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社会心理学的“社会之魂”_方文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方文 主编

内容节选

本文写于2017年。认知失调论60年 徐健吾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认知失调论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激发了大量的经验研究、理论创新和观点争辩,形成一个“树大根深”的体系。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经典认知失调论及四种经典实验范式的提出;经历学术论辩与修正后整合为新视角模型;“自我”的洞见催生出新的研究范式和领域;统一的自我标准模型的构建;群体层面的认知失调以及跨文化研究、认知神经机制等当代新进展。本研究以纵向的理论发展史为脉络,厘清了其起承转合的内部逻辑,并标记出其中的重要节点和由此开辟的研究领域,以期增进国内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理解,推动相关研究的展开。 关键词:认知失调 社会认同 费斯汀格 群体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论是社会心理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由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1919-1989)首次提出以来,它持续不断地吸引着众多才智卓越的学者,激发了大量的经验研究、理论创新和观点争辩,历久弥新。2019年,趁此费斯汀格百年诞辰之际,本文以史为纲,系统梳理认知失调论60年来的发展脉络,厘清其环环相扣的内在逻辑,标记出其中的重要节点,以期增进国内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理解,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 一 经典认知失调论的石破天惊 (一)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论》 1957年,费斯汀格所著的《认知失调论》出版,震动了当时被行为主义和学习理论所统御的社会心理学界。当时学界普遍认同的强化原理认为,对态度或行为上的改变所给予的奖赏越多,改变程度就越大、效果就越好。但费斯汀格借用霍尔的“驱力”概念将认知和动机巧妙地结合起来,提出完全相反的逻辑,即奖赏越少、改变越大,由此迅速赢得了大量关注。该理论以其精妙而独到的洞察力,为深陷行为主义泥淖而踟蹰不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开拓出一片广阔的沃土,乃至40多年后,本书仍被阿伦森盛赞为“迄今最激动人心的心理学著作”(Aronson,1999:105-126)。 何为认知失调?费斯汀格提出了三个著名的假设(Festinger,1957;费斯汀格,1999):当一对认知表征(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相互冲突时,失调就产生了;失调是一种可以造成心理不适的“驱力”,好比饥饿、口渴,会驱使人们努力去降低这种不适以达致协调,而且失调越严重,这种压力就越大;人们会主动避免那些可能增加失调的情境或信息,而去寻求能够降低失调的情境和信息。随后,费斯汀格结合经验证据着重讨论了失调的四个面向:决策后效、被迫依从、选择性暴露和社会支持。其中,社会支持的部分涉及大众媒介的影响、流言和宗教皈依等集体现象,实际上渗透着费斯汀格关于群体动力学的洞见。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论令人瞩目的特点就在于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等任何知识都可以构成认知元素,彼此之间并非分立的,而是相互关涉的。这使其成为一个整合性的理论,并在其产生后的60多年间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二)早期的经典研究及范式 早期的失调研究不仅拓宽了理论的面向,而且也为后世开创了四类经典的实验范式。 1. 自由选择范式(the Free-Choice Paradigm) 布雷姆(Brehm,1956)关于决策后效的研究奠定了失调的自由选择范式。他发现,被试在做出选择后,对所选物的合意性评价会上升,而对替代物的合意性评价会降低。原因在于:个体一旦自由而非被迫做出决策,就不得不接受被选物的所有缺点、放弃替代物的所有优点,此时,失调很有可能会被唤醒。而降低失调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的态度以趋向与行为一致,即进一步美化被选物并忽视其缺点,或丑化替代物并忽视其优点。由此带来的评价改变称作“选择扩散效应”(Spreading of Alternatives Effect,SOA)。决策越艰难、越重要,前期搜集的相关信息越多,失调效应就越严重。 2. 信念失验范式(the Belief-Disconfirmation Paradigm) 人们暴露在与自己的信念相抵触的信息之下也会产生认知失调。如果信念无法改变,那么降低失调就会采取别的途径,例如,对于新信息的歪曲和驳斥、向信念一致的人寻求社会支持、劝服更多人来接受自己的信念等。由费斯汀格、沙赫特等人所完成的一项参与观察式研究《当预言失败时》(When Prophecy Fails)(Festinger,Riecken,& Schachter,1956)是该范式的代表。当末日预言失败、信仰遭到质疑后,团体成员一反从前隐秘活动的常态,转而开始了成群结队、声势浩大的对外宣教,企图劝服更多人皈依。费斯汀格认为,这种寻求社会支持的行为能够增加一致性的认知,是降低失调的一种策略。 3. 心血合理化范式(the Effort Justification Paradigm) 人们在一件并不友好的事情上付出......

  1. 信息
  2. 导论:开启社会心理学的“文化自觉”
  3. 第一编 社会心理学理论范式前沿
  4. 集体记忆传递的社会心理逻辑
  5. 将社会表征带入中国语境
  6. 认知失调论60年
  7. 制度民族志的理论与实践
  8. 希金斯的理论体系述评
  9. 第二编 分化的社会心理过程
  10. 群际不平等:福瑞尔的理智探险
  11. 儿童贫困表征:年龄效应与城乡效应
  12. “身高制度”批判
  13. 分化的未来生活预期:公平感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