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_北京数字科普协会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北京数字科普协会

内容节选

数字影像的色彩质量控制 余宁川 (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中心,北京,100004) 摘要:近年来随着数字影像技术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整个数字影像加工流程已完全可以满足博物馆相应工作的需要,数字影像相较传统胶片影像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要获得质量稳定有效的数字影像文件,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就必须引入数字影像质量控制这个步骤。色彩管理是整个影像采集系统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对于影像采集系统的色彩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数字影像采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数字影像质量控制色彩管理流程控制矩阵式CCD线性CCD CIE LAB CIE XYZ ADOBE 1998 SRGB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博物馆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国内各大博物馆的影像采集工作已全部由银盐胶片影像转变为数字影像。由于工作模式的转变,文物影像采集工作中对于影像质量控制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胶片时代的工作流程已经不能适用于新的技术模式,控制色彩质量已经成为影像采集工作的技术重点。 一、博物馆影像采集工作对于色彩管理工作的认识 图1 设备间的交叉映射 图2 设备与PSC的逐一映射 图3 色彩通过PSC在不同设备间复制 博物馆影像采集工作,要求所得到的影像必须能够真实准确地还原藏品的自身信息,在各项指标参数控制中,藏品的色彩信息还原是首要问题。在传统胶片时代,从胶片的制造、运输、拍摄、冲洗、电分直至印刷等环节,摄影师可以参与控制的环节只有拍摄,一般来说只要在这个环节中做好质量控制,基本上就完成了整项工作,摄影师只需要拍好照片然后送到图片社冲洗,顶多最终在印刷环节、在校样环节提出一些校色意见即可。然而随着数字影像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被改变,摄影师的工作必须涉及影像采集利用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图1),使得影像的色彩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再现,因此对摄影师的技术要求会更高,这也正是在影像技术转型初期很多摄影师抵触这一转变的原因。然而正是由于这一技术转变,给博物馆文物影像的采集水准带来了新的提高。 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影像色彩在整个采集流程中可以做到完全可控,但要进行有效的精细控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前,在博物馆工作中的输入设备不只是数码相机、扫描仪、数字翻拍台等。在影像输出设备中也会有不同制式的印刷机、打印机、各类墨水、各种制版方法以及承载影像的不同类型的纸张。在数字化的文化展示形态中还需面对各种类型的显示设备。多种设备的出现打破了原有一对一的封闭式的工作流程,使影像的整个采集加工利用过程变为多对多开放的工作流程。其最直接的结果是使从输入设备到输出设备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可能组合(如图2)。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一对一的封闭式加工流程已无法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数字影像的采集工作中引入“色彩管理”就成为必然趋势。②本段参考Real World Color Management第三章。 色彩管理的核心概念是建立起一个与设备无关的色域空间(PSC)使颜色能在不同设备的不同色域空间间进行有效的映射 。 对于色彩管理最简单的表述就是:颜色在一系列的采集、加工、整理、利用过程中都能保证其色彩的视觉一致性。要实现这个看似简单的目的,就必须在整个采集流程中对相关设备都进行严格的色彩管理,通过专用设备建立起各自的ICC Profile 文件以期通过PCS色彩空间与其他设备建立起有效的映射。只有如此才能完成色彩在不同设备、不同人员、不同操作环境下的有效转变,以期完成文物档案影像在不同承载介质间的准确颜色复制②(如图3)。 二、博物馆影像采集工作中色彩管理的具体应用市场上色彩管理系统很多,本文仅以X-Rite系统为例。 由于馆藏文物档案影像信息采集工作的特殊性,面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馆藏文物,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根据文物的自身特性及影像采集方式的不同,在色彩管理环节,我们把色彩管理分为平面类文物影像信息采集色彩管理和立体类文物影像信息色彩管理两部分 。 图4 色彩管理软件 1.平面类文物影像信息采集色彩管理 (1)显示器色彩矫正 显示器是整个加工流程中的监视设备,为实现对影像的实时准确评价和有效调整,显示器的色彩管理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首先打开显示器及照明设备进行预热(不论是LCD显示器还是LED显示器在开始发光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温度,要使设备达到稳定状态都需要一定时间的预热)。选择色彩管理硬件设备,安装相应软件。 其次调整工作环境。外界光线对于显示器具有很大的干扰,在外界光线较强的时候,显示器的表面玻璃就会产生反射。而我们所使用的色彩管理硬件在配合软件进行显示器校准时是屏蔽环境杂光的,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调整工作环境的照明光源,以尽可能地减少杂光对于显示器的干扰。 再次明确显示器的各项功能。每一台显示器由于厂家设计理念的不同其调整方式及调整范围都存在着很大的......

