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画传:历史的现场和真相_丁晓平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丁晓平

内容节选

第三章 老北大改革 原北京大学大门 蔡元培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开辟了中国现代史上“大学应以研究学术而谋国家学术独立为己任”的道路,“在静水中投下知识革命之石”,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把一个“官僚养成所”改造成中国的“精神圣地”,“为国家种下了读书、爱国、革命的种子”。 1916年12月26日。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刚刚当了半年总统的黎元洪发出其政府少有的一个正确的影响中国20世纪历史的人事任命——由正在法国致力于华工和工读学生的教育和社会服务改善工作的蔡元培,接任因去美国而辞职的胡仁源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这位1894年就升补翰林院编修的浙江人,曾被该省一些议员提议北京政府任命他为浙江省省长,但遭到远在法国的他回电拒绝。 北京大学在1919年初是中国政府仅有的三所官办大学之一,也是唯一位于首都并完全由中央政府供给的大学。其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5月,由大学士、吏部尚书孙家鼐任总监督,吏部侍郎许景澄为总教习,传教士丁韪良(W.A.P.Martin)任西学总教习。1912年改名北京大学,严复担任校长。作为当时的中国最高学府,北大分为文科、理科、法科、工科。 文科包括中文、哲学、英文、法文、历史等系; 理科包括物理、化学、数学、地理等系; 法科包括政治科学、经济、商学等系; 工科包括土木工程、矿业冶金两个系。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917年1月4日,蔡元培正式到北大就职。他在就职演说中训话:“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因为此时的北大像个衙门,素以保守闻名,没有学术气氛,学生把北大当作升官发财的跳板,风气败坏,庸俗不堪,很多人就是混日子混张文凭。当时“八大胡同”最欢迎的就是“两院一堂”,两院指国会的参议院和众议院,一堂就是指被称作“京师大学堂”的北大。为此,蔡元培又提出了“十六字箴言”: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经过蔡元培的治理,北大出现了新气象,至1919年,财政预算由1916年的43万银元上升到792459元,学生数由1916年的1503人上升到2413人。1919年初,北大的管理人员有50人,教员有202人,除了4名英国人、3名美国人、3名德国人及日本、法国、丹麦各1人外,教授和教员均为中国人。 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 因为实行“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各种学派,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求才若渴的蔡元培不仅聘请了许多新文化人到北大任教治事,还长期聘任留长辫、穿红马褂的辜鸿铭和“筹安会”的刘师培为北大教授。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汤尔和向蔡元培推荐《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还拿了几本《新青年》给蔡看——要知道彼时的北大文科学长和今日大学中的文学院院长是有天壤之别的。 京师大学堂牌匾 1917年8月蔡元培请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蔡元培为北京大学二十年级同学录的题词。有意思的是蔡题词的行文为自左向右,改变了传统的自右向左的格式。 其实,蔡陈早已是忘年之交,1904年陈在上海就曾加入蔡担任会长的暗杀团;而十年前的1906年蔡在上海《警钟日报》工作时,就知道曾多次为他撰写革命檄文的陈独秀,而且对陈在安徽芜湖独自坚持办《安徽俗话报》印象深刻。1916年11月28日陈独秀抵达北京后,他们很快就见面了。当时因为募集资金,陈独秀和亚东图书馆主人汪孟邹一起赴京,下榻于西河沿中西旅馆64号房间。蔡元培多次来旅馆拜访,晚睡晚起的陈独秀却在呼呼大睡之中。蔡元培礼贤下士,招呼茶房不要叫醒陈,自己干脆拿个凳子坐在房门口等候。这个故事情节传为美谈。但陈独秀对蔡的这个邀请并非十分痛快地一口答应,原因是他需要“回上海办《新青年》”。蔡就请他把《新青年》也搬到北京来办。“三顾茅庐”之情深深感动了陈独秀,他就答应了。1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旧址 2 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 3 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严复 4 五四时期,北京大学在知识分子和全国民众中拥有很高的威信。图为1918年蔡元培(前排中)、陈独秀(前排右二)参加北京大学文科毕业礼的合影。 5 京师大学堂校舍 6 京师大学堂校门 7 京师大学堂译学馆 1917年1月11日,蔡元培致函北京政府教育部请派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报告所附简历称:陈独秀,安徽怀宁人,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1月13日,北京政府教育总长范源廉签发第三号命令:“兹派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原文科学长夏锡祺已辞职。 陈独秀的任命为什......

  1. 信息
  2. 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再版序言)
  3. 历史昭示未来
  4. 第一章 从国耻“二十一条”说起
  5. 第二章 “新青年”来了
  6. 第三章 老北大改革
  7. 第四章 新文学:从白话文开始的革命
  8. 第五章 新思想:德先生和赛先生
  9. 第六章 改革者与反对者:从文化到政治
  10. 第七章 从克林德碑到公理战胜
  11. 第八章 两个和会都无用
  12. 第九章 那年,那月,那一天
  13. 第十章 红楼
  14. 第十一章 五四年龄
  15. 第十二章 五四社团和期刊
  16. 后记 在历史面前,我愿意做一个思想者
  17. 主要资料来源和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