. 2. 如何研究人格?
  28. 3. 探究人格的多种方法
  29. 4. 关于人格的研究有捷径吗?
  30. 5. 人格的改变离不开语言吗?
  31. 第五章 学会战胜恐惧:怎么克服恐惧害怕的心理
  32. 1. 恐惧可以消除吗?
  33. 2. 用言语消除恐惧
  34. 3. 怎样依靠社会战胜恐惧?
  35. 第六章 人性的弱点:行为心理学家的人性分析
  36. 1. 警惕心理学诈骗
  37. 2. 成人有哪些人格弱点?
  38. 3. 精神病是真实存在的吗?
  39. 4. 如何改变我们的人格?
  40. 第七章 天赋与本能:行为心理学家眼中的人体潜能
  41. 1. “天赋”真的存在吗?
  42. 2. 环境和遗传哪个会影响人类?
  43. 3. 人的本能是否存在?
  44. 4. 一个飞镖的“本能”
  45. 5. 抛弃意识的心理学
  46. 6. “智力测验”真有那么神奇吗?
  47. 7. 行为心理学的字典里没有“记忆”
  48. 8. 行为心理学家如何解释“意义”?
  49. 第八章 情绪心理:人类与生俱来的情绪反应
  50. 1. 詹姆斯误区理论——情绪内省
  51. 2. 情绪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吗?
  52. 3. 两位心理学家的情绪分类
  53. 4. 情绪研究的正确引路人——行为心理学家
  54. 5. 复杂情绪的产生来自外界吗?
  55. 6. 有趣的非习得性反应
  56. 7. 复杂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57. 8. 情绪的转移——移情
  58. 9. 情绪产生的基础——内脏和腺体
  59. 第九章 情绪反应:条件反射中的实验与观察
  60. 1. 如何重建条件反射或无条件反射?
  61. 2. 是什么引起孩子们发笑?
  62. 3. 一定要培养消极反应
  63. 4. 建立消极反应就是体罚吗?
  64. 5. 内在的消极反应与生命的存留
  65. 6. 面对“词语”的反应
  66. 7. 行为与情绪的微妙关系
  67. 第十章 言语与思维:行为心理学中的思维分析
  68. 1. 语言和器官
  69. 2. 言语习惯的形成
  70. 3. 逐渐发展的语言
  71. 4. 人是怎样用单词替代物体和情境的?
  72. 5. 语言有“替代品”吗?
  73. 6. 词语形成的最后关键——动觉
  74. 7. 言语习惯的保持
  75. 8. 行为心理学家的思维观
  76. 9. 支持行为心理学家观点的证据
  77. 10. 我们什么时候思考?
  78. 11. 我们如何进行思考?
  79. 12. “新的情境”是如何产生的?
  80. 第十一章 婴儿行为心理:人类最本真的行为反应
  81. 1. 人类幼儿研究的阻力
  82. 2. 妊娠期的胎儿活动
  83. 3. 有趣的幼儿“本能”
  84. 4. “本能”作为术语的尴尬存在
  85. 5. 非习得性资质
  86. 6. 婴儿因何啼哭?
  87. 第十二章 人体生理反应:外部刺激带来的行为变化
  88. 1. 探寻有效的刺激
  89. 2. 刺激可以替代
  90. 3. 反应亦可以替代
  91. 4. 建立全新的反应机制
  92. 5. 腺体反应中的刺激替代
  93. 6. 腺体反应的分化
  94. 7. 关于人类的“流口水”实验
  95. 8. 各式反应中的刺激替代
  96. 9. 手的惯用性
  97. 10. 行为心理学也要研究“人体构造”
  98. 附录一: 约翰·华生年谱
  99. 附录二: 约翰·华生名言
  100. 附录三: 约翰·华生理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