  1. 信息
  2. 前言
  3. 一、博物馆数字技术应用与文化创造活力
  4. 数字世界中的故宫博物院
  5.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与数字博物馆建设
  6. 典藏地壳
  7. 战略趋势与技术前瞻
  8. 虚拟现实技术与数据管理技术融合的数字博物馆
  9. 数字博物馆解决方案初探
  10. 国境截获标本数字博物馆的创建
  11. 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12. 信息技术给故宫展示工作带来新思路
  13. 信息技术给故宫博物院带来的挑战
  14. 浅谈数字视频技术与博物馆的发展活力
  15. 学科的融合技术的创新博物馆的发展
  16. 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
  17. 创造传统文化新活力
  18. 数字技术于博物馆建设和增添文化活力的实践
  19. 数字化博物馆对推动公众教育的几点思考
  20. 智慧技术推进公共文化融合体系建设
  21. 数博研讨会的价值与学术意义
  22. 二、博物馆数字资源管理与利用
  23.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24. 数字标本概念及其相关技术
  25. 浅议人物纪念馆元数据设计原则与思路
  26. 略论文物藏品管理系统与藏品资源库的建设
  27. 北京自然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28. 无线温湿度监控在文物展陈中的应用
  29. 故宫文化遗产三维数据资源的规范与应用探讨
  30. 需求牵引、技术跟进、应用主导
  31. 浅谈藏品数字化与文物资源利用
  32. 中美博物馆数字化藏品结构设置比较
  33. 博物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之策略
  34. 博物馆数字影像资源利用管理规范初探
  35. 浅谈博物馆数字影像数据存储规范及利用
  36. 数字影像的色彩质量控制
  37. 三、数字展陈与博物馆文化传播
  38. 浅论微传播语境下的故宫文化推广
  39. 故宫数字沙盘概述
  40. 基于文化传播的数字博物馆交互设计探索
  41. 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
  42. 《胤禛美人图》应用与iPad平台故宫文化展示
  43. 试论科普类电视节目的编导思维与创作
  44. 新媒体与博物馆知识传播
  45. 故宫博物院大修网站建设概述
  46. 改善非英语国家博物馆的英文网站,我们能做些什么?
  47. 关于博物馆开发少儿移动应用的调研和思考
  48. 四、泛在博物馆与博物馆科技馆服务能力提升
  49. 《地平线报告》启示博物馆泛在教育
  50. 关于博物馆信息化和信息中心责任的思考
  51. 北京是个博物馆
  52. 博物馆
  53. 移动互联网与博物馆服务
  54. 构建泛在博物馆
  55. 云计算和大数据在博物馆的应用前景
  56. 移动智能终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前景浅析
  57. 浅谈中小型博物馆微博的运营与管理
  58. 关于故宫博物院导览的探讨
  59. 五、智慧博物馆与物联网应用
  60. 从数字博物馆到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61. 物联网技术在文物温湿度环境监控领域的应用
  62. 科普场馆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
  63. 智慧公共安全馆与公共安全馆服务能力提升
  64. 浅析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博物馆观众变化
  65. 智慧博物馆初探
  66. 浅谈博物馆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的构建
  67. 试论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68. 中国电影产业带给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69. 三维交互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
  70. 交互式展览带来博物馆知识传播方式的改变
  71. 关于博物馆网络交换报文可控性技术的探讨
  72. 谈基于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博物馆数字智能交互设计
  73. 浅析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
  74. 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与博物馆智能化